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醫學部中西醫結合教研室副教授蔣文躍參加“閱享健康中國行”活動。
熬夜敷面膜、可樂加枸杞……這是當代年輕人中流行着的所謂“朋克養生”方式。這種看起來有些矛盾的養生模式,真的能夠保養我們的身體嗎?對于這個問題,中醫有自己的一套解答。
養生法的好壞與個體的體質有關
亡羊補牢可能比不補要好一些。但中醫學認為任何的養生法還要因人而異。如大運動量對壯實體質的人無害,但對虛弱的氣血虛、氣陰虛可能是一種傷害。高能量的飲食對肥胖而壯的人是傷害,但适量的肉類對氣血虛是一種滋補。學養生首要要了解自己的體質。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醫院中藥房的醫務人員在為市民配制進補用的中草藥。(劉勤利/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緻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如何判斷體質?
對于人的體質的判斷,中醫是從“形”、“神”和具體的臨床表現三個方面來進行綜合分析的。“形”指的是外形長相,“神”即為精神性格和心理狀态。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判斷是基于整體特征,而不僅僅是某一個症狀,單個症狀應放在整體中去衡量。體質的判斷如同中國畫的寫意,強調的是特征。但是,實際也存在一些兼有兩三種體質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就應當考慮哪一種是主要的。
辨别體質是中醫養生之道中非常重要的步驟,關系到後續的療養方向。
我們應怎樣養生?
一定的因必然會帶來的一定的果,這就是“道”。人體機能運行有其自身固有的“道”。許多人養生時畏果不畏因。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害怕癌症和早死,但并不害怕引起癌症和早死的不良生活方式的因。中醫講究“太上畏道”,也就是強調要敬畏人體機能運行的規律。然而在生活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有人明明知道吃得太多易導緻肥胖、喝酒不當易損壞肝髒,卻似乎并不害怕,反而聽之任之,傷害自己的身體。正确的做法是:當我們面對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時,要想一想會給身體帶來什麼影響?我們是否能夠承擔其後果,不要等事态發展到無法挽回之時再空自懊悔。
養生的幾個誤區
1、過度運動
在運動方面,中醫講究的是“小勞”和“經常”。所謂“小勞”指的是适當運動,稍微有點累就可以,而不是運動到精疲力竭的程度或完全不動。“經常”的意思是經常活動氣血,比如一天内活動6次,每次10分鐘,這往往比白天坐一整天,到了晚上再活動1個小時有更好的效果。事實上,平時不運動,偶爾過度鍛煉的做法會傷害身體。
2、不當飲食
在飲食方面,中醫講究适度的節食。也就是平常所說的“七八分飽”,吃得差不多就可以停下,也不要等到餓過頭再開始進食。飲食需要健康和控制,不能吃過飽也不能過度節食減肥,關鍵是要自我進行調節。
3、濫用補藥
在中醫看來,藥不在于好與壞、貴或賤,而在于是否适合自己的體質。保健品都有各自的作用傾向,需要注意是否出現了适應證,應在适合改善自身體質的情況下使用,而不應盲目購買。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醫學部中西醫結合教研室副教授蔣文躍
更多精彩内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