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作者湯東亞,《紅樓夢》愛好者,在《靜安社區報》《徐州日報》《文彙報》《微語紅樓》及相關網絡平台共發表紅樓夢評論二十餘萬字。四海交情殘夢裡,半生心事斷編中。醉心紅樓,樂此不疲!
作者
湯東亞
許多人說《紅樓夢》名頭再響就是讀不下去,也有許多人說《紅樓夢》一讀再讀百讀不厭。
同一本書為什麼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閱讀感受?我想這和《紅樓夢》的詩化寫作有關。
子曰:
“聖人立象以盡意,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古典詩詞一般都由作者精心設置的客觀事物作為意象構造意境,旨在體現自己的情感和意趣。
《紅樓夢》作為典型的詩化小說,同樣講究意象,隐喻象征随處可見。
文辭上力求精雅,刻意營造一種詩意氛圍。
讀進去的人因為詩的韻緻陶醉其中,任讀一頁都能引發性靈上的共鳴和美學層面的愉悅。
然而詩化小說故事性往往不是很強,這對片面追求情節曲折離奇的讀者耐心上無疑又是一種考驗。
我們知道了解一些常見意象對詩詞鑒賞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越鳥”“胡馬”喻南北,“勞燕”喻離别,“團扇”喻後宮婦女生活,如此種種都很具典型性。
《紅樓夢》中潇湘館的竹子,蘅蕪苑的藤蘿,栊翠庵的紅梅都有寓意,以“葫蘆”喻糊塗,以“裙钗”“須眉”喻男女,以“水”“泥”喻清濁,這些也都是一目了然的。
《紅樓夢》因是石頭所記,還是記在石頭上,内容即補天遺石幻形入世後的所見所聞,故早期抄本冠名《石頭記》。
賈寶玉前世是補天遺石,他心上人林黛玉之黛是西天畫眉之石,結發妻子薛寶钗所居蘅蕪苑是“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來,四面群繞各式石塊”,和他比過“金麒麟”的表妹史湘雲給賈府“金鴛襲平”四大丫鬟送過“绛文石”戒指,吃醉了酒還曾經卧于芍藥圃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
補天遺石,畫眉之石,被衆石環繞的大玲珑山石,绛文石,芍藥圃之石,這些石頭有何隐喻?
我們不妨腦洞開得大點做些聯想。
黛玉畫眉之石是否可以看着張敞畫眉之卿卿我我?寶钗大玲珑山石是否暗指她正妻地位?湘雲之“绛紋石”和寶玉書房“绛雲軒”是否存在某種關聯?
湘雲醉卧之石在芍藥圃,寶钗抽的花簽是牡丹,黛玉抽的花簽是芙蓉。
須知寶钗牡丹花簽上那句“任是無情也動人”出自羅隐《牡丹花》,其中恰恰有句“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寶玉和與其曾經有過情感瓜葛的三個女孩都與石頭相關,如此布局是作者匠心獨運刻意安排。
甲戌本眉批:
“以頑石草木為偶,實曆盡風月波瀾,嘗遍情緣滋味,至無可如何,始結此木石因果,以洩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語不笑能留人’,此之謂耶!”
石頭是《紅樓夢》中最為重要的意象,一如《離騷》香草美人《長恨歌》芙蓉梨花,越是抽絲剝繭往深處讀越能領悟到文學的況味。
《紅樓夢》開篇講了一個類似楔子的“绛珠還淚”神話。
據幹寶《搜神記》記載:
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以後詩詞中常見珠淚連用,珠俨然成了淚的代名詞。
《文賦》雲:
“石韫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玉石之外,珍珠在《紅樓夢》中也是不可忽略的意象。
“護官符”形容四大家族是:
“白玉作堂金作馬,珍珠如土金如鐵。”
《紅樓夢》金玉文字固然很多,金玉之外,其實《紅樓夢》前八十回中至少有三處寫到珍珠。
榮禧堂對聯就寫得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
第21回寫寶玉外出歸來辮子上丢了一顆珠子引起湘雲的警覺和黛玉的猜忌——
湘雲一面編着,一面說道:“這珠子隻三顆了,這一顆不是的。我記得是一樣的,怎麼少了一顆?”寶玉道:“丢了一顆。”湘雲道:“必定是外頭去掉下來,不防被人揀了去,倒便宜他。”黛玉一旁盥手,冷笑道:“也不知是真丢了,也不知是給了人鑲什麼戴去了!”
寶玉的珠子不見了,自己不當回事,可見他鄙視财富不與世俗同流;
湘雲能一眼看出四顆珠子中的一顆是後配的,說明她和“愛哥哥”兄妹之間親密無間;
至于黛玉猜忌無疑是沖着寶钗了,因為黛玉本身也是輕财之人,珠子給寶钗之外任何人她也不會妒忌。
通過一顆珠子把寶玉和钗黛湘之間的情感關系點明,這顆珠子意義重大堪比“秦鹿”。
第28回寫寶玉提供的藥方君藥是古時富貴人家裝裹頭面的珍珠,而人形帶葉參頭胎紫河車千年茯苓根龜大何首烏等隻能算是臣藥;
第52回寫平兒丢的蝦須镯貴就貴在鑲嵌的珠子上。(續書中馮紫英兜售的三件寶物最珍貴的恰恰也是一顆桂圓大的母珠)
這些描寫無不突出珍珠的貴重。
古代把最貴重的寶物比作“随珠荊玉”。
《紅樓夢》人物姓名字帶玉字的特别多,甄寶玉,賈寶玉,林黛玉,林紅玉,茗玉,妙玉,玉官,玉愛一大串,鳳姐怼紅玉:
“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玉是珍貴的,精光内蘊甯折不撓是它的美德。
有道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然而書中姓名含玉的人物命運都不好。
書中還有許多人物名字是帶有珠字,绛珠,賈珠,瑞珠,寶珠,珍珠,石光珠等,他們命運又如何?
