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川大原創,歡迎轉載!
中國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往往語言表達都比較含蓄和内斂,所表現出來的平時交往過程中往往會說一些比較客氣的話。
客氣是中國人平時交往中所展現出來的一種修養和為人處世的态度。
客套就是帶有“套路”的假裝客氣了,但是川大認為客套應該是一個中性詞而不應該理解為貶義詞。
因為很多場合還是需要我們使用一些“客套”的話語去進行交流和溝通的。
我們經常聽到對某一個人的評價,就說這個人太客氣了,表達的意思就是這個人跟人相處的時候表現的比較謙遜,講話各方面讓人比較舒服,而且有禮有節。
“客套話”實際上也是生活中一種緩和氣氛的“潤滑劑”,也許太熟的人之間會感覺很假,但是情商高的人一定是“客套話”運用的比較恰如其分的人。
場景一
陳和李約好了一起吃飯,酒桌上氣氛融洽,交談甚歡,大家一起聊着平時的點滴或者過去的回憶。但是一到結賬的時候就犯難了,因為陳和李都搶着買單,争得臉紅耳赤,各不相讓。
最後買單的陳還表現的很“客氣”,“都說了今天是我請客,争來争去的有意思嗎”,然而内心卻有點複雜。
而沒有買單的李表現的很“客套”,“今天搶不過你,讓你破費了,下回一定我請”!實際上内心卻有着别的“算盤”。
場景二
兩位好朋友到超市買東西,挑選琳琅滿目的商品,大家都很高興,排隊結賬的時候還是要客套一下。前面的人掏出錢包,對着收銀員說,後面的那個人買的東西一起算。然後順帶回頭對後面的朋友說,等下你東西一起算,我已經給錢了。
後面的朋友趕緊說,怎麼可能讓你付錢呢,一邊掏出錢包一邊跟收銀員說,不要收他的錢,你算好了等我一起來付。最後還是各自掏錢買了商品。
根據調查,中國25歲以上青年人對客氣的态度和25歲以下的90後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25歲以下的中國年輕人更加的獨立自我,他們更加崇尚AA制“擡石頭”式的消費方式和觀念。而且,就算你作為他的朋友或者客人,登門拜訪,他們的為人處世“哲學”都是很“不客套”。就連請客人喝茶可能都是客人自己動手。
而25歲以上的年輕人則相對比較“客氣”,更加注重細節和客人的感受,會盡自己所能表現出來的迎客之道去讓客人感受“賓至如歸”的感覺。
其次,中國的南北地區對“客氣”和“客套”的差異也是比較明顯。
前兩天,接待了來自老家的出差辦事人員,從一個南方的小城市來到江南一帶的1.5線城市。我就發現地區的“熱情”程度完全不一樣。
好客XX歡迎您!實際上是否好客,是否客氣,都彰顯了一個地區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風情。很多地方來了之後,酒桌上客人必須“喝醉”,喝好,則表示接待地的人招待的到位和熱情。并且有時候“客套”的讓客人都覺得很不好意思。
最後,除了以上差異之外,還跟每個人的性格有關。“臉紅的漢子好遇人”,“話不多沉默内斂的人比較真誠”,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不同的風俗,都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客套話語。
實際上隻要是從内心真誠的贊美客人,不管表現的内斂沉默也好,豪爽耿直也好,都不存在好與壞。
提高自己的情商和不斷鍛煉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做到真誠真心和真摯,你會發現實際上客氣、客套都隻是一種表達的态度和方式,而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則是你通過這種态度和方式所展現出來的獨特的人格魅力!
我是川大,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閱讀。
川大原創,歡迎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