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和鳳梨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可以說一直困擾着大家,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兩者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
菠蘿和鳳梨究竟是什麼關系?
很多人喜歡這樣分菠蘿和鳳梨,菠蘿削皮後有“内刺”需要剔除;而鳳梨削掉外皮後沒有“内刺”,不需要刀劃出一道道溝。
但其實,鳳梨與菠蘿在生物學上是同一種水果,是同一種植物的不同名字而已,從生物學上來說,“鳳梨”的概念大于“菠蘿”,因為菠蘿是鳳梨科鳳梨屬的。
人類使用和栽培菠蘿最早應追溯到美洲古代印第安人。1492年,當哥倫布登上西印度群島的一個島嶼時,搶先入眼的就是印第安人的菠蘿田。中、南美洲的熱帶叢林就是菠蘿的故鄉。後來,菠蘿傳入荷蘭,繼而傳遍歐洲,直到16世紀末,葡萄牙傳教士又把菠蘿引進了中國澳門,後入廣東、海南、台灣、廣西、雲南等地。
在早期,菠蘿這種叫法之前是不存在的,後來傳入中國以後才出現了這種叫法。最早存在的隻有鳳梨。鳳梨源自于拉丁文,名稱為Ananas comosus,翻譯過來就是鳳梨的意思。因為歐洲将鳳梨命名為“pineapple”,再加上人們發現鳳梨果實和菠蘿蜜比較相似,于是中國許多地區就将鳳梨改稱為菠蘿了,慢慢地,菠蘿這個稱呼就成為主流了。
因為水果的尖端帶有綠葉,形狀就像鳳尾,所以在台灣等一些地方也被稱為鳳梨。可見,菠蘿和鳳梨的關系,就像馬鈴薯和土豆的關系。
那很多人就有好奇了,那為什麼菠蘿會刺多,鳳梨會刺少呢?這就是選育的結果了,為了讓菠蘿更好吃,農學研究者和果農培育出了許多特征不同的品種,有的更甜,有的不用挑刺,有的适合做罐頭。
到了市場上,商家為了牟取更高的利潤,就把無刺的、皮泛青的叫作鳳梨,把有刺、葉片帶齒的矮胖的叫作菠蘿,從而提高價格增加銷量。這就和“紅富士”一樣,難道你能說紅富士不是蘋果嗎?
當然了,還有人會杠,“鳳梨”為什麼不需要浸泡鹽水呢?
菠蘿為什麼需要浸泡鹽水,這是菠蘿為了防禦食草動物,它們在體内積累大量難吃的物質,特别是幾種蛋白質水解酶,統稱“菠蘿蛋白酶”(Bromelain)。菠蘿蛋白酶會分解蛋白質,将其變為小分子的肽段,當我們在吃菠蘿的時候,菠蘿蛋白酶就會破壞牙龈、口腔粘膜等結構,也可以說它正在“消化降解”口腔裡的一切。當動物咀嚼菠蘿的時候,口腔黏膜就會以可觀的速度被破壞,誘發強烈的刺痛感,甚至出血。
而鹽水可以有效抑制菠蘿酶的活性,使酸澀感降低,降到人體可以接受的範圍内,除此之外,有刺、葉片帶齒的矮胖的,被商家稱之為菠蘿的這個選育品種都不夠甜。用鹽水泡一下,能讓菠蘿吃起來更甜。在低濃度時,鹽讓人覺得甜味更凸顯,這是味覺的對比作用。
而無刺的、皮泛青的,被商家稱為鳳梨的,菠蘿酶和一些苷類含量較低,所以商家就宣傳不需要泡鹽水。但是還是建議各位都泡一下,因為鳳梨中還是有菠蘿酶,泡鹽水是為了抑制菠蘿酶,使之不易發生過敏和消滞。
再舉一個形象的例子,中國土豬品種主要有互助八眉豬、榮昌豬、甯鄉豬、陸川豬、淮豬、太湖豬、金華兩頭烏豬、東北名豬、香豬、藏豬。這些豬外表、體型、肌肉率、風味都有差異,它們都是經過長期自然和人工選擇而形成的地方豬種。難道它們是不同的物種嗎?并不是。
菠蘿和鳳梨也是如此,菠蘿育種甚至是一門專門的學科,主要負責研究菠蘿的遺傳規律, 培育菠蘿新品種,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栽培菠蘿, 約有60~70個品種, 而在生産上廣泛栽培的隻有卡因類(Cayenne)的少數幾個品種及皇後類(Queen)的個别品種。
鳳梨其實從市場上來說,就是特指台灣人民通過品種培育技術生産出來的無眼菠蘿,它們具有無刺的、皮泛青的特征。(無眼菠蘿現在其他地區也有種,也有很多不同的選育品種,在市場上都叫鳳梨)
總結鳳梨就是菠蘿,兩者是同一物種,但并不是所有的菠蘿都可以稱為鳳梨,我們所說的鳳梨其實是菠蘿中選育出來的品種,是特指無眼菠蘿。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好像紅富士和蘋果一樣。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菠蘿其實是由一串小花發育而成的,實際上,我們吃菠蘿,吃的是它的花序軸,從功能和結構上說,就像我們平常吃的油菜心。
其實,我們使用淡鹽水浸泡切好的菠蘿,含食鹽的比例不會太高,并且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并非重金屬鹽,不能使蛋白質變性,因此也不會使菠蘿蛋白酶失去活性。所以,鹽水浸泡也不能防止菠蘿蛋白酶對口腔的破壞。隻能抑制菠蘿酶的活性,所以無論是菠蘿還是鳳梨,都不要多吃。
如果想要徹底破壞菠蘿蛋白酶,使用加熱的方法,能使其中的菠蘿蛋白酶失去活性,這就是為什麼在吃菠蘿炒飯的時候,口中不會有不适感。
菠蘿中的菠蘿蛋白酶雖然對我們的口腔不太友好,但是它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幫助去除三度燒傷中的死皮細胞,并一度和二度燒傷的情況下會輔助的燒傷愈合,有助于緩解消化不良和腹脹,還作為肉的嫩化劑,緩解鼻窦炎症狀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