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笑】
是什麼神奇單位?請病假要拍打點滴照片證明!
南方日報微信公号消息,最近一條微博火了!網友爆料自己生病要請個病假,結果被公司要求各種證明,笑哭一群人。
證明是“你的手”
證明是“你的臉”
證明是“你的時間”
網友:這就能證明本人正在醫院打吊瓶嗎?
感覺這位朋友的表情仿佛在說,别說了,我去上班還不行麼
19日,疑似當事人@周星星星星星CN 上線了:
劃重點——
這條朋友圈屏蔽了同事
還是被傳到了抖音
結果被網友按住一頓杠哈哈哈哈
嘴上說着不要擴大
微博還是一條接着一條發...
老哥,你這麼高調,公司不知道也很難啊~
新聞多看點
公司的奇葩規定,過五關、斬六将,終于成功拿到offer,
入職新公司,可進去了才發現,條條框框一大堆,這些公司的奇葩規定
你能忍幾條?
上廁所不得超過10分鐘
武漢一家公司規定員工每小時不得離崗兩次,即使去洗手間每次也不得超過10分鐘,如果必須離崗兩次以上,就要打報告,擅自離崗多次一旦被查出,就要被主管人員刨根問底,弄不好還要扣薪水。
QQ等級成為用人門檻
一位大學畢業生在參加杭州一家公司的網絡客服招聘時發現,該公司把QQ等級高作為優先條件。公司的理由是QQ等級高的人,更善于利用網絡聊天工具和别人進行交流。有了這一優點,更能勝任公司網絡客服的工作。
也有單位不要QQ等級高應聘者的情況:福建一家餐飲機構在招聘時,曾寫出聲明“QQ25級以上網蟲勿應聘”,發布者稱QQ25級意味着活躍天數700多天,會成天想着“網上那點事”,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1月内講5次方言一律辭退
2013年9月,有媒體報道稱,有網友拍到上海某家公司的員工手冊,其中明文規定:不論是否辦公區域,不論是否辦公時間,隻要1個月在單位說5次上海話,一律辭退。
【最稀奇】
中醫養了幾萬隻蜜蜂,每次帶五六百隻上班,病人排隊等着被蜇!
前不久,讀者徐先生給快報85100000打來電話:我70多歲了,年輕時上山下鄉,當上了“赤腳醫生”,機緣巧合之下學習了蜂毒療法。如今,想在身體好的時候把這個技術貢獻給社會,讓更多人知道這一種古老而小衆的療法,也希望可以到醫院或者醫學院去講課。
徐大伯家住杭州市下城區的武林路上,他說,自己的祖母以前是紅十字會的會員,還當過婦救會會長,他從小就受祖母影響,對醫學有濃厚興趣,後來對蜂毒療法做了研究。上世紀90年代,他們兩口子做過十年的蜂療。如今隻是在家中給自己和老伴做做蜂療。
“這是一種傳統而古老的療法,是以活體蜜蜂直接螫刺選定部位(一般為痛點 根據經絡學選取的其他穴位),使蜂毒進入皮下的方法。”徐大伯心裡始終有一個願望,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并傳承這種蜂毒療法。
杭州目前唯一的蜂療門診在市紅會醫院已經開設28年了,病友相約每周按時報到
蜂毒療法,聽上去蠻新鮮,它利用什麼原理治病?醫院裡有相關門診嗎?打聽了一下,還真有,在杭州,市紅會醫院設有中醫蜂療專科,而且曆史蠻悠久了,從1990年開設門診,至今28年了。
10月19日上午9點,快報記者來到市紅會醫院門診4樓的蜂療門診探訪,診室裡坐了七八個等候的患者。
有位60多歲的大伯,類風濕關節炎已六七個月了,說雙肩連着手臂抽着疼,擡不起手臂。杭州市名中醫、主任中醫師張金祿用鑷子夾住一隻活蜜蜂,輕輕放在他的肩膀處的痛點,按壓蜜蜂腹部,促使蜂針刺入皮膚。幾秒鐘後,一根蜂針頂着白色的球囊留在皮膚表面。
“你看,這白色的球囊,在一張一縮,它有兩塊括約肌,現在還在活動。球囊裡面就是蜂毒,括約肌正在推動毒液一點一點進入人體。”張金祿解釋。
接着,張醫生又在大伯的肩膀上找準了一個穴位,先消毒,再取出蜜蜂蜇,完成治療後,他叮囑:“坐一下,别馬上走,半小時後給你取掉。”這位大伯是第一次接受蜂療,張金祿反複叮囑他:“不舒服和我說,馬上給你取下來。”
