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保持創新發展的活力

保持創新發展的活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2:22:42

“基礎科研常常面臨着研究結果和實際應用之間的巨大鴻溝,具有啟發意義的結果可能在幾十年後才能看到應用價值,有着巨大的滞後性和不确定性。但是,隻要千萬個研究結果中有一個是對社會有用的,就能改變世界、造福人類。我想那就是基礎科研的意義吧。”在南方科技大學2022年畢業典禮上,學校自主培養的首個博士畢業生王倩講述了她在南方科技大學的科研收獲。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取得了曆史性成就,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有的領域甚至率先挺進“無人區”。然而,世界格局的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我國基礎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養更多的基礎研究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

保持創新發展的活力(做創新發展的先行者)1

南方科技大學師生做實驗場景

為高等教育闖“新”路

“要加強高校基礎研究,布局建設前沿科學中心,發展新型研究型大學。”2020年9月,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讓“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提法正式進入大衆視野,引發了更多人對新型研究型大學的關注與期待。2021年3月,“支持發展新型研究型大學、新型研發機構等新型創新主體”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成為“十四五”時期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講席教授李鳳亮認為,國家在當前發展階段提出這一概念,既是國家戰略需求的集中體現、加快構建高質量創新體系的現實需求,又是知識生産模式變革的客觀要求,更是大學組織結構演進的時代具象。

此前,以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為代表的多所具有新型研究型大學特征的高校,以實踐做法為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發展之路積累了寶貴經驗,也創造了多項可借鑒、可複制的新模式。

2022年2月,南方科技大學與上海科技大學均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這無疑是國家對新型研究型大學的肯定和信任,更顯示了新時代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多元路徑的呼喚。

随着更多大學駛入新型研究型大學的賽道,如何念好“新”字訣,激活新動能,成為高等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門話題。在南方科技大學2021年舉辦的“第三屆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建設論壇”上,來自國内的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新型研究型大學建設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展開了交流與探讨。他們普遍認為,國家對于高等教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人事制度等多方面的創新需求,正是新型研究型大學建設和發展的機遇與責任,包括南方科技大學在内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在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先行先試作用。而其中,創新發展是關鍵。

2012年,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去籌轉正”,在教育部正式的批複文件中明确寫入“在辦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自此,南科大的辦學之路肩負起“兩個探索”的使命。将創新理念呈現在治理體系、人事管理、科研管理、人才培養,以及黨建和大學文化建設等各項創新改革中。無論是獨具特色的理事會治理架構,還是“631”綜合評價錄取模式,南科大一直堅持開展具有首創精神的實踐探索。

“加強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特色,也是辦好大學、立德樹人的根本保證。在這方面,新型研究型大學也不例外。”李鳳亮表示。南科大是黨在新時代建設的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建校以來,堅定不移加強黨的領導,走出了一條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學校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提出并深化探索了“黨的全面領導和現代大學治理雙融雙促”理念,實現了黨的領導、行政治理與學術管理的有機統一。學校不斷完善基層黨組織架構,構建起黨的領導“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工作格局。同時,學校不斷優化構建校-院-系三級組織體系,讓組織的力量轉化為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驅動力。

作為一所紮根特區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南科大高度重視國際化辦學,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強化國際協同創新,加強與境外一流大學、科研機構、國際組織、創新型企業的實質性合作,努力營造良好的國際化教學科研環境,增強對外籍高端人才和優秀留學生的吸引力,不斷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引入高水平的國際創新資源。

保持創新發展的活力(做創新發展的先行者)2

南方科技大學師生做實驗場景

應時代之需建學科、彙人才

創新發展意味着持續的開拓與開放。秉承“敢闖敢試、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追求卓越”的創校精神,南科大立足深圳、紮根中國、放眼世界不斷探索、堅持創新。

在學科設置上,南科大院系和學科專業設置緊跟學科發展前沿,面向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設置學科專業和交叉學科。在2022國外某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南科大有四大學科入榜,即生命科學、基礎理學、工程與技術、計算機科學,幾乎涵蓋了南科大的主要特色學科。2022年2月,學校數學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6月,學校新增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至此,在學校37個本科專業中,有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為打造一支國際化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南科大堅持高标準全球引才,并為此創新人事管理,建立“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擇優聘用、合同管理”的全員聘用制度,實施國際通用的終身聘期制、準終身聘期制和固定聘期制教師分類聘用、考核評估、晉升制度體系,以及建立靈活的退出機制。截至目前,該校已簽約引進教師1364人,包括院士58人(簽約引進與自主培養全職院士41人)、國際會士57人。教學科研系列教師中有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經驗,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學工作或學習的經曆,師資隊伍中高層次人才占比約65%。

