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汽車一般都有視覺盲區
駕駛員稍不注意
就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而兒童的個頭小
更不容易被駕駛員察覺
加之安全意識比成年人單薄
“奪命視覺盲區”
很容易發生不測
近日,家住東陽的小可
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6歲的小可被卷入了車底
開車的司機竟然是小可的爸爸
當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當天天氣不錯,家住東陽橫店鎮的徐先生打算領着妻兒去市區母親家吃午飯。上午十點,妻子還在做最後的收拾,徐先生打算先去車庫把車子開出來,可他沒注意到的是,兒子小可也跟着進了車庫,就在汽車附近。
上車後,徐先生熟練地點火、倒車,此時恐怖的一幕發生了,來不及躲閃的小可被卷入車子下面!
這一幕剛好被妻子看到,随着妻子的尖叫聲,徐先生将車停住,此時小可已經倒在車後面,地上還有血迹。
因為怕造成二次傷害,徐先生立馬打120,叫來了救護車。
很快小可被送進了東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
目前小可情況趨于穩定,正在病房内監護治療。希望小可早日康複。
這樣的事情必須
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那麼,“視覺盲區”究竟是指的哪些地方?圖解“視覺盲區”
小汽車
◎由于孩子的個頭小,如果站在車身的前後,或者蹲在地上,往往處于司機視線的盲區,從駕駛位看出去,是什麼也看不到的。
◎實驗數據表明,對于身高在70厘米左右的小孩,在其蹲下玩耍時,車的正前方往前延伸,約80厘米有一個扇形盲區。
◎左右兩側立處,也會形成兩個三角盲區。
◎車廂兩側,從中部開始往後,離車身30度夾角以外區域,屬于汽車後視鏡盲區範圍,身高在70厘米以下的兒童靠近汽車時,司機從後視鏡根本無法看到。
◎在汽車尾部3米範圍内,一米以下的區域,也都是視線盲區。
除了家中常見的小汽車
公交車盲區和大卡車盲區
的盲區範圍更廣
同樣應該引起注意
公交車盲區
公交車盲區分為:車頭、右車輪附近、車尾。
盲區❶ :車頭(寬2M,長1.4M):這個範圍内均屬于視線盲區。身高低于1.2米的孩子尤其要注意遠離。
盲區❷ :右車輪附近:司機右轉彎時,會被車體框架遮擋部分視線。
盲區❸ :車尾(3M):這個位置是全盲區!孩子千萬要小心。
大卡車盲區
大卡車的右側和車尾是盲區最大的位置,也是最危險的區域。以下圖中所标識的4個區域都是需要遠離的。
以上的盲區中,危險系數最高的就是①右前輪盲區和②車尾盲區。所以,在面對卡車盲區的時候,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躲”。
這麼看來車子存在的盲區不少
不僅娃們要注意
大人們自己也要提高警惕
除了娃的個頭原因
為什麼孩子更容易出現盲區事故呢?
1
小孩子交通安全意識比成年人薄弱。
2
孩子生理上尚未成熟,視覺範圍遠小于成人。
3
注意力集中時間低于成人,沒有危機感,經常亂穿馬路,比如車輛駛近時突然猛跑,走到路中發現車輛驚慌失措等。
4
對交通安全的認知不全面,尤其是遇到突發情況,會更容易發生交通安全事故。
娃們個頭小,視覺範圍有限
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都較弱
但我們應該如何盡可能避免悲劇發生呢?
家長,請看好孩子!
在涉兒童交通事故中,很大一部分存在監護人或者委托監護人注意力不集中、疏于看管等問題。不少監護人疏于對兒童安全教育、監管和保護,緻使小孩在脫離監管後随意走動玩耍,從而引發交通事故;
也有兒童因模仿家長的不良交通習慣,随意闖紅燈、進入機動車道玩耍,為悲劇的發生埋下伏筆。
家長要看管好孩子,給孩子普及交通安全知識。
司機,請謹慎駕駛!
兒童身形矮小,特别是在玩耍時,常呈坐、卧、蹲姿态,往往處于機動車駕駛員的視線盲區。加之兒童會突然跑動橫穿道路,而駕駛員無法及時采取措施避讓,從而引發交通事故。
請廣大駕駛員注意⚠️:多了解車輛盲區。在上車前繞車一周,确認安全再起步;在車輛轉彎時,應仔細察看車輛兩側的道路交通情況,減速、緩慢通行,必要時要以燈光、鳴笛警示!
孩子,你應該學會:
不在車前跑,不在車後留;不在車邊站,不在路上玩。
有人行道的地方必須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地方盡量靠右邊行走,不要邊走路邊看書,追逐、打鬧等。
橫穿馬路一定要走斑馬線,做到“一慢二看三通過,車多車快等一等,車少車慢了再通過”。
有人行天橋或地下通道的要走天橋或地下通道,嚴禁翻越隔離護欄,碰到執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要注意避讓。
家長們不僅要看管好自家的娃
還要給娃做好交通安全知識的普及
開車前也務必要檢查四周環境
注意交通安全
來源:金華公安
來源:江蘇交通廣播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