三山五嶽,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是指安徽省的黃山、江西省廬山、浙江省雁蕩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值得注意的是,五嶽中的各山有着明确而固定的對應:東嶽——山東省的泰山;西嶽——陝西省華山;南嶽——湖南省的衡山;中嶽——河南省的嵩山。而關于北嶽恒山的争議卻很大,有說在河北,有說在山西。那麼,問題來了,北嶽恒山到底在哪裡呢?
一
首先,關于北嶽恒山的地點,之所以會存在比較大的争議,主要原因在于其在曆史上出現了變動。在明朝之前,北嶽恒山一般指今河北曲陽縣(今為唐縣)的大茂山,但是,在明清之際,北嶽逐漸開始指山西省渾源縣内的玄武山。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北嶽這一稱呼會從河北遷移到山西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從曆史史實看,北嶽恒山的變遷,主要是因曆史的誤會所緻。在中國古代曆史上的很長一段時期,北嶽恒山指得的是河北省的大茂山。
二
但是,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北嶽恒山成為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的重要邊界。特别是北宋時期,大茂山成為北宋和遼國的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在戰争的破壞下,河北北嶽山的一系列人文景觀可謂觀喪失殆盡。自宋朝開始,因為恒山上的嶽祠等受到嚴重破壞,這促使北嶽恒山的認同感大打折扣。在進入到明朝中後期時,有山西文人、官吏開始主張“北嶽恒山是山西境内的玄武山”的觀點。比如在明朝萬曆皇帝在位時,山西巡撫胡來貢請改祀北嶽于山西渾源。
三
不過,這一提議遭到了禮部禮臣沈鯉等人的明确反對。在此之前,兵部尚書馬文升上疏,要求改祀北嶽河北恒山于山西渾源。禮部尚書倪嶽則上疏予以反對。到了公元1586年,因為朝廷關于北嶽地點上的争議,所以明朝萬曆皇帝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改封山西省渾源縣的玄嶽山為北嶽,稱恒山。但是,朝廷的秩典祭祀仍确定在河北省曲陽縣的大茂山。換而言之,在明朝這一曆史階段,存在着兩個北嶽恒山的概念。
四
最後,到了清朝順治皇帝在位時,“禮部奏言北嶽祀典,已經晉撫查明,原在渾源州,應如科臣所請,嗣後停曲陽之祀,移祀渾源州。從之”由此,對于清朝朝廷來說,正式決定将直隸曲陽縣之北嶽祭祀禮移至山西渾源州。而這,無疑為自明朝以來的兩個北嶽恒山的争議劃上了句号,自此之後,不僅北嶽确定指的是山西渾源縣的玄武山,而且朝廷也不在曲陽縣的大茂山祭祀北嶽。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