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有兩樣,一是把我的想法放到你的腦袋裡,二是把你的錢放到我的口袋裡。
前者是教育,是你怎麼背都記不住的abandon。
後者是帶貨,是任憑帶貨主播嗓子喊啞,一天播18個小時依舊慘淡的銷售額。
确實都很難。偏偏新東方把兩件事都做了。
新東方老師董宇輝在直播間雙語帶貨
這幾天,新東方旗下「東方甄選」直播間靠着「雙語直播帶貨」平地起飛,粉絲增長數百萬,場均銷售額從數萬元暴漲到千萬元級别。主播董宇輝也被稱為主播界的文化擔當,喜提五天四次熱搜。
應聲而漲的還有新東方的股價,五個交易日裡上漲539.82%。
雙減之後,新東方終于迎來了高光時刻。
最近和新東方有所關聯的新聞還不止一條。
12号,羅永浩老師官宣告别社交網絡,宣布重新創業,入局AR設備。而靠着直播帶貨,他的6億債務預計到年底就能還清了。
朋友們,《真還傳》要迎來大結局了。
衆所周知,老羅自己也是新東方英語老師出身,不由得人不多加聯想,新東方主播學校,果然名不虛傳。
為什麼新東方做直播帶貨能成功?
我個人認為,是因為新東方除了是一家教培機構外,其實還具備MCN的屬性。
從教育轉向直播電商,新東方的業務貌似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但其實他們一直在做一樣的事情,也就是把經過包裝後的員工推到消費者面前。
這批人,以前是名師,現在是主播。
叫法不同,但在新東方的邏輯裡,其實沒什麼不同。
這期内容,我想結合我做up主的一點思考,聊聊新東方現象背後的商業規律。
01俞敏洪:從網紅到MCN
1990年,當俞敏洪從北大辭職創辦GRE培訓班時,第一個老師,也是唯一一個老師,就是他自己。
剛開始做GRE課程的時候,俞敏洪是非常痛苦的。
盡管在大學期間,俞敏洪就以詞彙量大著稱,後來在北大當了六年老師,更是積累深厚。
但教書畢竟不同于讀書。當時俞敏洪每天備課時長就要達到10個小時,但上課時還是常常被學生難倒。為了維護尊嚴,俞敏洪家裡貼滿了英語單詞,兩本朗文現代英漢雙解詞典更是被他翻爛了。
其實這和做内容行業有很大相似之處。
一切的輸出,都是大量輸入的結果。如果你積累不夠,那焦慮感便會如影随形地纏繞着你,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更大量的去攝取信息,去學習。
對俞敏洪來說,情況還要更複雜一點。
和所有自己開班,自己教課的輔導老師一樣。俞敏洪決定開始單幹後,從教研到講課,從招生到财務,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包辦的。
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從哪裡來。
俞敏洪的方式是:演講。
和後來網課平台經常搞的低價引流課一樣,俞敏洪早期也會開免費的課程和講座,有時候沒有場地,就在小學操場開講座,沒有喇叭擴音器就扯着嗓子喊。
随着來聽免費講座的人越來越多,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學生願意留下來報名。
而在不斷的演講和教課過程中,俞敏洪發現,除了知識,學生更喜歡那些好玩的内容,比如俞敏洪自己的勵志故事,以及一些幽默的段子。
于是,俞敏洪就把這些東西都沉澱了下來,成為了新東方老師如今課程風格的雛形。
如果說詞彙量和備課的強度,代表了一個網紅老師的「内容創作能力」,那麼學會演講,學會怎樣讨學生喜歡,怎麼吸引學生,就代表一個網紅老師的「漲粉能力」。
到這個階段,俞敏洪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網紅教師了。
隻不過,個體的能力再強,也是有邊界的。
拿俞敏洪舉個例子,GRE不是隻有英語,但他教不了數學。
于是他請了一個教GRE的數學老師,教三四個班的GRE數學邏輯。
情況看上去不錯,但是教了一段時間,就出問題了。這個老師提出來要和俞敏洪分成,而且要分走整個班四分之一的收入。
俞敏洪肯定不幹啊。要是這就給你漲收入,那我豈不是被你吃得死死的?
俞敏洪沒有答應,這個數學老師直接跑路了。于是俞敏洪隻好跑到教室裡,給同學們道歉,退學費。
這件事以後,俞敏洪學乖了:我做老師教課,那我的能力就是有邊界的,很容易受制于人。
而且衆所周知,名師其實是不依賴教培機構的。他們可以獨立開班,獨立授課,更不用擔心招生的問題,隻要是名師,家長學生總是趨之若鹜的。結果就是優秀老師流動性很高,很容易被競争對手挖走,或者自己離職創業。
俞敏洪的想法是,如果我能批量培養一些優秀的老師出來,把我自己的教學方法複制到他們身上,那就再也不怕老師離職了。
可以看到,俞敏洪的路徑,就很像獨立kol到MCN的路徑。
既然一個人的能力有邊界,那我就把自己的成功經驗進行複制,套用到更多人身上,從單打獨鬥變成機構作戰。
這樣就遠比一個老師講課,有了更大的商業想象力。
02為什麼新東方總能出網紅?
