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個特别的日子:延期了一個月的2020年高考正式結束。
無數對未來懷抱夢想的莘莘學子,将通過高考走向理想的大學,改變自己的人生和命運。
但是,現實真的有這麼美好嗎?
并不。
最近,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新聞,就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一行為,令大多數人都感到出離憤怒。
原因在于,高考本應是維護社會公平、保持階層流動的基本途徑。
對于貧苦出身的人來說,考試是撇去一切外在條件,完全靠自身實力證明自己的機會。
無數寒門學子憑借優異的高考成績跻身名校,從此改變人生境況。
如果連這唯一的機會都被剝奪,那麼很多人生将隻剩絕望。
所以維護高考的公平,是這個社會的底線。
如今,很多人說“寒門難出貴子”。
出身底層的孩子,讀書考試本就比家境優越的人更艱難。
他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和資源,很多人還要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在這種條件下奮發圖強,艱辛程度可想而知。
但即便如此,總是有人能突破重圍一飛沖天。
每一個這樣的人背後,都有一個令人動容的勵志故事。
“為什麼不能是我這種人,他們有什麼特别之處,是因為他們的出生?
我盡力拼搏,不讓自己淪落到社會底層,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
我現在離那層膜很近,觸手可及。”
以上這段獨白,來自電影《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導演: 彼得·勒文
編劇: Ronni Kern
主演: 索拉·伯奇 / Makyla Smith / 凱莉·林奇
上映日期: 2003-04-07(美國)
片長: 104分鐘
《風雨哈佛路》這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個貧民窟女孩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考上最高學府的勵志故事。
這部電影堪稱最勵志電影top10,豆瓣評分8.1。
很多身陷低谷的人,都曾從這部電影中獲得向上的力量。
影片改編自美國勵志演說家莉絲·默裡暢銷全球的自傳《Breaking Night》。
書中描寫的就是她本人的真實經曆,莉絲1980年出生于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父母無業還吸毒,15歲的她曾無家可歸、流浪街頭。
之後,她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學業,以全優成績考入哈佛大學,并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
後來,她還多次獲獎,被評為“美國當代傑出年輕女性”,受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接見。
2003年,莉絲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風雨哈佛路》,一度引起轟動。
莉絲·默裡 Liz Murray
回憶起童年,莉絲說父母把她們的福利金,花在可卡因和海洛因上,而她和姐姐卻在一旁挨餓——
“我們那時吃冰塊因為這樣我們會有”吃到食物“的感覺。
我們把一條牙膏分成一人一半,當作晚飯吃。”
從這段簡短的描述中,我們大概可以想象莉絲不幸的童年。
她不僅出身貧寒,還有完全不稱職、隻會制造麻煩的父母,這無疑是雙重打擊。
像莉絲這樣出身背景的女孩有很多,她們很可能成為流落街頭的不良少女,重蹈父母吸毒的老路,甚至淪落風塵。
但莉絲告訴我們的是另外一個故事,一個對命運說不的故事。
莉絲·默裡和母親姬恩
影片中飾演女主莉絲·默裡的是索拉·伯奇(Thora Birch),她6歲時就曾經獲得過表演獎,曾憑借主演《幽靈世界》獲得了西雅圖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她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高度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莉絲·默裡。
值得一提的是,《水果硬糖》中的小紅帽艾倫·佩吉(Ellen Page)飾演女主小時候的姐姐 。
電影在莉絲平靜的娓娓道來中展開,她的第一句話是她非常愛她的媽媽,她決不會忘記她的愛。
盡管她不僅吸毒、酗酒還患有精神分裂症……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母親姬恩為了搶家裡的存款買毒品,和兩個女兒扭打成一團。
父親每天隻是沉迷電視智力答題節目,對一切都漠不關心。
當姬恩從女兒手上拿到錢,她便瘋了般地沖出門買毒品。
而饑餓的莉絲隻能在垃圾桶裡找東西填飽肚子,此時她隻有8歲。
莉絲這個年紀的孩子,本應無憂無慮地在校園中玩耍學習。
但她渾身散發難聞的味道,頭發裡還有虱子,遭到同學的排擠。
莉絲不願意去學校。
盡管聰慧、熱愛閱讀的莉絲,即便長期不去學校上課,依然能在考試中拿到100分。
莉絲的确有着學霸的潛質,但是當她興高采烈拿着成績單給母親看時,等待她的卻是一個晴天霹靂——
母親得了艾滋病。