林黛玉前身乃绛珠仙子,绛珠就是紅淚,賈寶玉唱的曲兒有句“滴不盡相思血淚抛紅豆”說的就是她。
黛玉愛哭,寶玉送她一幅舊手帕,她覺得寶玉還是了解自己的,于是感從中來在帕子上題了三首絕句——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抛卻為誰。
尺幅鲛绡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抛珠滾玉隻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閑。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彩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第一首把手帕比作尺幅鲛绡,也就是後面《芙蓉诔》中的冰鲛之觳(續書中馮紫英兜售的寶物之一即鲛绡帳);
第二首形容哭是抛珠滾玉;
第三首把眼淚比喻為“面上珠”,其實都是圍繞鲛人珠淚這個典故生發。
列藏本第六十四回有首回前詩——
深閨有奇女,絕世空珠翠。
情癡苦淚多,未惜顔憔悴。
哀哉千秋魂,薄命無二緻。
嗟彼桑間人,好醜非其類。
吸收天地精華複得雨露滋養的绛珠黛玉貴比珠翠,然而淚盡而逝前盟難踐,可見宿命難違。
苦绛珠林黛玉是第一悲情人物。
賈珠是賈家子弟中絕對正能量,十四歲就考中秀才,不到二十歲就娶了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的女兒。
本來前途無量不幸早早一病死了,在書中都沒出場過。
窮通有定,夭壽有命,也是無可奈何!
瑞珠寶珠都是秦可卿的丫鬟,可卿在仙界還有個鏡像,乳名兼美表字可卿,她鮮豔妩媚有似寶钗,風流袅娜則如黛玉。
可卿死後,瑞珠觸柱而亡,寶珠甘心願為義女,誓任摔喪駕靈之任。
瑞,可做信物之玉,瑞珠之死是暗伏黛玉結局。
瑞珠殉秦就是黛玉殉情。
寶珠之寶通寶钗之寶,寶珠誓任摔喪駕靈之任暗伏寶钗後文獨守空閨殉了禮教。
珍珠就是改名之前的襲人。
要說襲人是大有抱負的人,書中31回寫得很明白——
襲人見了自己吐的鮮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聽人說:“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縱然命長,終是廢人了。”想起此言,不覺将素日想着後來争榮誇耀之心盡皆灰了,眼中不覺滴下淚來。
有研究者說珍珠改名襲人是因為根據寶玉的“珍珠魚眼論”,“初試雲雨情”後的珍珠不适合再叫珍珠。
我覺得有一點道理,但是也不盡然,因為在這之前珍珠就改叫襲人了。
書中說她是因為寶玉知她本姓花,想起“花氣襲人知晝暖”,便改名襲人。
我覺得還有可能改名襲人是借用了盧照鄰《長安古意》的詩意: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說得不就是世事無常榮華難久嗎?
石光珠是繕國公之孫,因為诰命亡故,故守孝不曾來得。
可卿葬禮,石光珠是“八公”之家唯一的缺席者。
名中帶珠的人真是不幸,連這樣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物都躺槍。
賈寶玉在悼念晴雯的《芙蓉女兒诔》中有一句:
“汝南斑斑淚血,灑向西風;梓澤默默餘衷,訴憑冷月。”
汝南淚血指司馬亮和碧玉悲劇,梓澤餘衷指石崇綠珠悲劇,碧玉綠珠都是政治犧牲品。
林黛玉《五美吟·綠珠》寫得好:
“瓦礫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嬌娆?都緣頑福前生造,更有同歸慰寂寥。”
萬物生滅,起于自然 ;紅塵往來,莫問因由!這就是命。
如果用一首詩來概括《紅樓夢》,選李後主的《挽辭》再恰當不過——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銷心裡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猶殘藥,香奁已染塵。
前哀将後感,無淚可沾巾。
豔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
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
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
天地至精之氣,結而為石,堅貞、耿介,本身沒有生命卻象征着生命的本真;
石之美者為玉,通靈寶玉因為有了喜怒哀樂困惑于情感;
珍珠更多體現于社會屬性,象征自我價值被認可。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随珠荊玉”本是無價之寶,然而“玉隐石間,珠匿魚腹,非玉工珠師,莫能采得”,翠塵珠坱反而是常态。
珠玉自應傳盛世,《紅樓夢》偏偏從末世寫起,開篇即寫補天遺石無才入選而日夜悲号,又雲“風塵碌碌一事無成,愧則有餘悔則無益”。
曹雪芹博學多藝,然而晚景凄涼,落魄到“舉家食粥酒常賒”的境地,想必明珠投暗自憐身世是作者懷金悼玉之外的唏噓。
把石頭還給石頭,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在宿命面前人類真的很渺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