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談蟹論蝦 作者:尹尚庸 水産養殖網
最近幾天不少養殖咨詢螃蟹塘關于補鈣的問題,市面上的補鈣産品琳琅滿目,那我們應該如何去甄别呢?今天就來聊一下!說到補鈣,我們就要首先了解一下螃蟹退殼期間關于鈣質吸收的流程:1、蛻殼前期:在河蟹蛻殼前一周左右開始,此時河蟹大量攝食、大量吸水吐水,從食物以及水體中吸收鈣質儲存在體内,主要在血液中,稱為血鈣;2、 蛻殼中期:河蟹此時基本都停止攝食,躲在隐蔽物裡,進行蛻殼,正常需要10-20分鐘完全蛻去舊殼。此時河蟹體質最弱,最容易受到其他魚蝦蟹幹擾,也最容易被細菌、病毒感染;3、蛻殼後期: 從河蟹完全蛻去舊殼開始,此時河蟹尚停留于舊殼周圍恢複體力。 此階段河蟹快速調用體内儲存的血鈣用于新殼第一層硬化,持續3-5個小時;4、蛻殼末期: 從舊殼周圍開始遊走到其他地方,并且開始主動攝食,大量吸水吐水,從水體及食物中吸收鈣質用來新殼的第二層硬化,持續2周左右,新殼逐漸硬化到最厚;5、蛻殼間期: 從蛻殼後期末開始至下一次蛻殼前一周期間,河蟹幾乎不再積累更多的鈣質于體内。
因此建議養殖戶在螃蟹蛻殼期間勤用補鈣産品,以保證螃蟹的蛻殼需求。市面上的含鈣産品分為兩種,一個是有機鈣,一種是無機鈣,有機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都屬于有機鈣,人也用的很多,特别是2歲之前的嬰兒适合補充有機鈣!所以呢!這類鈣原料成本相對來說很高,你就可以掂量一下你用過的補鈣産品,上面寫的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等,你把零售價減少中間環節利潤還有運輸、包裝加人工等費用,你看下還剩多少,你自己心裡就清楚了!還有就是無機鈣了,包括碳酸鈣(如:碳酸鈣含量占95%的貝殼粉等)、氧化鈣(生石灰)、氯化鈣(也叫無水氯化鈣)、磷酸二氫鈣(磷酸二氫鈣微溶于水,水體呈酸性!)普遍産品都是這些原料加葡萄糖以及其他一些添加物質一起混合而成,有的做成水劑,有的做成顆粒!要注意的是,碳酸鈣不溶于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熟石灰,因此它的補鈣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我們還是要選擇易溶于水的,氯化鈣,氧化鈣等富含離子鈣的,比如水世紀的補鈣素,富含離子鈣,易溶于水,對于螃蟹來說更好的吸收,促進螃蟹蛻殼,增強螃蟹翻倍率!下面兩個塘口是去年跟蹤時間比較長的塘口基本上是從養殖開始到結束,測量水中的鈣跟總硬度的含量。發現基本上養殖前期塘口裡的鈣含量還是夠的,随着養殖的進行,塘口水草,螃蟹在蛻殼期間塘口鈣含量的消耗是非常嚴重的,特别是五六月份,池塘水草長勢較好,螃蟹蛻殼期間。因此對于這一時期的補鈣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技術的養殖戶在這一時期的補鈣數量達到了一個星期一次。。
鈣對于蝦蟹來說,是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元素,以分子鈣和離子鈣的形式存在于我們的養殖水體中,但是可利用的主要是離子鈣。鈣對于蝦蟹來說至關重要,但是水體中和飼料中的鈣含量有限,不能滿足它們多次蛻殼的需求,一般一個池塘早期測得鈣有100的話,中後期就隻會有60-70的樣子,所以在養殖過程中,我們還是需要額外的補充水體的鈣含量的。同時,池塘裡的草也是需要鈣,鈣在水草的選擇性吸收、生長、衰老、信息傳遞以及水草的抗逆性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河蟹補鈣:我們扣蟹養殖,一般都是經過五次蛻殼(少量有6殼),可以養成商品蟹,所以河蟹補鈣主要就是選擇在這5次蛻殼的時候進行補充。但是由于蛻殼時間的長短不一,每次蛻殼的時候需要補鈣2-4次,重點是河蟹的蛻殼初期和河蟹蛻殼高峰期的兩次補鈣。
根據以上的信息,我們知道了補鈣的重要性,那麼我們用什麼産品進行科學的補鈣呢?目前市面上主要的補鈣産品以葡萄糖酸鈣、離子鈣為主。但是補鈣産品的劑型有很多種,我們來對補鈣的産品的劑型有個初步的認識。
可以說每種不同性狀的補鈣産品,都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筆者更加注重于使用後河蟹吸收的效果,所以個人建議用粉末狀(全溶)、液體性狀和膏狀(全溶)的補鈣産品為主,因為鈣比水重(稱重可簡易的幫助選擇鈣的含量),溶解過程是從上至下,才能達到整個養殖水體的立體補鈣,減少了底泥對鈣離子的吸附作用。同時蝦蟹類蛻殼的時候都是靜止在草上居多,底部次之,蛻殼後通過吸收水體中的鈣、鎂、硒等元素,從而達到硬殼的作用。
另外可以在補鈣的同時配合使用維生素來,維生素能夠促進鈣的吸收同時也可以起到抗應激的作用。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類每天也需要補充大量的維生素。由于人類腸道的構造,消化能力較強,一般的維生素制造為普通的顆粒。但是水産動物,如小龍蝦、螃蟹和南美白對蝦等動物腸道較短、吸收能力較差,因此維生素的顆粒越小越容易吸收。國外最新的技術是将維生素制造為納米級别的顆粒,這樣水産動物的吸收率就大大提高。其次,納米級的維生素水溶性好,無論是拌料還是潑水使用效果都要好很多。
希望本次的分享可以給廣大養殖老闆提供一定的參考,讓養殖更科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