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完整版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完整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20:54:45
貝多芬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完整版(四大小提琴協奏曲名曲)1

這是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完成于1806年間,題獻給他青年時代的朋友斯蒂芬·封·勃萊甯。

貝多芬的協奏曲創作,基本上遵循着莫紮特的發展道路,但他的協奏曲比較有氣勢而有深度,主題形象豐富,獨奏聲部始終起着主導的作用,技巧性的傳統特征也有所強調和發展;但樂隊并不處于從屬的伴奏地位,而是積極參與發展樂曲的音樂形象,樂隊的音響效果特别具有一種昂揚振奮的緊張度。貝多芬創造的這種新型的協奏曲,特别是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和《第四》、《第五鋼琴協奏曲》,都更接近于交響曲的範型,因此,常被稱為“交響協奏曲”。他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經常演奏的曲目之一。羅馬尼亞作曲家、小提琴家艾涅斯庫對他這首協奏曲的解釋演奏,在音樂史上是相當著名的。

這首小提琴協奏曲采用傳統的三樂章結構。第一樂章用奏鳴曲形式寫成,高昂的英勇精神是其音調特征,但沒有緊張的矛盾沖突。同莫紮特的大部分協奏曲一樣,這一樂章也有兩個呈示部。樂曲開始時是定音鼓單獨的幾下敲擊;把定音鼓作為“獨奏樂器”使用,這在當時是十分大膽和具有獨創精神的。樂章的第一個呈示部按慣例交給樂隊演奏,它的第一主題莊重流暢,由木管樂器和弦樂器先後接奏: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完整版(四大小提琴協奏曲名曲)2

上例是主題的前半部分。在弦樂器接奏主題的後半部分之前,有三小節的穿插,用弦樂器模仿樂章開始時定音鼓敲擊的節拍,但在這裡,為了增強戲劇性效果,使後半部分呈現時能顯得更為明朗起見,貝多芬把小提琴奏出的主音D改為#D音——這個不期而至的#D音的出現,違反了當時嚴格的教學法則,因此當時曾引起音樂界的一些非議。在第一主題之後的連接段,有很大的發展,出現了英雄性的因素,情緒昂奮、激烈。樂章的第二主題溫文典雅、端莊優美,先由木管樂器奏出,然後由弦樂器接奏,這時候主題轉經d小調而進入F大調: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完整版(四大小提琴協奏曲名曲)3

第一樂章的第二個呈示部開始時先有一段引子,這是獨奏小提琴在D大調屬七和弦的基礎上奏出的裝飾樂句,十分輝煌有力。随後引出的第一主題也有不少裝飾,比前更為動人,但仍保持它原來的性格。第二主題由獨奏小提琴和樂隊一起奏出,獨奏小提琴以其對位化的助奏旋律,使這一段音樂更顯得琳琅滿目。在貝多芬的協奏曲中,獨奏樂器相當擴展的技巧性聲部,總是起着很重大的作用。

樂章的發展部主要發展引子和第二主題的素材,樂隊擔負着很重要的任務。在這裡,應用了動機分解、變化和頻繁轉調等手法,音樂的發展自然圓順、淋漓盡緻。樂章的再現部從整個樂隊的全奏開始,第一主題再現時變得十分威武有力。臨近樂章結束前按傳統慣例有一個華彩樂段,一些小提琴演奏名家,如約阿希姆、克萊斯勒和奧伊斯特拉赫為這一樂段譜寫的音樂都很出名。

第二樂章——小廣闆,是凝神深思的集中體現,同前後兩個樂章閃耀的光輝相映成趣。這一樂章用變奏曲形式寫成,它的基本主題莊嚴壯麗,配置樸素的四部和聲,具有頌歌的風格,由弦樂器加弱音器演奏: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完整版(四大小提琴協奏曲名曲)4

這個主題經過三次變奏,由單簧管、大管等樂器分别奏出,除了伴奏方式以外,主題的調性、節奏和曲調都沒有太大的變化。接着又出現一個新的主題,它的曲調流暢、純樸自然、優美如歌: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完整版(四大小提琴協奏曲名曲)5

總的說來,這一樂章主要是發展兩個純樸主題的抒情旋律,但其中也有熱情的爆發,樂章中的這樣一些插段所造成的對比,也大大加強了音樂的表現力。

最後樂章用回旋曲形式寫成,它的基本主題輕快活潑,富于動力: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完整版(四大小提琴協奏曲名曲)6

這個主題最初由獨奏小提琴奏出,主要是強調G弦上的低音效果,但當它反複出現時,已經翻上兩個八度的高音區,并且逐漸發展為樂隊的全奏,在反複出現的這一主題之間,穿插着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其中以g小調的委婉動人的一段最富有詩意,它同樂章的基本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完整版(四大小提琴協奏曲名曲)7

這一樂章以歡快的馳騁為重點,但也間插着像上例中那樣柔情的訴述,在基本主題最後一次出現之前,還有一個篇幅不太長的華彩樂段,最後音樂在歡慶聲中宣告結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