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又名“洞庭春色”“東仙”“念離群”等。永平三年,漢顯宗劉莊封第五女劉緻為沁水公主,婚配東漢開國元勳鄧禹之孫鄧乾,并為其修建園林一座,名為沁園,後為外戚窦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
蔔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黃鶴洞中仙”“楚天遙”,《詞譜》以為此詞取義于“賣蔔算命之人”。
菩薩蠻
始于唐宣宗大中初年。相傳唐代女國(緬甸的羅摩國)來進貢,他們梳着高高的發髻,戴着金飾的帽子,身上挂滿了珠玉纓絡,稱為菩薩蠻隊,于是有人制作出了“菩薩蠻”詞牌。
蝶戀花
是商調曲,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栖梧”“卷珠簾”“一籮金”,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蛱蝶戀花情”為名。
憶秦娥
又名“秦樓月”“雙荷葉”“蓬萊閣”“碧雲深”“花深深”“中秋月”。最早見于《憶秦娥·箫聲咽》詞。
因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憶秦娥”。“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國的女子弄玉。
長相思
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别離”一句,故名'長相思“。
滿庭芳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善歌唱……聲出于朝霞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
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如夜莺啼鳴,婉轉轉似百靈放歌,活潑潑如鴛鴦戲水”。玄宗龍顔大悅,遂将此曲定名為“念奴嬌”。
水調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遊”。相傳隋炀帝在開鑿大運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代發展為大曲。凡是大曲都由幾個樂章組成,“歌頭”就是開頭一段。
鵲橋仙
一說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說,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以上說法都表明了這一詞牌與“鵲橋相會”的神話有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