實際上,在蜂療門診裡,大多數是每周到訪的老患者,在等候時間大家唠唠家常,不少病友都以姐妹相稱,每周的診療似乎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被叮的那一刻真的很疼,但和平時的關節疼痛相比,就算不上什麼了。而且張醫生很細心的,我們都很信任他。”73歲的王阿姨邊說邊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手指,“我本來右手食指痛得動都動不了,現在已經完全好了。”
“風濕會反複發作,天氣熱一點就好了,黃梅天就疼得厲害,為此吃了三年激素藥,但越吃越沒力氣。蜂療以後,激素藥慢慢減量,現在已經不吃了。”王阿姨說。
門診裡坐着一位年輕的男士,一問還不到四十歲,強直性脊柱炎。他說,2008年開始他每周都會來張金祿醫生這裡“報到”一次。“強直性脊柱炎是免疫方面的疾病,發病時每天痛得難以入眠,衣服都不能自己穿,吃藥也解決不了,跑了好幾家醫院都沒有效果,後來找來這裡試一試。”他說,10年堅持下來,現在基本上沒有感覺了,藥也已經停了,工作、生活都不再受影響。“有位上海的病友第一次來,是擡着進診室的,後來已經可以自己來回了。”
90歲的老奶奶每周轉兩趟公交車來治療“斷根是做不到的,穩定住就很好了”
下午門診一點半開始。中午,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就已等候在診室門外。
“您來啦,要先等一會兒。”張金祿介紹,這位老奶奶90歲了,有風濕病,是他門診年齡最大的患者,也是蜂毒治療時間最久的。
老奶奶姓蔔,家住沈塘橋附近,來紅會醫院蜂療一次她需要轉兩輛公交車,但仍堅持每周來兩次。
“我69歲發病到現在,二十多年了,他們大家都叫我‘老神仙’、‘老祖宗’。”蔔老太太笑着說:“當時這幢樓都還沒造呢,門口的立交橋也沒建。”老人家還清楚地記着第一次來就診的情形:“那個時候我的腿完全動不了,下不了地,還是我大兒子背着來醫院的。當時也沒有電梯,兒子背我上四樓……”
“風濕病發病很痛苦,尤其是想上廁所的時候,站不起來,動一下就很疼,太難受了。”蔔老太太回憶說:“當時膝蓋骨頭裡有水,整條腿都是腫的。跑了兩三家醫院,挂鹽水挂的手都痛了,還聽人介紹跑到一家醫院打了三支針,五百塊錢,二十年前的五百塊錢多貴呀,但仍沒有效果。
“之後我兒子們看到醫院的宣傳,便帶我來試試叮蜜蜂。”接受蜂毒治療後,蔔老太太的風濕被穩定住了,水腫消了,也可以下地走路了。
蔔老太太說:“要做到斷根是做不到的,慢性病,穩定住就已經很好了。”這二十年來,她基本每周都堅持來做蜂療,起初一周三次,穩定後一周兩次。腿腳利索後,她都是自己轉乘公交車來,如今年紀大了,家人會陪着來看。
“這個蜂療不像是開刀動手術,一次性就能把病根切除,立馬就見效。但我媽這個腿能正常行走,張醫生有很大的功勞。”蔔老太太的兒子說。
“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注意保養。”老太太在離開醫院前對記者強調:“好多人覺得自己哪裡痛就不願意動,在家躺着,這樣是最不好的。還是要适當運動,适當鍛煉。”
蜂療适合什麼樣的人?過敏體質者禁用!一定要在正規醫院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一上午的蜂療門診,從7點半到12點半,張金祿醫生一刻都沒停下來,接診了四十多位患者,電腦桌上橫躺的塑料瓶裡也已經安放了四五百隻“犧牲”的蜜蜂。
剛開始來治療的患者,一般用一到兩隻蜂。張醫生說,待适應後會逐漸增加用蜂隻數。記者跟診的半天時間,多數患者用了八九隻蜂。發病嚴重的,醫生叮囑一周要來三次,情況穩定了可以一周兩次或者一周一次。每位患者有一張治療卡,張醫生在上面記錄好每個人蜂療的次數、每次用的蜜蜂隻數,主要是方便記憶,查看有沒有過敏等情況。
