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啥來啥!近日,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表示,今年後幾個月到明年一季度,國内物價水平可能比前幾個月略高一些,也就意味着物價可能要漲了,大家的基本生活将要面臨較大的壓力。
對此,有網友表示,“自己08年工資3千,現在22年了,每月工資還是三千,什麼都漲就工資不漲。”有網友善意提醒,“物價上漲,老百姓更要看好錢袋子,下崗人太多,錢不好掙,生存下去也是目前最重要的。”有網友說,“不是可能,是已經。”還有的網友,“一直在漲價,沒有停過。”還有網友擔心,“已經惡性循環了。”
而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下半年物價上漲涉及煤炭、汽油、豬肉、蔬菜、糧食等多個方面。做出漲價預期的邏輯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的邏輯:
1、國際煤炭價格大漲,由于歐洲的幹旱天氣,大量煤炭滞留在港口無法運輸,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煤炭禁運,而歐盟每年進口的煤炭有45%來自于俄羅斯。俄羅斯降低向歐盟國家的天然氣出口量,一些國家為了減少天然氣使用量改為煤炭發電,導緻國際煤炭供應緊張,價格持續上漲,這就帶動了亞洲煤價上漲了接近40%,目前國内煤炭價格已經開始上漲。
2、雖然國内汽油價格剛剛經曆了最近三年半以來最長的下降周期,但國際原油供應緊張的局勢并沒有改變,新一輪價格調整周期開局不利,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調,機構預測下一次國内成品油價調整将會面臨大幅上漲。
3、目前,豬肉零售價格基本都在十五六元,但是最近10天時間生豬價格已經上漲了接近1元了,而當前并未進入真正的豬肉消費高峰,考慮到豬肉價格的上漲會滞後于豬價的上漲,預計後續豬肉價格将會面臨較大幅度的上漲。
4、人民币又開始貶值了,從4月中旬至今,人民币已經貶值了超過4500個基點,近日離岸人民币兌美元連續跌破6.9、6.91和6.82三道關口。人民币貶值首先就會推動進口産品價格的上漲,其次會推動國内通脹,日常必需品中的肉、蛋、蔬菜、水果等都可能面臨漲價。
往年正常情況下,我國都要進口大量的糧食,2021年糧食進口總量達到了1.6億噸,已經達到了全國糧食産量的24%。根據目前的檢測結果,雖然夏糧獲得豐收,比上一年增加了143.4萬噸,其中小麥産量為2715億斤,比上一年增加了25.7億斤,但秋糧中的重要作物玉米受種植面積下降以及南北不良天氣的影響,減産已成大概率事件。再考慮到我國大豆原本就是以進口為主的,那麼今年的進口糧食數量大概率會進一步增加,人民币貶值就意味着我們需要花更多的錢購買進口糧食。
物價的上漲對農民來說反而影響更小一些。其一、農民都是自家的房子,不存在住房貸款。其二、農民平時吃的小麥、大米、雞蛋等多數都是自家産的,價格的上漲不僅不會影響到農民,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農民的收入。其三、現在農民出門短途都是電動車,長途多是公共汽車,汽油漲價對農民的影響也不大。
雖然農村的醫療、教育以及各種生活的硬件設施要差一些,但在物價上漲的影響上卻有明顯的優勢,也難怪這幾年已經或者決定去農村養老的城裡人越來越多,你有回農村養老的打算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