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微博出現一則熱搜“男子為上清華複讀13年拒多所名校”。
這位廣西考生今年已經三十多歲,2009年第一次參加高考,372分的成績隻能上三本,此後開始複讀,2016年,他曾考到625分,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不過他的夢想是考清華大學,于是沒有選擇就讀。
今年,這位複讀13年的廣西考生被上海交大錄取,但他還在考慮複讀還是就讀。
三十四歲,比我年紀還大,卻複讀了13年,對于這種有夢想的人,我很佩服。但對于被錄取而不去報到的行為,并不鼓勵。
隻能說,他選擇做自己,對此百分之百的支持。就像他說的“無所謂值與不值,這隻是一種選擇,對應着的一個結果”。
我相信身邊肯定有部分考生,拿到自己錄取通知書的時候,發現被錄取的學校和專業都不是自己最中意的,于是放棄就讀而選擇複讀,準備明年再戰一年。
對于這種高考被錄取了,但又不去報到,對于考生而言,有沒有什麼後果呢?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高考被大學錄取了,但不去報到,這種做法可以麼?
答案是可以,但部分地區可能會付出一定的代價。
首先是浪費了錄取高校的招生名額。每個高校在錄取之前都有一個招生計劃,每個專業錄取多少人是固定的。
由于你的分數符合學校的錄取要求,把你錄取了,但你又不去,意味着這個專業将會少一個人,而别人就有可能與這個專業失之交臂。
浪費招生計劃對于高校招辦來說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損失。因此,大學錄取後,不去報到,在部分省份會有相應的罰則。
罰則一:會被記入誠信檔案。
部分省份或地區對于被錄取卻不去報到這種情況,采取的措施是将其記入考生個人誠信檔案。這個罰則其實對于考生而言,沒有什麼影響。
很多人害怕個人誠信檔案有問題,會不會影響以後買房買車的貸款呢?其實不會的。
個人誠信檔案和個人征信是兩個概念。影響個人征信的行為有信用卡逾期還款、銀行的房貸逾期、網絡貸款過多或法院判決還款未執行,這個會影響房貸車貸。
而個人誠信檔案隻是省招生考試院弄出來的,實際上的具體的實施細則還是沒有公布的,所以總體來說影響不大。
罰則二:影響第二年志願填報。
被大學錄取不去報到,并不是所有省份都會限制第二年的高考志願填報。比如四川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實施規定》中,針對未經高校同意逾期不報到的考生,視為自行放棄入學資格。僅此而已。
因此在四川省你被大學錄取,而不去報到,隻是自行放棄入學資格而已。如果你确實想複讀,就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好好複讀,準備明年大幹一場即可。
但有些省份的教育廳在“普通高校招生實施規定”中明确提出了對逾期不報到的考生,有相應的罰則。
比如河南省在《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就明确指出:“填報志願是考生自我承諾與高校的約定,對于在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中不履行志願約定的考生,當批次錄取電子檔案停止運轉,在下一年報名參加高考限制其填報志願的數量,在實行平行志願的各批次,允許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不超過2個。”
填報志願最多隻能填兩個高校,錄取風險就較大,無法在志願填報中做到沖穩保。因此河南考生第一年被錄取了,能走盡量走。作為高考大省,能被錄取,真的不容易。
其次山西省在《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中也有限制:“錄取後不報到的考生,下年度報名參加高考,成績将排在同一總分的最後,同時将寫實性記入考生檔案,并提供給高校。”
同分數的話你會排在最後一名是什麼意思?
舉個例子,假如你的高考分數是500分,與你同分的有1000人,省教育廳排位次的時候,就會把你排在最後一位。高考錄取基本上都是通過位次來進行錄取,位次靠後,仍然會影響高考的錄取。
被大學錄取不去報到,隻有部分省份會影響第二年的志願填報,大部分省份是沒有影響。具體可以查詢本省的考試當年的《普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裡面有明确規定。
高校會不會錄取一個考生,主要還是看分數,跟考生之前有沒有拒不報到的記錄,大學并不在意。
部分傳言說,如果大學給你發了錄取通知書,你沒有準時報到,就會在大學的錄取系統中留下黑名單。這其實隻是謠傳,國家沒有出台限制複讀生考大學的相關規定。
總而言之,如果真的被錄取到不喜歡的學校和專業了,鐵了心要去複讀的,最好還是跟錄取院校說一下,然後再放心大膽的讀,争取來年考一個更高的分數。至于因為拒不報到産生的負面影響,大部分省份其實可以忽略不計。
關于高考志願填報,你有什麼疑問,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