張金祿醫生介紹,蜂療門診來得最多的是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及一些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的患者,偶爾也會遇到痛經、生凍瘡的來做蜂療。其中,類風濕關節炎多發于30歲以上的女性,而強直性脊柱炎則多發于青年男性。
“蜂療最顯著的是作用是兩方面:一方面,蜜蜂的尾刺似針,能刺激人體的經絡、皮部,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另一方面,蜂針中的蜂毒活性成分進入人體,發揮了蜂毒的一系列藥理功效,在抗炎、止痛方面有相當不錯的緩解作用,像一些肌肉、關節僵硬的,用蜂療還能使其軟化。”張金祿說。
“我知道的目前杭州地區,正規醫院醫生在做蜂毒治療的就我一個,但以前也見過養蜂人兼職幫人蜂療。”張金祿特别強調,每個人對蜂毒的敏感性差異非常大,有個别人對蜂毒過敏,蜂蜇後會出現局部乃至全身紅腫,甚至是嚴重的緻命性反應。“尤其過敏性體質者禁用,另外肝、腎、心髒功能不全者也最好不要嘗試蜂療。”
張金祿建議,若大家想要嘗試蜂療,應當選擇在正規醫院裡做,進行确診、脫敏等完整流程,安全系數也更高。
既是中醫師也是養蜂人蜂毒療法如何傳承?
市紅會醫院蜂療專科門診創建于1990年。當年為什麼要開設這個門診?市紅會醫院中醫科劉喜德主任說:“蜂毒療法有中醫特色,也有療效,副作用相對小,患者對它有需求,因此醫院特别開設了蜂療門診。”
張金祿就是從那時開始使用蜂療的。“在中醫領域找中醫的突破,跨科領域容易出成果。”張金祿說,他也是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從一位關節炎患者那聽說蜂毒對治療風濕有很大幫助,便開始鑽研、探究蜂毒療法。“起初還鬧過一個笑話,錯把果蠅當蜜蜂捉來,卻發現并沒有刺。為了熟練手法,最開始也是拿自己練手,手臂被刺得一排排都是小孔。”
張醫生的蜜蜂從哪裡來?他自己養!如今,他一共養了6箱蜜蜂,每個蜂箱裡有近萬隻蜜蜂,都是他的寶貝。
張醫生介紹,他用的是意大利蜂,比我國本土的蜜蜂更強壯。首先是抵抗力較強,受到病害較少;其次就是産蜜量較高,“最主要的是用它來治療,效果也很好。”
“以前蜜蜂是讓朋友幫我養着的,他是專業的養蜂人。可是後來覺得不方便,就自己來養蜜蜂了,算起來超過10年了。”可以說,張金祿是一名中醫師,也是一名養蜂人。
蜜蜂的壽命不長,但是需要一年四季長期供應,他花費的心血也很多。“最主要的是保溫,養蜂室要處在20℃左右的恒溫。加上地處市區,不能随意将蜜蜂放飛出去,還要親自給小家夥們喂食。
“但治療所需的蜜蜂量大,消耗太快,我的蜜蜂也越養越少了。”張金祿很是心疼。“也在考慮将蜂毒采集,制成粉劑或藥膏來進行疾病的治療。
“蜂毒療法雖然效果好,簡單易行,但必須要飼養蜂群,否則就無法進行。中醫講究一個傳承,我也希望蜂療能傳下去,女兒正在跟着我學。女兒從小受我影響,對蜂療和養蜂耳濡目染,也是最佳的徒弟了。”
【煲雞湯】
好高骛遠是空想,腳踏實地才是夢想
1
昨天回了一趟老家,見到大學畢業三年的侄子又閑賦在家,說是失業了。
侄子從一所普通院校大專畢業,找工作時,不是他嫌人家工資低、工作跟他的專業不對口,就是人家嫌他學曆不夠、實力有限、勝任不了高薪工作。結果,畢業後一直走在不斷投簡曆、不時跳槽的路上,高不成低不就,還非省内一二線城市不就業。
其實,以侄子目前的的學識水平、工作能力和心态,要在一二線城市找一份合心的工作的确不容易。但如果他願意正視現實,擺正自己的位置,回到家鄉應聘一份工作,從基層做起,一邊積累經驗一邊學習提升,完全沒問題。怎樣都不至于失業,待在家裡啃老。
可侄子說,回來可以,家裡必須支持他一筆創業資金,他要做生意當老闆。他說好歹也是大學生,怎好屈就在小地方領一份死工資。
我聽後不禁啞然失笑。
年輕人有夢想,想開創一份自己的事業,大展身手賺大錢,做成功人士,這是好事。
可是,一出校門就想空手做老闆,連一份工作都不能沉下心來付出,不能夯實基礎、沉澱經驗、淬煉自己,這夢想又怎能輕易實現呢?
