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白地藍花,被視為是中國瓷審美理念的代表。
在陶瓷坯體上以天然钴料繪畫,罩上一層透明釉,于高溫中一次燒成。白瓷為地,青藍作料,青花瓷是白色與青藍交相輝映的産物。
▲ 《四季花鳥圖屏之二》清 陳枚 天津博物館藏
▲ 青花花卉紋鼎 元 故宮博物院藏
人們一般将元代視為青花瓷器綻放的開始。
元以前,中國瓷以素為美。宋代五大名窯可為簡素美學的代表。
而元以後,青花瓷則給簡素美學來了個小小的“反叛”。因為哪怕隻有藍白兩色,東方的青花也可以如此“濃烈”。
▲ 青花松竹梅紋香爐 明宣德 故宮博物院藏
▲ 青花荷蓮大碗 明天順 故宮博物院藏
青花之色,有近處的墨黑,也有遙遠的幽藍。其顔色明快,通透舒展。
在顔料濃淡,筆勢轉折,構圖留白間......青花瓷憑“兩色”,實現了豐富的視覺表達。
▲ 青花麒麟紋盤 明成化 故宮博物院藏
▲ 青花飛龍爐 明正統 故宮博物院藏
▲ 青花牡丹盤 明天順 故宮博物院藏
元以後的明,被認為是青花瓷又一個綻放的黃金時期。
文獻記載的最早帶有款識的青花器物就是明永樂青花壓手杯,且有實物存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杯中心繪有“雙獅滾繡球”圖案者一件,繪有“花心”圖案者兩件。)
▲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獅球心)故宮博物院藏
▲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花心)故宮博物院藏
永宣時期(永樂、洪熙、宣德三朝)是明朝藝術發展的黃金時期。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三件明永樂青花壓手杯,其杯體大小所差無幾,杯子高度、口徑、足徑間的誤差很小,極為規範。
這表明,永樂年間青花瓷器成型工藝已趨于純熟。
明永樂青花壓手杯,内外均繪青花紋飾,色調深翠。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花心)故宮博物院藏
其青料是鄭和下西洋從西亞地區帶回的“蘇泥勃青”(又譯作“蘇麻離青”)。
這種青料含錳量低,減少了青色中的紫紅色調,在适當火侯下可燒成類似寶石藍的色調。
燒成後色釉穩定,深沉,色濃而不俗,百看而不厭,透出爍爍寶光,頗具皇家氣度。
在明代傳世名瓷中,永樂青花壓手杯是能與曆史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的一款實物。
明人谷應泰在《博物要覽》一書中特别提到此杯:“若我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畫有雙獅滾球,球内‘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篆書,細若米粒,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樣精妙,傳世可久,價亦甚高。”
此描述基本概括了北京故宮博物館所藏三件“永樂年制”青花壓手杯的特點。
明永樂青花壓手杯為青花瓷器中的傑作。後世視為珍品,不斷有匠人仿制試圖還原明青花之美。
最早的仿品見于明萬曆時,直至清初康熙甚至清末同治、光緒時期仍在仿制。
這些仿品大多胎體較重,器型略放大,紋飾精細度與原物相差略遠。
觀複博物館秉承“與古人對話,與文化同行”的造物理念,以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為藍本,摹古燒制觀複「仿明永樂手繪青花壓手杯」,竭盡所能去接近明代永樂青花本真之美。
觀複此仿明永樂手繪青花壓手杯,特選取經典的“獅球心”與“花心”兩款紋飾摹古打造。
獅球心款
獅球心款,杯心單圈内飾雙獅滾球紋,繡球内署青花篆體“永樂年制”四字。
“永樂年制”四字恰好分布在繡球内,将款識與杯心裝飾花紋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外壁口沿下繪朵梅紋,腹部繪纏枝蓮紋。青花色澤濃淡适宜,深沉高古,接近明代永樂青花之韻。
花心款
花心款,杯心繪有葵花一朵,花心内署同樣以青花篆體寫 “永樂年制”四字。
外壁與“獅球心款”一樣,口沿下繪朵梅,腹部繪纏枝蓮紋。形體古樸敦厚,青花色調深翠。
兩款仿明永樂手繪青花壓手杯皆為手工繪制,紋飾纖秀,青花呈色古韻十足。
采用仿古泥料燒制,底足微露火石紅,“沙足、滑底”,整杯造型端穩精巧。
胎白花青,是彰顯茶色佳器。
杯子胎體潤厚,重心低,口沿微外撇,手握舒适,容量适中,适宜品茗。單手拿杯穩重貼合,玲珑可愛。
明代永樂青花深翠鮮妍,氣質卓異。間隔漫長歲月,今人想要百分百還原明永樂青花之神韻絕非易事,但仍可憑着百分百的用心,去盡可能接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