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回回民族回族

回回民族回族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31 01:16:21

回族

回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台灣省),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甯夏回族自治區是其主要聚居區,全區擁有回族人口186.25萬,占全國回族總人口的17.59%。在新疆、青海、甘肅、陝西、山西、河北、天津、北京、上海、江蘇、雲南、河南、山東、内蒙古、遼甯、吉林、黑龍江也有不少聚居區。

不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回回民族在曆史上都湧現過不少傑出的人物,對當時人民生活和生産建設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名稱來曆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回回”最初為他稱,後來才演變為自稱。“回回”一詞,最早見于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指唐代以來安西(今新疆南部及蔥嶺以西部分地區)一帶的“回纥”人(“回鹘”人)。“回回”可能是“回纥”、“回鹘”的音轉或俗寫。南宋時,“回回”,除包括唐代的“回纥”、“回鹘”外,還包括蔥嶺以西的一些民族。這都和現在所說的“回回民族”不同。十三世紀初葉,蒙古軍隊西征期間,一批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斷地被簽發或自動遷徙到我國來。他們主要以駐軍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學者、官吏、掌教等不同身份,散布在我國各地。他們被稱作“回回人”,是當時“色目人”的主要部分,後來他們也就以“回回”自稱了。

回回民族回族(回回民族回族)1

回族也有一些他稱。宋元時期,蒙古民族的官方文書将回族先民稱為“撒爾塔兀勒(Sartqul)”;元代将Musulman(穆斯林)音譯為“木速蠻”和“木速魯蠻”,意思等同于漢文中的“回回”,此種情形也見于明代的《回回館雜字》(漢語、波斯語分類詞彙)、《高昌館雜字》(漢語、維吾爾語分類詞彙)。迄今,在不同地區,各個民族語言中對回族還有各種的他稱。藏族将回族稱為“卡西(Kace)”,可能因為西藏部分回族來自克什米爾;蒙古族稱回族為Hotun,據說當地回族來自和田;新疆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柯爾克孜族則将回族稱為“東幹(Tung’gen或Tung’gan)”,據說因為當地回族來自潼關,也有将Tung’gan解釋為“留下來居住”;因回族中馬姓較多,四川彜族地區将回族稱為“馬家(Majia)”;雲南的佤族和傣族将回族稱為“帕西(Basi)”,意為來自波斯的人。不同的稱呼不僅反映出回族和衆多民族雜居的情形,也反映了回族來源的多元性,以及職業和遷徙的特點。

民族語言

當代回族通用漢語,不同地區持不同方言。在回族先民東遷初期,是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漢語同時使用的。由于長期和漢族雜居,特别是漢人成份在回回中日漸增多,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就逐漸習慣于以漢語作為本民族的共同語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元朝時期的“回回文”是指新波斯文、又稱“普速蠻字”。當時元朝政府中設有回回譯史、回回掾史、回回令史,就是用回回文起草文書、翻譯文書的專職人員。同時元朝還有官辦的回回國子學和回回國子監,教學主要内容是新波斯文。進入明代,盡管官方還有從事穆斯林語文教學、翻譯工作的“回回館”, 而漢語作為回族的共同語言已經固定下來。明中葉,伴随經堂教育的興起,出現了經堂語和小兒錦。

經堂語

經堂語是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寺經堂教育中使用的一種專門語言,它是用漢語音譯阿拉伯語或波斯語,或用漢語語彙意譯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并吸收和改造了中國儒、道、佛各教經典用語和民間用語的成分。

小兒錦

小兒錦是經師們在中國特定曆史條件創造的一種拼音文字。它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漢語而成,其中包含有阿拉伯文、波斯文語彙,偶爾夾雜個别漢字。不僅在經書寫作時使用,有時也被運用在通信、記事等交際中。

回回民族回族(回回民族回族)2

其他語言

與其它民族雜居的回族也會使用其它民族的語言文字,并受到他們文化的影響。如雲南西雙版納的回族,就還使用傣語、傣文,穿傣族服裝,住傣族式的竹樓;雲南洱源縣的回族,穿白族服裝,使用白族語;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拉薩地區的回族,使用藏語文;和彜族雜居的四川涼山的回族,兼通彜語。此外,在内蒙古和新疆地區的回族,有不少人兼通蒙古語、維吾爾語或哈薩克語。

