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的電離平衡及影響因素本文涉及到的符号特别多,導緻排版閱讀出現問題,如需文字版本,私信我即可
1、水的電離
1)、水是極弱的電解質,也存在着電離平衡:H2O⇌H OH-。在一定溫度下,水電離出來的H 和OH-濃度的乘積是一個常數,稱為水的離子積常數,用符号KW表示。
2)、有關KW的兩點說明
a、水的離子積(KW)也适用于稀的電解質水溶液,c(H )和c(OH-)分别代表電解質溶液中H 和OH-的總物質的量濃度。KW與電解質溶液的酸堿性無關。一般情況下在25 ℃或室溫下,KW約為1.0×10-14;而100 ℃時,KW約為5.5×10-13。
b、在研究水溶液體系中離子的種類時,不要忽略H 、OH-的存在。
2、影響水的電離平衡的因素(水的電離平衡:H2O⇌H OH- )
1、溶液的酸堿性
溶液的酸堿性取決于溶液中c(H )和c(OH-)的相對大小。
1)、c(H )>c(OH-),溶液呈酸性;
2)、c(H )=c(OH-),溶液呈中性;
3)、c(H )<c(OH-),溶液呈堿性。
1、酸堿中和滴定目的:是利用中和反應,用已知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堿(或酸)的濃度。
2、實驗用品
1)、試劑:标準液、待測液、指示劑、蒸餾水。
2)、主要儀器:酸式滴定管(如圖A)、堿式滴定管(如圖B)、滴定管夾、鐵架台、燒杯、錐形瓶。
3)、滴定管使用注意事項
a、“0”刻度在上,精确度為0.01 mL。
b、盛裝酸性、氧化性試劑一般用酸式滴定管,因為酸性、氧化性物質易腐蝕或氧化橡膠;盛裝堿性試劑一般用堿式滴定管,因為堿性物質易腐蝕玻璃,緻使活塞無法打開。
3、實驗操作
1)、滴定前的準備
a、滴定管:查漏→水洗→潤洗→裝液→排氣泡→調液面→記錄。
b、錐形瓶:注待測液→水洗→加指示劑。
2)、滴定過程
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右手搖動錐形瓶,眼睛注視錐形瓶内溶液顔色變化。
3)、終點判斷
滴入最後一滴标準液,指示劑變色,且在半分鐘内不恢複為原來的顔色,視為滴定終點,記錄标準液的體積。
4)、數據處理
重複滴定操作2~3次,求出用去标準溶液的體積的平均值,根據下面的公式計算。
c(待測)=γ×(γ:酸堿反應的比例系數)
4、酸堿中和滴定誤差分析
以标準酸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堿溶液(酚酞作指示劑)為例,常見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誤差有:
在水溶液中c(H )水和c(OH-)水始終是相等的。在酸溶液中,酸電離出的H 對水的電離有抑制作用,使水的電離程度降低,此時水電離出的c(H )水可通過KW求出:
KW = c(H )總·c(OH-) = [ c(H )水 c(H )酸 ]·c(OH-)
通常c(H )酸 ≫ c(H )水,c(H )總 ≈ c(H )酸,故上述式子可簡化為:
KW = c(H )酸 ·c(OH-),c(OH-)=。
在酸溶液中,c(H )水等于溶液中的c(OH-),所以c(H )水=。
利用相同的原理我們也可以得出在堿溶液中,c(OH-)水=。
在能夠發生水解的鹽溶液中,通常溶液中的H (或OH-)完全來自于水的電離。
例:常溫下,pH=9的CH3COONa溶液,溶液中的c(OH-)=10-5 mol·L-1,此時水電離出的c(H )也等于10-5 mol·L-1,隻不過大部分被CH3COO-結合生成了CH3COOH,存在于溶液中的H 的濃度僅為10-9 mol·L-1。
