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近日,多地最高氣溫接近40攝氏度。記者注意到,許多“降溫神器”出現在市場,款式多不勝數,在各大電商平台上,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降溫神器”真的有用嗎?記者購買了幾款不同類型的“降溫神器”,包括風扇帽、冷凍噴霧、降溫項圈、手機小雨傘等,進行實測。
風扇帽:
記者在電商平台搜索時注意到,風扇帽很受消費者歡迎。記者随機購買了一款可充電風扇帽,這款産品月銷量1000多件,在帽闆上帶有風扇,風扇風力可以調節,還能USB充電。據賣家描述,這款帽子的大帽檐可以屏蔽95%以上的紫外線,渦輪式循環扇可以暢享自然大風。
記者使用該産品前,測出的體溫是36.7℃。把風扇開到最大檔後,體溫比一開始降了0.2℃,但使用時基本沒有感受到涼意,并不能減輕酷暑帶來的難受感。另外,戴上這款帽子後,視線會被擋住,戴眼鏡的人群體會更加明顯。而且,小風扇的風隻能吹到額頭,風力過于集中,很容易使頭部受涼。風扇的聲音很吵,會影響使用者的注意力,在安靜的環境下也會打擾到别人。
冷凍噴霧:
“冷凍噴霧”是許多網友推薦的“降溫神器”,一般噴在衣服上使用。
記者購買了一罐噴霧并進行了實測。噴完後,體溫直接從36.4℃降到36.1℃。在同一身體部位多噴幾次噴霧後,會明顯感覺到有冰凍感。該産品說明書亦指出,不能在同一個地方連續噴射三秒以上,否則會有凍傷的風險。另外,記者了解到,冷凍噴霧主要是運動員受傷時的應急措施,不建議經常作為降溫産品來使用。
降溫項圈:
降溫項圈也是一款火爆的降溫産品,它體積不大,外觀神似果汁冰棒,據稱放到脖子上就能感受清涼。記者随機挑選了一款,賣家在産品介紹中寫着,“即用即冷、重複使用、便攜折疊、持久清涼”。
收到該項圈後,記者注意到它需要先放到冰箱,冷凍大約20分鐘後,會由流水狀變硬變冰。使用該“降溫神器”前,記者的體溫是36.2℃,戴上它活動了5分鐘後,脖頸處測出體溫是35.8℃。雖然體溫下降較為明顯,但記者的體驗感并不太好。首先,項圈一放到脖子上,身體的毛孔立馬有被放大的感覺,僅5分鐘,脖子就會有些凍紅。另外,降溫項圈很快就又會回到偏水的形态,假如要戶外長時間使用,并不太實際。
手機小雨傘:
除了人的“降溫神器”,手機也有專屬“防曬神器”。記者注意到,不少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會在駕駛位附近放置一把小傘,用來給手機防曬降溫、防止過燙及防雨。
記者購買了一款月銷量6000多件的手機小雨傘,收到貨後,本打算測評其防曬降溫效果,比如在炎炎烈日下,使用小傘是否會對手機溫度産生影響。但天公不作美,戶外突然下起了大雨。記者注意到,在雨天戶外使用手機的場景下,小傘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也略顯“雞肋”。首先,它并不适用于有拍攝需求的群體,因小傘位置無法移動,部分手機的攝像頭會被擋住。另外,使用小傘時,手持支架并不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若是騎電動車時使用,會略微擋住視線,不利于安全駕駛;風較大或騎車速度較快時,手機仍會有被雨水打濕的可能,小傘也可能會被吹翻。 (揚子晚報)
來源: 消費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