在中國的網紅版圖裡,有一群人,可以被稱為新東方系,這批人包括但不限于币圈一代目李笑來,做錘子的老羅,風投圈内第一網紅徐小平等等。
這些還都是大佬,像奇葩說馬薇薇這個級别的網紅,也是隻多不少。
除了都在新東方當過老師,如果要概括所謂的「新東方系」網紅的共同點,我隻能想出七個字:語不驚人死不休。
而這種風格的形成,和新東方還有俞敏洪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前面也說了,新東方一開始是做GRE培訓的,早期學生基本都是北京海澱一帶的大學生。
在高校還沒有擴招90年代初期,大學生還是人們口中的天之驕子,海澱這種名校雲集的地方,就更加是學霸橫行。
越是好學生,對老師的要求就越高。以新東方早期學生的平均素質,連俞敏洪本人都經常吃癟,普通高中大學的老師是hold不住的。
所以俞敏洪基本是手把手培養老師的,老師在課上講的每道題都要在俞敏洪這裡過一遍,講得不對,不精彩的地方,俞敏洪會親自指導怎麼講才對。俞敏洪自己的上課錄音,也要求旗下的老師反複聽課模仿。
在俞敏洪的要求下,新東方老師剛入職,是必須對着逐字稿上課的。也就是從進門第一句「Hi Everyone」開始,他們的每一句話都要寫在備課稿上,包括要講的笑話段子和勵志故事都要一字不差寫進去。有時候一門課的逐字稿能達到幾十萬字。
除此之外,新東方主要上百人大課,學生一多,就容易渙散,老師也管不過來。
為了提高聽課體驗,保證學生不會走神,俞敏洪還會要求老師在講課之外,利用語音語調和肢體語言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來,調動他們的情緒。
這裡就不得不提俞敏洪的用戶思維了。
他很早就立下了學生不滿意就可以把老師轟走的規矩,還開創了學生給老師打分的機制。評分會直接影響老師獎金的多少,甚至決定老師的去留。也就倒逼老師不斷去優化自己的課程内容。
而優化手段裡,最有效的還是在課程裡面加段子,加雞湯。傳說新東方的面試内容裡,就包括講段子的能力測試。
所以你會發現,新東方的老師講課水平不一定多高,但是肯定不會太無聊。
我以前也上過新東方的課,印象很深的是老師讓我們用英語表達「我愛你」,但唯獨不能說「I love you」。老師的舉例是「my money is your money」,學生的答案也各不相同。這種方式極大調動了班裡的情緒。
新東方之前,傳統的教育機構,用戶其實是家長。家長的目的就一個:我不管你教學手段,隻要能提高考試成績就行。
而讓學生決定老師評分,實際上是把學生看作了用戶。其實在英語培訓裡,這有兩個好處:
第一是那個年代,家長和孩子之間英語水平差距巨大,老師講得好不好,家長根本搞不懂,也是從孩子的反饋來判斷的。孩子回來說這英語課有意思,家長發現孩子居然喜歡上課,那自然願意投入。
第二是因為英語培訓市場很大一部分其實是成年人,付費權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從商業角度上來看,上課不枯燥,讓學生聽得爽,才能提高學生的付費率和續課率。
熟悉傳銷套路的人都知道,俞敏洪那一套授課方法,其實很像成功學裡的演講技巧。
羅永浩最早是怎麼火起來的?不就是靠着「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之類的段子,被學生錄音發到了網上,才有了著名的「老羅語錄」嘛。
而李笑來在成為中國比特币首富之前,就已經靠着出英語教材,販賣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論出名了。此後更是靠着「和時間做朋友」、「财富自由」等等概念,成為知識付費界的首席鐮刀。
李笑來
至于新東方早期三巨頭之一的徐小平老師,當了投資人更是毫不諱言:自己就是一個大忽悠。如果誰能用自己的創業故事把自己這個大忽悠都給忽悠了,那肯定值得投資。
徐小平
可以這麼說,從新東方系出來的人,似乎都具備「一張嘴就能把錢掙了」的能力。
03會講故事的孩子有糖吃
俞敏洪的人生,用四個字形容,那就是「要素過多」,包括但不限于:
出身貧苦農村
高考三次
考上北大
長相醜陋被女生拒絕25次
在校期間肺結核住院一年
申請美國留學遭到三連拒
被老婆罵窩囊廢
離職北大創立新東方
新東方上市
我可以打賭,翻遍《讀者》和《青年文摘》,都找不出比俞敏洪更加生動的勵志故事。
而俞敏洪本人,也毫不諱言于自己的傳奇人生,甚至對他來說,自己的人生故事就是自己競争力的一部分。
如果你打開豆瓣搜「俞敏洪」,能找到329本圖書,其中光是他挂名作者的非教材類圖書就有十二三本,有的是勵志演講集,有的是自傳。
我列幾本書名,大家随意感受一下就好:
《在歲月中遠行》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生命如一泓清水》
《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
即使找遍中國商界,你也很難找到像俞敏洪一樣那麼喜歡出書立傳的人。
說到底,講故事,才是新東方的核心競争力,也是俞敏洪本人的核心競争力,更是新東方系網紅的核心競争力。
為什麼講故事這麼重要?
