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當代國學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

當代國學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2 00:01:04

當代國學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作者:李承貴(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當代國學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當代國學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當代國學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1

當代國學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

作者:李承貴(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國學者,一國固有之學術。而“學術”包括“學”和“術”,“學”屬理論、思想,“術”屬技藝、工具。由此而論,國學大體可以認為是由“學”與“術”構成的博大精深的體系。這一體系,用梁啟超的話說就是“世界第一個豐富礦穴”(《治國學的兩條大路》,《梁啟超哲學思想論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而這個“豐富礦穴”中有怡人情者,有開民智者,有明事理者,有養身心者,有治國平天下者。但國學無不産生于特定的時空,也無不由特定的主體提出,從而表現出局限性;而且,我們從事國學教育的人員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價值立場、國學修養、傳播技能等因素的影響。這就意味着國學教育存在需要注意并克服的問題,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國學教育必須客觀地陳述知識與意蘊。國學知識是非常豐富龐雜的,因此在國學教育實踐中需要對國學知識和意蘊進行鑒别、梳理。我們認為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常識層面的鑒别,就是憑常識即可以判斷事物的精粗、優劣。比如,“三從四德”,所謂“三從”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儀禮·喪服·子夏傳》),所謂“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周禮·天官·九嫔》)。顯然,“三從”已不可能,而“四德”,特别是婦德的核心“貞順”,更不現實。“貞”是要求女子堅守節操,守身如玉,對丈夫忠誠不貳;“順”就是要求女子“婉娩聽從”,對公婆、丈夫甚至對家族所有人謙恭有禮、逆來順受。無疑,憑常識就可以判斷“三從四德”已跟不上時代,它不僅是對女子身體的束縛,也是對女子精神的侵害。因此,當我們講到“三從四德”時,就必須客觀地解釋和陳述,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甚至故意混淆是非,頌為美德。二是理性層面的鑒别,就是依靠理性判斷事物的精粗、優劣。比如,将“陰陽”理解成對女性的歧視,是重男輕女,是專制主義。這顯然是沒有接觸到客觀陳述的“陰陽”知識之結果,這就需要對“陰陽”進行分析,客觀地陳述“陰陽”的内涵、氤氲,從而明白“陰陽”是中國哲學中的基本範疇,是事物産生的内在原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動力,也是宇宙豐富多彩的根源。

二、國學教育必須使其思想内容與時俱進。以儒家“家”觀念為例,在宗法社會裡,家具有獨特的作用和價值,對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發展都有積極意義。但由于儒家的“家”觀念是特定時空的産物,而且非常龐雜,需要我們去分析、辯明。比如,《禮記·内則》雲:“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喪,不相授器。其相授,則女受以篚。其無篚,則皆坐,奠之,而後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這段話的意思大緻是:男子不談家務事,女子不談公務事;男女之間不能直接傳遞東西,不得已要傳遞,必須放在竹筐上,由男或女去取;居内的女子與居外的男子不能共用一口井,不能共用浴室,不能共用卧席,不能相互借東西,不能混穿衣裳;婦女的家務事不說給男子聽,男子的公務事不說給女子聽。無疑,這些禮節或規範在現代社會完全喪失了其存在的空間。因此,對于儒家的“家”觀念必須全面、深刻地加以分析和檢讨,特别是要與現代社會中的“家”結合起來思考,不能籠統地、抽象地演繹儒家“家”觀念的價值。現代社會中的“家”發生了巨大、深刻的變化,發掘、宣傳儒家“家”觀念對于現代社會的意義,不僅要檢讨儒家“家”觀念本身内容的局限性,更應該以現代社會中的“家”為參照,豐富和發展儒家的“家”觀念。《禮記·學記》說:“大學之教也時。”就是強調教育必須按照時令(季節)而展開,不同的季節安排不同的内容,要與時俱進。概言之,國學教育也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以對國學思想内容進行最佳調适。

三、國學教育必須選取最有效的傳授方式。其一是平等施教,用王陽明的話說就是:“須做得個愚夫愚婦,方可與人講學。”(《傳習錄》下)這樣才能接地氣,才能為聽衆所接受。其二是因材施教。接受國學培訓的人員,其文化知識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在國學内容準備、設計等方面都必須有針對性,才會有積極效果。比如我們講儒學,如果聽課的對象分别是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那麼我們準備的教學内容就應該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孔子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論語·季氏》)就是要求根據天生資質和文化知識層次的不同對人展開教育。其三是技藝施教。事實上,悠久的教育教學史中留下了豐富的教育技巧和教學方法,而現代高科技又為教學方法充實了新内容,因而當代國學教育可選擇的技巧和方法是多姿多彩的。

四、國學教育必須以宣傳真精神為訴求。這裡的“真精神”,也就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學中的精華,是“正能量”。當下的國學教育實踐中存在着種種違背國學“真精神”的傾向,主要表現在:一是國學教育的娛樂化。比如戲說王陽明,有人在描述王陽明時,為了迎合觀衆的獵奇心理和低級趣味,肆意編造橋段,極度誇張,虛構王陽明形象。二是國學教育的魚目混珠化。比如将糟粕當精華宣傳,神醫張悟本臆造中醫理論,“發明”雞血療法、甩手療法、綠豆茄子療法等,鼓吹“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三是國學教育的功利化,國學教育僅僅被作為牟利的工具。當今國學教育必須重視國學“真精神”、國學精華的宣傳和普及。儒學的仁義、誠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精神,道家的自然、質樸、寬容、謙下等品質,佛教的奉獻、慈悲、度人等情懷,都是國學中的真精神、核心理念,也是國學中的精華。即是說,所謂國學教育,最需要傳承的内容是這些,最需要普及的内容是這些,最需要發揚光大的内容還是這些。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28日11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