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園花香引蟲來?初春時節,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内,煙波浩渺、水天一色,黑頸鶴、斑頭雁等越冬候鳥姿态萬千,或引吭高歌,或低頭覓食,或翩跹起舞,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小園花香引蟲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初春時節,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内,煙波浩渺、水天一色,黑頸鶴、斑頭雁等越冬候鳥姿态萬千,或引吭高歌,或低頭覓食,或翩跹起舞。
“這些鳥就像自家每年外出打工的孩子一樣,來的時候我們歡喜,走的時候我們失落。”管護員劉廣惠說。周邊不少農民都當起了鳥類管護員,每年候鳥越冬時,他們負責統計鳥的種類、數量,以及巡查管護。
資料記載,貴州威甯縣草海形成于清朝鹹豐年間,是一次山洪暴發後形成的構造岩溶湖,水域面積最大時達45平方公裡,是貴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一向有“高原明珠”美譽。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當地并未意識到這顆“高原明珠”的價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間兩次人為排水造田,使湖泊水域面積縮小到5平方公裡。
人進湖退、人來鳥飛,草海生态系統一度瀕臨崩潰。資料顯示,1956年到1982年間,草海集雨區内的森林覆蓋率由36%降至10%。
面對慘痛教訓,草海的治理與保護被提上日程。1982年,貴州省政府決定建壩蓄水還湖。1992年與1995年,草海分别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一級重要濕地。
草海緊鄰威甯縣城,以前農業生産所使用的農藥、化肥,經雨水淋刷後都直接流入草海。來自威甯縣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和2014年草海的水質都處于Ⅴ類和劣Ⅴ類。
“草海治理是一場硬仗、苦仗、持久仗,但也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是我們必須要過的一道坎。”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李茂說。
2015年以來,一項針對草海的系統治理工程啟動實施,120平方公裡的草海保護區範圍内大力實施“法制護湖、退城還湖、退村還湖、退耕還湖、治污淨湖、造林涵湖”六大工程,推進草海生态保護與綜合治理。
截污治污是草海治理的首要任務。威甯縣通過修建污水處理廠、截污管網、污水抽排、調水補水等措施,建成1萬噸污水處理廠、環草海20個分散式污水處理站以及西海碼頭水質淨化工程,既解決了周邊城區污水的排放問題,又保障了草海補給水源的水質。
通過退城還湖、退村還湖、退耕還湖,草海濕地的6萬多畝耕地也全部變成了生态用地,或恢複為湖面,或變成沼澤,或成為鳥類栖息地。
威甯縣按照“先生态、次功能、後景觀”理念,實施北坡面山植被恢複工程,打造了北坡生态公園,在縣城與草海間建起一道生态屏障。公園免費對外開放,通過巡護道、自行車道、觀景台等配套設施,遊客不劃船進湖,也能多角度觀賞草海風光。
曾經失色的草海,如今重現水質清澈、水草豐茂、風光秀美、人和鳥歡的美麗景象。
目前,草海的保護與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生态系統明顯改善,生物物種已達2600餘種,保護區鳥類種類由228種增至246種,每年來此越冬的候鳥超過10萬餘隻,包括黑頸鶴、灰鶴、黃斑葦雉等國家珍稀保護鳥類。(經濟日報記者 吳秉澤)
來源: 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