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皇帝的發家史各不同,有的人是貴族出身,有的人是平民草根出身。
不過不管皇帝有沒有文化,他的兒子們肯定是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
很多皇帝愛寫詩作畫,留下墨寶,像隋炀帝楊廣的《春花江月》,南唐後主李煜的《相見歡》,都是我們現在能随口背出的詩詞。
一代女皇武則天,也是個有才華的人,不然,僅憑女人争寵的手段,奏章都批不了,她坐不穩皇帝的位置。
還有一個人雖沒正式當過皇帝但實際把持朝政的女性掌權者,慈禧太後,她的才華如何呢?
慈禧留給後人的形象就是絕對的享樂主義,講排場,喜奢華,雖然有野心,但是沒有政治頭腦,格局小,沒眼光,聰明是聰明,但是難當大任,更沒有拿得出手的文化建樹。
慈禧是滿清貴族出身,大族葉赫那拉氏的後人,原本是鑲藍旗,當了太後之後擡了鑲黃旗。
封建社會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清朝更是推崇這個規矩,女子出閣前多學刺繡手工廚藝之類的,為的就是嫁人之後能操持家庭,相夫教子,不需要也不希望她們有什麼遠大的抱負和出色的能力。
到了晚清時期,葉赫那拉家族逐漸落沒,聲明威望遠不如從前,到了慈禧這代,已經再掀不起什麼波瀾了,但是偏偏鹹豐帝就選了慈禧封為蘭貴人。
皇帝的後宮從來不缺乏美女,即使蘭貴人生的再好看,也無法光靠容貌得到寵幸獲得晉升。
但是她有智慧,有手腕,還有野心,硬是攏住了鹹豐帝的心。
生下皇子後,慈禧母憑子貴,晉封懿妃,次年又晉封懿貴妃,在後宮的地位非常高,甚至蓋過皇後。
那時候後宮的女人有才華的并不多,而慈禧書法不錯,頗得鹹豐帝欣賞,于是她便得到了一項特權,幫鹹豐帝代筆批閱奏折,有時鹹豐帝還允許慈禧稍微發表一下對國事的看法。
本來心思就不同于其他嫔妃的慈禧得到了這樣曆練的機會,可以說是相當的幸運。
這些機會也為她日後的政治之途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慈禧二十六歲那年,鹹豐帝駕崩,她的兒子載淳順利繼位,成為同治帝,慈禧和慈安兩位皇太後并列,開始垂簾聽政,将大權攬到自己手上。
但是野心勃勃的慈禧哪能容忍身邊還有一個慈安的存在,于是她聯合恭親王奕䜣政變,除去了鹹豐帝留下的八位顧命大臣的勢力,又控制了慈安,獨攬大權。
同治帝十七歲之後,兩宮太後卷簾歸政,可僅兩年同治帝就駕崩了,年僅四歲的光緒帝繼位,慈禧再次垂簾聽政。
1881年,慈安暴斃,整個清廷歸入慈禧一個人的統治之下。
慈禧活到七十四歲,政權一直掌握在她的手中。
這麼看來,慈禧還是挺有才華的一個女性政治家,平時讀書寫字必然不會少。但她這一生卻隻留下了一首詩,叫《祝母壽詩》。
這首詩是慈禧的母親富察氏六十大壽的時候,慈禧為其所著。整首詩字不多,但就是這麼一首小詩,後來卻列入了小學教材,至今被人經常吟起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情,我們父輩一代更是耳熟能詳。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殚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心狠手辣,為了争奪權力幹過很多令人憤怒和不恥的事,在國事上,還簽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和《辛醜條約》,為了保命不惜賣國,令後人憎恨。
萬萬沒想到,這麼一個臭名昭著的女人,也有如此情真意切和溫柔的一面,尤其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成為絕唱。
一入宮門深似海,後宮的女人們從踏入宮門的那刻起,母家就與自己遙遙相望了。
人心都是肉長的,再狠心的人,内心也總有一個人能讓他柔軟,讓他心靈安靜純粹。
慈禧為人子女為人母,還是有她有愛心的一面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