回回民族回族(回回民族回族)3

民族節日

因為信仰伊斯蘭教,回族每年主要過三個重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節日均以伊斯蘭教曆計算。每年教曆九月為齋月,男滿十二周歲、女滿九周歲以上的回民,都要封齋。齋戒期滿,逢開齋節,這一天從拂曉開始起來,洗大淨、沐浴淨身,換上新衣服,到清真寺會禮。“古爾邦”一般在開齋節後70天舉行。節前家家打掃衛生,炸油香、馓子、花花等。節日當天拂曉,沐浴淨身、燃香,換上整潔的衣服赴清真寺參加會禮。結束後,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宰牲典禮,所宰的肉一份自食,一份送親友鄰居,一份濟貧施舍。聖紀節是紀念穆罕默德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相傳他的誕辰與逝世都在伊斯蘭教曆3月12日,一般合稱“聖紀”,俗稱“聖會”。節日這天首先到清真寺誦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教育回族群衆不忘至聖的教誨,做一個真正的穆斯林。這天穆斯林還要做讨白(忏悔)。儀式結束後,開始會餐。

回回民族回族(回回民族回族)4

取得成就

科學技術

在科學技術方面,回族對祖國作出了很大貢獻。天文學家紮馬魯丁向元世祖撰進的《萬年曆》頒行全國,并建立觀象台,制造渾天儀、斜緯儀、平偉儀、地球儀、方位儀、天球儀和觀象儀等七種天文儀器,在中國天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代著名的建築學家亦黑疊兒丁是元大都宮殿和宮城的設計者和工程組織者,其設計奠定了其後整個北京城市建築發展的基礎。回回醫術在外科和藥物使用上都有顯著療效,其醫藥也有自己的體系。

文化藝術

在文學、哲學、藝術方面,元明以來還湧現出許多像薩都剌、高克恭、丁鶴年、丁澎、改琦等名家。元代百科全書式的學者贍思不僅通經學、文史,還鑽研天文、地理、水利、算學等,作出了傑出的成就。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認為宇宙以物質性的陰陽二氣為基礎,經過無數變化,生出萬事萬物來,具有一些樸素唯物主義因素。強調社會平等說,反對聖人凡人之分、智愚之别,反對封建教條和男尊女卑觀念,反對“鹹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怒斥官吏之罪惡行徑,在文學方面提出“童心說”,主張創作須抒發己見,反對複古摹拟。一生著有《李氏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李氏文集》、《李氏叢書》等。其富有戰鬥精神的反封建主義啟蒙思想,影響了明末的社會思潮。五四運動前後,仍然起着解放思想的積極作用。

西北地區的回族在長期的曆史中發展出了豐富民間曲藝,比較著名的就是“花兒”和“宴席曲”。“花兒”是最具有回族特色的民間歌謠,特别是甘肅、青海、甯夏、新疆一帶的回民,有手搭耳後、面對青山唱“花兒”的習慣。“花兒”又名“少年”,發源于回民聚集的臨夏,後由甘肅發展到青海、新疆一帶,大都在回民中演唱。經過數百年的演變,曲調有一百餘種,已形成河州花兒、蓮花山花兒、甯夏花兒、青海花兒等不同的流派和風格。一般禁止在家裡和村莊唱“花兒”,隻能在野外唱。除了平時唱“花兒”外,各地還逐步形成了一些“花兒”會。

宴席曲是西北地區回民在新婚宴席等喜慶場合演唱的曲調,特别在甘肅臨夏和青海民和、化隆及甯夏等地極為盛行。有些回族青年舉行婚禮時,提前邀請一些有名的唱把勢,前來祝賀助興。有獨唱,有對唱,有合唱,此起彼伏,增加了婚禮的喜慶氣氛。

回回民族回族(回回民族回族)5

卓越人才

随着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回族的各種人才不斷湧現,他們均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史學家白壽彜和楊志玖;

翻譯家和教育家馬堅和納忠;

“中國交響樂之父”(音樂指揮家)李德倫;

相聲藝術家馬三立;作家沙葉新、張承志、霍達;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廣學、蔣錫夔、劉廣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士雯、數學家展濤等。

回回民族回族(回回民族回族)6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西安市傳統文化研究會青年分會

2020年6月6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