就像《人類簡史》裡說的: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王,區别于動物,在于我們能夠虛構故事,能夠編出沒有實際存在的事物,并且我們會或者說能夠相信這些不存在的事物。
故事為我們簡化了世界的複雜性,帶來了認知世界的快感,甚至影響了人類的思維方式。
聽故事,是人類刻在基因裡的愛好。
我常說,學習是反人性的,而成功的商人,是不會和人性作對的。
于是,新東方需要需要勵志故事來讓學生看到成功的彼岸,需要哈哈一笑的幽默緩解單詞、題庫帶來的痛苦。
但「故事」能做到的,遠不止這些。
我們關注新東方做直播,是因為它賣的東西便宜嗎?當然不是,它一點也不便宜。
是因為它雙語直播帶貨能學到東西嗎?也不是,看雙語教學學英語,我還不如看《三國演義》學三國史呢。
「東方甄選」直播間的背後,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是一個教培巨頭一夜坍塌,然後又從廢墟上重建的故事,是一個年近60的老創業者,半生心血付諸東流後,頑強地從地上爬起的故事。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直播賬号靠着差異化運營策略,一夜爆火的故事。
不同的人,在裡面看到的是不同的故事,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好故事,好到讓新東方可以一夜躍居電商直播行業一線。
順便說一下,我看到的是新東方的老股東們在X音的幫助下,順利解套的故事。
可見,一個好故事,商業價值是按億來計算的。
正如《故事經濟學》所言:這是一個故事驅動商業的時代。
而當年跟着俞敏洪的新東方老師們,無一例外,都是頂級的故事講述者。
羅永浩做過傳銷,擺過地攤,因為老羅語錄成名,後來和俞敏洪鬧翻出走新東方。
此後他創立牛博網,從演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到出版《我的奮鬥》《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在西門子北京總部前砸爛了三台冰箱,高調入局手機,把王自如怼得顔面掃地,再到後來錘子「收購蘋果」、「全球第二」的豪言。
後來錘子失敗,老羅得到了6億債務和一個行業冥燈的頭銜,進入了直播行業,對着鏡頭露出了他的秃頭。
兩年後,絕地反擊上演一出《真還傳》,再次開始創業。
這些标簽,無論是外人強加給他的,還是他自己販賣的,都成為了他故事的一部分。
雖然他當年痛罵俞敏洪是「我這輩子見過最沒有原則的人之一」。但有意無意,他還是走上了俞敏洪的那條路。
而李笑來也是如此。在新東方時,他是連續七年學生打分第一的托福老師,離開以後,他成為了中國比特币第一人,出書告訴年輕人《把時間當作朋友》才能走上《财富自由之路》。它的知乎live有12萬人付費創下曆史記錄。
後來「割韭菜」錄音曝光,那句「币圈都是傻 X,成功就是能忽悠傻 X」讓李笑來跌下神壇,人人喊打,但他還是出版了《韭菜的自我修養》。
至于徐小平,那就更不用多說了,有多少創業者能想出這麼個點子,把自己的創業史寫成劇本,交給韓三平,最後還能讓陳可辛拍出來?
《中國合夥人》
你會發現,從新東方走出來的人,最不缺的,就是戲劇性和話題性,所以也是我們這種自媒體最喜歡和常用的選題。
如果要以此來算影響因子的話,新東方應該是國内第一MCN才對。
在分析劉畊宏的視頻裡我曾經說過,短視頻直播的發展軌迹,其實是對過去電視節目的一個複制,并以此預測下一波風口大概有兩個,一是知識類型的直播,一是情感電台。
東方甄選的爆火,也算是印證了我第一個猜想。但這種模式是否能持續下去,還需要觀察。畢竟最近連劉畊宏的數據都開始回落了。
但雖然冠以「知識」之名,短視頻直播的本質,其實還是娛樂。
就像我作為所謂知識區博主,從沒覺得自己輸出過什麼知識,隻是用另一種方式,給大家解解悶。恰好有一部分人喜歡,就很幸運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也會經常審視自己過去對一些事物的評價,會不會過于刻薄。
東方甄選和過去的電商直播有高低之分嗎?并沒有,隻是大家厭倦了叫賣型的直播。等到東方甄選的風格被廣泛使用,市場飽和了,可能又會有新的類型來替代。
畢竟學習、工作和生活已經很累了,大家開心最重要。
參考資料: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俞敏洪
《新東方三大網紅跌下神壇這一年》——鋅刻度
《做知識網紅前,應該先去新東方 》——唐穎娴
《羅永浩:新東方成功制造了理想主義者創業的假象》——搜狐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