糟糕的家庭環境加上莉絲長期不去學校,她終于被社工強制送去了收容所。
收容所裡全是不良少女,每天就是尋釁滋事,打架鬥毆。
而莉絲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呆就是7年。
直到15歲,她終于從收容所出來。
此時的母親依然沒有戒掉毒瘾,且因身患艾滋病已經時日無多。
莉絲的父親更是不知所蹤,曾經的公寓因為拖欠房租被政府強制收回,她和母親、姐姐隻能寄住在外公家。
此時,莉絲母親小時候曾遭遇過外公性侵的可怕事實也被發現。
仿佛所有的社會問題都發生在了莉絲身上,原生家庭給她帶來的傷害像幽靈般揮之不去。
這次回來後,莉絲隻能乖乖去上學。
回歸校園的她,不再是曾經那個渾身發臭、頭發裡有虱子的小女孩了。
她在收容所裡學會了洗澡,衣服雖是二手的也算合身。
莉絲不再被同學嘲笑歧視,但她依舊需要克服内心對學校的陰影。
莉絲在學校中結識了女孩克裡斯,兩人因身世相似很快成了朋友。
一次因将好友克裡斯留宿在家,被外公趕出門後,15歲的莉絲離家出走,與克裡斯開始了流浪街頭的生活。
但即使是在這樣的境況下,莉絲依然手不釋卷。
當身邊的夥伴都在抽煙喝酒打鬧時,莉絲總是在一旁默默捧着書閱讀。
莉絲身上這種不甘堕落的精神,仿佛與生俱來。
正是這種精神,在逆境中悄悄牽引着她。
而母親的去世,成了莉絲人生的轉折點。
沒有棺材沒有墓碑,母親的遺體,被草草地裝進一個木箱埋掉。
母親死了,父親進了收容所,對莉絲來說人生再無牽挂。
看着身邊的夥伴,整日混迹街頭無家可歸。
被毒瘾和艾滋病折磨而死的母親很可能就是他們的結局。
莉絲明白這種生活沒有未來,她決定回學校,這是她唯一的出路。
她需要一個機會推自己一把,讓生活變好。
重回學校念高中也不那麼容易,因為莉絲已經辍學多年。
但她的聰慧使她在臨時參加的升學考試中拿到了優異的成績。
這次莉絲申請了一所不錯的高中,她沒有回過去的貧民窟學校。
在面試時,她坦白了自己的身世。
她需要一個機會,讓自己爬出她出生的那個環境,她渴望一個更好的世界。
莉絲的坦誠和聰慧,打動了老師。
原本要幾天後才能接到錄取通知,破例在當下就錄取了她。
入學時需要監護人出席,莉絲來到收容所找到了瘋瘋癫癫的父親。
莉絲的父親,更像是徘徊在天才和瘋子之間的那種人。
沉迷電視智力問答的他其實知識淵博,莉絲的聰慧好學就是受到父親的影響。
可惜他終究不是個好父親,不曾真正照顧過這個小女兒。
而且他也患上了艾滋病,分别時他對莉絲說:
“我搞砸了,但是你可以做到,好好上學。”
莉絲沒有辜負這番鼓勵,她的刻苦和聰明換來了優異的成績。
僅僅用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功課。
随後憑借班級第一的成績,獲得免費去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
在哈佛校園裡,莉絲看到了與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那些接受良好教育的大學生令她心生向往。
同時也給了她未來的方向——
她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想要實現這個願望,不僅需要優異的成績還需要一大筆錢,上哪兒弄這筆錢呢?
獎學金讓莉絲看到一線希望,于是她嘗試申請各類獎學金,但金額遠遠不夠。
隻有《紐約時報》的獎學金才能讓她念完大學。
她再次抓住機會,用四個月的時間寫出文章,并得到申請獎學金的面試機會。
她甚至沒有一件面試可以穿的像樣的衣服,隻能借姐姐的外套。
當對方問她對過去的流浪生活感到遺憾嗎?
她回答——
那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為此感到幸運。
正因為那些無家可歸的經曆,讓我心裡所有的安全感都被抛棄,所以我被迫向前看,沒有後退的路。
我要盡我所能地努力,看會發生什麼 。
最終,莉絲成功了。
如願以償進入了哈佛大學,還在紐約時報得到了一份工作。
她有了自己的公寓,結束了颠沛流離的生活。
據說,現實中的莉絲·默裡在2000年秋季被哈佛大學錄取。
但在2003年,為了照顧生病的父親,她離開哈佛,選擇在離父親較近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電影專業。
在父親死于艾滋病後,于2008重返哈佛,并在2009年6月畢業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
如果《風雨哈佛路》僅僅隻是一個電影,人們可能會嗤之以鼻,感歎電影就是電影,現實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然而這确實是個真實的故事,一個讀書改變命運的真實案例,以至于它是如此鼓舞人心,讓我們看到了不可能的可能。
東野圭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牌,你就隻能盡量打好它。”
莉絲就屬于那種輸在起跑線上的人。
生于貧民窟,母親酗酒吸毒,患有精神分裂症。
莉絲在收容所生活了7年,15歲時母親死于艾滋病,父親進了收容所。
莉絲辍學乞讨度日,無家可歸……
然而,貧困以及原生家庭的陰影沒有令她堕落,莉絲拒絕順從命運的安排,憑借頑強的拼搏和聰慧的學習能力成功逆襲。
也許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人生。
下次自怨自艾時,請想想莉絲·默裡吧。
也許你拿到的這副“牌”,不會比她更糟了。
*本文作者:RAMA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