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傳播如何出圈?因為出圈的因素有很多,而可控因素又太少,想要内容做的優質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經濟,戳中消費者的情緒點,還不能撞上“明星的流量。”
近幾年,雖然文案都普遍存在,但出圈的案例卻少之又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海解封後,上海大潤發超市裡貼了一系列的海豹,比如一些蔬菜被打入了“冷宮”,另一些蔬菜被劃入了“頂流”。
文案借蔬菜之名,盡顯人們與各種蔬菜的愛恨情仇,同時體現了大潤發作為保供單位,清晰的掌握了每一種蔬菜的供應情況。
當時,上海大潤發文案直接沖上了熱搜。
于是很多企業都嗅到了商機,紛紛整理出了廣告營銷、文化創意、社會新聞的文案,開始在朋友圈進行刷圈。
因此,好的文案不僅僅是語言上的協調,還是需要“與時俱進”通過自媒體傳播環境的變化與互聯網文化的演變,才能讓文案出圈。
自媒體文案也存在焦慮嗎?
2009年,新浪微博誕生,中國開啟自媒體元年。
2012年的微信公衆号,2013年的小紅書,2016年的抖音……各路自媒體平台,無數自媒體大号,各領風騷好幾年。
時至今日,互聯網進入存量時代,自媒體流量格局已然形成。大号手握流量,必須持續輸出,才能把流量充分兌現,創造更多價值。
于是一個矛盾日漸突出:龐大的流量與稀缺的内容之間的矛盾。
随着很多大号的公司化運營,做号的創始人很多不會再親自生産内容,優秀的編輯,或是自立門戶,或是被人挖走,導緻内容生産能力逐漸降低。
而内容的下滑,正是一個大号下坡路的開始。
加上現在各個平台都在推出對新号的流量傾斜,感受到數據下滑的自媒體們陷入了更深的内容焦慮。
于是我們看到,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會有無數自媒體紮堆去追,因為那代表着流量的最大化兌現,意味着分到更大的流量蛋糕。
不知道從何時起,「文案」成為了一種優質的自媒體内容素材,杜蕾斯、江小白的文案,央視的文案,芒果台的文案等等,拿來做素材,數據常常很亮眼。
那些賞心悅目的文案,已經成為各大自媒體的流量法寶之一。
「文案」一詞的熱度有多高,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打開“微信指數”,你會發現,各大流量明星的熱度加起來,竟然打不過一個小小的「文案」。
「文案」已經不單是一個廣告概念,而是互聯網極具熱度的文化符号,是内容好玩、走心、動人的代名詞,背後蘊藏着巨大的流量紅利。
于是我們會發現,每當網絡上出現一些好文案,常常會引起一系列轉發。
當文案夠有趣、夠走心、夠有話題時,自媒體就會聞風而動,去搶占這一波流量紅利。
而文案背後的品牌,可能就會乘着這波流量,扶搖直上九萬裡。
要知道很多大号一條廣告的價格常常幾萬、十幾萬(還要排檔期)。但對這些優質文案内容,不但不收錢,而且搶着發。
自媒體需要好内容,品牌需要大流量,在「文案」面前,雙方一拍即合。
品牌要做的,就是産出一些足夠好的文案,然後讓一些大号看到,例如用自家的社交媒體發一下,或找一些小号先推一把(可以考慮我)。給它一個傳播的初速度,或許它會還你一個驚喜。
文案的傳播性取決于“流量貨币”與“社交貨币”,想一些制作比較低或者投入比較少的文案,并非不是不起作用,隻是效果甚微,尤其是那些新品牌或知名度不高的小品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