須知,夢想也要量體裁衣,審視好自己再來談。不考慮可操作性,那就是好高骛遠。而好高骛遠的人會讓夢想變成空想。一個人要想實現夢想,隻有認準目标、腳踏實地才可以。
2
我有個朋友,原來在縣遊泳隊當運動員,盡管他一直很拼,但或許因為資質一般吧,比賽成績總是沒能出挑,他的運動生涯也因此沒有多大的突破。
21歲那年他急流勇退,許多人都覺得很可惜,認為再堅持一兩年他肯定能創出佳績,職業生涯一定能再往前走。
朋友說:“我自己最清楚,現在的成績就是我的極限,我已經盡力了,這時候退役不遺憾,趁年輕我還可以在其他領域拼一拼。”
退役後他回到家鄉,跟着父親種植金針菜,白天在田間勞作,晚上去進修學習。通過不斷的摸索,曆經無數次失敗,他終于找到了高産優質的方法,在科學種植領域做出了一番成績。
不出幾年,他就成立了農資加工企業,帶着鄉親們共同緻富,實現了自己的抱負。
面對那些當初嘲笑他當了運動員還回家務農,如今卻眼紅他成功的人,朋友一笑而過。他說:“我不過是認清了自己,選擇了一條适合自己的路來走。家鄉本來就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隻要敢于放低自己,用心去做,誰都可以做成。”
是啊,根據實際情況給自己一個合理而科學的目标,腳踏實地埋頭去幹,離目标就會越來越近。
有抱負的聰明人,都懂得把自己放在一個與自身條件匹配的位置上,一步步地把自己推向高處。
因為隻有從低處走上去才會站得更穩,才不會害怕自己失敗,才能夠走得更高。
3
有些人在工作中會眼高手低、好高骛遠,小事情不想做,大事情做不了。
有個之前的學生就常跟我抱怨,她的老闆缺乏“慧眼”,老讓她做一些瑣碎的工作。
用她的話說,自己一個名牌大學生,憑啥做那高中生都會做的事。
殊不知,老闆交給她做的事,看似不起眼,實際上是讓她熟知公司的運作流程,鍛煉她與各個部門的協調能力,希望有朝一日她能發揮才幹,被委以重任。
而她總認為那些事情太過于瑣碎,不能凸顯她工作的意義,彰顯她的價值,因而每件事都草草應付,不願意踏踏實實去做。
自然,她也就失去了初入職場的良性累積和成長機會。漫不經心對待手邊的工作,為她今後的發展埋下了不好的伏筆。
工作中能夠挑大梁,事業和理想一步到位,這固然是好事。可是,不能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豐富自己,妄想一步登天,顯然是不實際的。
人需要夢想,但通向夢想的階梯需要踏實與勤勉來修建。
與其枕着不切實際的空想怨天尤人,或者這山望着那山高牢騷抱怨,不如踏着實地迎頭趕上去努力。
要實現夢想,從認清自己,找準目标,認真做好手邊的事開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