五、酸、堿溶液稀釋時pH的變化規律及pH計算1、酸、堿溶液稀釋時pH的變化規律(25 ℃)
1)、強酸、強堿的稀釋:在稀釋時,當它們的濃度大于10-5 mol·L-1時,不考慮水的電離;當它們的濃度小于10-5 mol·L-1時,應考慮水的電離。
例:
pH=6的鹽酸稀釋至原體積的100倍,稀釋後pH≈7(不能大于7);
pH=8的NaOH溶液稀釋至原體積的100倍,稀釋後pH≈7(不能小于7);
pH=3的鹽酸稀釋至原體積的100倍,稀釋後pH=5;
pH=10的NaOH溶液稀釋至原體積的100倍,稀釋後pH=8。
pH=a的強酸稀釋至原體積的10b倍,稀釋後pH=a b<7;
pH=a的強堿稀釋至原體積的10b倍,稀釋後pH=a-b>7;
2)、弱酸、弱堿的稀釋:在稀釋過程中既有濃度的變化,又有電離平衡的移動,不能求得具體數值,隻能确定其pH範圍。
例:
pH=3的CH3COOH溶液,稀釋至原體積的100倍,稀釋後3<pH<5;
pH=10的NH3·H2O溶液,稀釋至原體積的100倍,稀釋後8<pH<10。
2、溶液pH的計算方法(25 ℃)
1)、單一溶液
①、強酸溶液,如HnA溶液,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 mol·L-1,c(H ) = nc mol˙L-1,pH = -lg c(H ) = -lg nc 。
②、強堿溶液,如B(OH)n溶液,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 mol· L-1,c(H ) = nc mol·L-1,pH = -lg c(H ) = 14 lg nc 。
2)、兩強酸混合
PH=a的強酸和PH=b的強酸,按照體積比x:y混合。
由c(H )混=,先求出混合後的c(H )混,再根據公式pH=-lg c(H )求pH。 若兩強酸溶液等體積混合,可采用速算方法:混合後溶液的pH等于混合前溶液pH小的加0.3。如:pH=3和pH=5的兩種鹽酸等體積混合後,pH=3.3。
3)、兩強堿混合
PH=a的強堿和PH=b的強堿,按照體積比x:y混合。
由c(OH-)混=,先求出混合後的c(OH-)混,再通過KW求出c(H )混,最後求pH。
若兩強堿溶液等體積混合,可采用速算方法:混合後溶液的pH等于混合前溶液pH大的減0.3。如:pH=9和pH=11的兩種燒堿溶液等體積混合後,pH=10.7。
4)、強酸與強堿混合
PH=a的強堿和PH=b的強堿,按照體積比x:y混合。
強酸與強堿混合的實質為中和反應,H OH-=H2O,中和後溶液的pH有以下三種情況:
①、若恰好中和,pH=7;
②、若剩餘酸,先求中和後剩餘的c(H )剩,再求pH;
c(H )剩=
③、若剩餘堿,先求中和後剩餘的c(OH-)剩,再通過KW求出c(H ),最後求pH。
c(OH-)剩=
5)、已知強酸和強堿的pH之和,判斷等體積混合後溶液的pH
①、若強酸與強堿溶液的pH之和等于14,則混合後溶液顯中性,pH=7。
②、若強酸與強堿溶液的pH之和大于14,則混合後溶液顯堿性,pH>7。
③、若強酸與強堿溶液的pH之和小于14,則混合後溶液顯酸性,pH<7。
6)、已知酸和堿的pH之和等于14,根據等體積混合後的pH,判斷酸堿強弱
①、若混合後溶液顯中性,則酸為強酸、堿為強堿。
②、若混合後溶液顯堿性,則酸為強酸、堿為弱堿。
③、若混合後溶液顯酸性,則酸為弱酸、堿為強堿。
7)、一元酸和一元堿的等體積等濃度混合後的pH,判斷酸堿強弱
①、若混合後溶液顯中性,則酸為強酸、堿為強堿。
②、若混合後溶液顯堿性,則酸為弱酸、堿為強堿。
③、若混合後溶液顯酸性,則酸為強酸、堿為弱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