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同一篇詩詞,但是不同的老師卻有不同的讀法。
以小編為例,記得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說《阿房宮賦》中“阿房”二字應該讀作“ē páng”,等到高中的時候,老師卻又說應該讀“ā páng”,大學的時候,老師又說應該讀“ā fáng”。
阿房宮,建于秦朝,後被項羽所燒
還有《敕勒歌》中“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野”,以前讀的是“yǎ”,後來又變成了“yě”。
這個版本中讀“yǎ”
這個版本中讀“yě”
再有《回鄉偶書》裡邊“鄉音未改鬓毛衰”中的“衰”,以前讀“cuī ”,後來讀“shuāi”……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而且,現在的課本上基本上都是用現在的拼音來注音的,導緻很多家長也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了。對于古詩詞中個别字讀音的改變,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這個版本讀“shuāi”
這個版本讀“cu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