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孫子兵法第十八節

孫子兵法第十八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21:27:03

孫子兵法第十八節?【原文】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持敵者攻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緻人而不緻子人,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孫子兵法第十八節?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孫子兵法第十八節(孫子兵法虛實第六)1

孫子兵法第十八節

【原文】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持敵者攻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緻人而不緻子人。

  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志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饑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裡而不勞者,行于無大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之,安能動之。

  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政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進而不可禦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造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拯其所必救世;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①,敵不得與我戰者,乖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放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衆其所之②也。

  敵寡。能以衆擊寡老,則吾之所與戰者,約③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實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衆者使人備已者也。

  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裡而會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裡,近者數裡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于勝哉?故曰:勝可為也④。敵雖衆,可使無鬥。

  故策⑤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⑥而知動靜之理,形之⑦而知死生之地,角之⑧而知故形兵之極,至于無形。無形,則深者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措勝于衆,衆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真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複,而應形于無有餘不足之處。

  窮。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上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故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改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⑨。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恒位,日有短長四,月有死生①。

  【注釋】①畫地而守之:随地劃定範圍進行防守。②乖其所之:乖,背離。之,往,向。乖其所之,指改變數人行動的方向。③約;約束,引申有“窮困”的意思。④勝可為世:勝利是可以造成的。⑤策:

  原是古代運算時用的一種籌碼,引中為謀劃。⑥作之:挑起它,挑動它。⑦形之:明察敵情。⑧較之:與敵人較量。這裡指戰鬥偵察。⑨神:《易、系辭》:“陰陽不測之謂神”。指事理微妙推知、變化無窮。也指高明的意思。⑩日有短長:按農曆冬至白晝最短,夏至白晝最長。①、月有死生;農曆每月之未為梅,“嗨,月盡也”,就是說月亮死了:每月初一為朔,“朔,初也”,就是說月亮又生了。

  【譯文】

  孫子說:凡是先到達戰場等待敵人來戰的就主動、從容;後來到達戰場倉促應戰的就被動、疲勞。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總是設法控制敵人而不被敵人所控制。

  能使敵人自動前來的,是設法利誘它;能使敵人不能前來的,是設法危害它。所以敵人安逸,就要使它疲勞;敵人糧足,就要使它挨餓;敵人安定,就要使它動亂。

  出沒于敵人所不去的地方,驅馳于敵人意料不到的地方。行軍千裡而不疲勞的,是因為行進在沒有敵人的地方。進攻而必然取勝的,是因為攻其沒有防守的地方。防守堅不可破的,是因為防守在敵人無法攻破的地方。所以善于進攻的人,敵人不知道如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敵人不知道怎樣進攻,這真是微妙啊,微妙得沒有一點形骸,神奇啊,神奇得沒有任何消息,所以能主宰敵人的命運。

  進攻而不可抵禦的,是因為襲擊到敵人薄弱的地方;退卻而無法追擊的,是因為行動迅速放人無法追趕。所以我軍要與敵人決戰,敵人即使高壘深溝,一心防守,也不得不和我決戰,是因為我軍攻擊的是敵人必救的地方;我不想決戰,即使随便占據一個地方進行防守,敵人也不能迫使我軍與之決戰,是因為我軍想方設法改變了敵人的行動方向。

  所以誘使敵人暴露無餘,而我軍則隐蔽無形,就能集中我軍的兵力,分散敵人兵力。我軍兵力集中在一處,敵人兵力分散在十處,就可以用十股的兵力去攻打一股的兵力,形成我衆散寒的優勢。能夠以衆,那麼和我交戰的敵人兵力就很弱小了。我軍所要進攻的地點必須不讓敵人知道,敵人不知道,就必然多方防備,敵人的防備愈多,我所進攻的方面敵人就愈少。所以防備前面,後面的兵力就少;防備後面,前面的兵力就不多;防備左面,右面的兵力就少;防備右面,左面的兵力就少;除了防備,處處的兵力都少了。兵力少是處處防效的結果;兵力多,是使敵人處處防我的結果。

  所以,能預先知道作戰的地方,作戰的日子,就可以跋涉千裡同敵軍會戰。如果不知道作戰的地方、時間,就會手足忙亂,左不能助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援後,後不能向前,何況各部之間,遠的相距幾十裡,近的也有數裡呢!以我的判斷,跨越别國的軍隊雖多,對于取得勝利又有什麼好處呢?所以說,勝利是可以争取的。敵軍雖多,也可以使它無力與我争勝。

  由此可見,認真分析研究,就可以知道敵人計謀得得失;誘敵行動,就可以掌握敵人活動的規律;明察敵情,就可以了解敵人所占地形的優劣;與敵情作較量,就可以了解敵人兵力配備的強弱。

  所以作戰的方法靈活到了極點,就可以不露一點形迹。不露一點形迹,即使有暗藏的間謀,也看不透我的企圖,即使有很聰明的故人,也想不出應付的辦法。把憑借形勢變化而克敵制勝的方法,擺在衆人的面前,衆人莫名其妙。衆人隻能認識我所以取勝的表面形式,而不知道我為什麼要采取那種形式。因此每次勝仗都不要重複使用某一種形式,而是要随着情況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用兵之法像流水。水的規律是避高而就下,用兵的法則是避實而擊虛。水憑籍地勢的高低而控制流向,用兵則根據敵情的變化而采取制勝的方法。所以用兵沒有固定的形式,猶如水沒有固定的形勢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是“用兵如神”了。所以五行相生相克,沒有誰是固定常勝的。四季互相交替,沒有誰是固定不移的。白天有短有長,月亮有圓有缺,宇宙間有什麼固定不變的東西呢!

  【讀解】

  什麼是“神”?很多人的理解都是迷信或宗教意義的。孫子的解釋則比較科學,他說:“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這就是說,所謂“神”,其實就是一種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處于“天人合一”的一種境界。這種境界,表面地看,人似乎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狀态,沒有自己主動選擇的自由,甚至是放棄自由。其實這才是真正的自由。獲得真正自由的人,就是孫子所說的“神”。

  自由是對規律的認同、掌握和運用。莊子有一則《庖丁解牛》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宰牛的疱丁,開始操刀的時候,沒有掌握解牛的規律,很不濟事,一把刀子用不上幾天,不是砍缺,就是折斷,但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終于掌撥了解牛之道,這時同樣的一把牛刀,用了十幾年,“所解數千牛,而刀刃若新發于例”,沒有絲毫損壞。庖丁對子這種神之又神的解牛之道,作了生動的解釋,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他能夠“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所以才達到了随心所欲的自由境界,所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超然物外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超然物外的神也是不存在的,老老實實地探索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就能獲得自由,就是神。這樣的神無處不有。神工、神醫、神筆、神醫、神槍手、神算子,都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