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制度吸引彙聚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層次人才,很多長期身處國外的學者也關注着南科大的成長發展。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戴建生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2月,戴建生回國加盟南科大,擔任機器人研究院院長。他相信,南科大是自己在新階段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正如戴建生所說,這裡彙聚了來自世界一流大學、在前沿科學領域有創見并具有科學攀峰精神的青年精英,學校也為人才營造出幹事創業的一流環境。南科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說:“當前,南科大正在進行大力度的評價制度改革,以創新能力和質量貢獻為導向,針對不同學科特點,采用側重點不同的科研成果評價方法,構建基礎及基礎應用科學研究長周期評價機制。學校不以文章數量為關鍵指标,而是逐漸全面實行代表作評價制度。”

曾振中在國外做博士後的時候,就常常和導師一起到南科大作講座。2019年,曾振中加入南科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回國以來,他在專業領域内收獲不斷,先後榮獲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并入選2020年度和2021年度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曾振中說,正是南科大鼓勵創新的學術氛圍和寬松環境,才讓他能夠靜下心做一些相對來說有挑戰性的課題。

南科大實行的獨立課題組負責人制(PI制)同樣激發了教師特别是青年教師的科研攻關動力和潛力。無論是年輕的助理教授還是院士,進入教研序列後都可以組建獨立課題組,獨立申請項目和經費,并擁有對項目的主導權。

以創知推動創新,該校科研成果産出連年創出新高,在國内外的學術領域發揮越來越突出的影響力。物理系教授張立源團隊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楊學明院士團隊實驗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量子幹涉現象等兩項重大科研成果,連續兩年當選為當年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21年,南科大全校獲得的競争性項目達1030項,獲批科研經費逾17億元。學校教師共計發表期刊論文6088篇,其中SCI收錄4448篇,授權專利355項。最新自然指數(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顯示,南科大位列全球大學第37名、中國大學第12位。2022年年初,學校成立數個校級實體科研機構,力争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這些科研平台将根據攻關所需集結多學科人員協同隊伍,有效解決單兵作戰、對重大技術難題攻關能力不強等問題。同時,這些團隊、平台還成為培育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良好載體。”薛其坤說。

保持創新發展的活力(做創新發展的先行者)3

南方科技大學校園

以培養一流人才成就一流大學

“青年師生們應當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踐行‘明德求是 日新自強’校訓,誓做新時代堅強的奮進者,在為祖國強大、民族偉大複興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奮鬥征程中譜寫人生絢麗的篇章。”薛其坤在學校會議中心進行的《我的學術人生》講座中,與在場師生們分享了自己的學術之路,勉勵學校青年師生承擔責任,努力奮鬥。

在南科大,所有一流的科研平台都對全體學生開放,導師們通過科研引領式的教學模式,指導本科生們早進實驗室,參與感興趣的科研項目、課題,把知識學習與科學研究密切結合。“未來,我期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名真正的科學家,深耕基礎研究領域,拓展更多新穎的化學結構和反應模式,探索化學中未被照亮的道路。”在南科大2022年畢業典禮上,本科畢業生代表張翀赫這樣說道。得益于南科大書院制和導師制的精心滋養,張翀赫很早就開始了他的科研生活。他先後在化學系三位老師的課題組中學習,前沿的科研資訊、一流的實驗平台、導師提問式的培養方式等,讓他對科學研究産生了濃厚興趣。在南科大,張翀赫發現了自己的所愛,并熱愛着自己的發現。

書院制和導師制是南科大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有益探索。書院是南科大全面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學校共有緻仁、樹仁、緻誠、樹德、緻新、樹禮六大書院,各書院有各自的文化、傳統、活動和非正式的教育課程、輔導咨詢、興趣社團。在南科大,所有的教師、教授都要在書院擔任學生的導師,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人格成長、朋輩交往、社會适應、生涯規劃的教育。在選擇專業後,學生可以選擇一名專業導師,獲得專業學習、科學研究等全方位的指導。

充滿南科大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讓優秀的南科學子站上更大的舞台。2021年8月,生物系2018級本科生亞立坤疆·艾則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區發表論文,首次揭示了細胞分裂素調控拟南芥頂端彎鈎發育的新機制;2021年10月,首次觀測到Dicer家族酶切割小RNA前體的狀态,成功闡釋了末端識别、長度特異以及鍊選擇性切割的機制,在審稿過程中被審稿人評價為領域内的“landmark contribution”(裡程碑式的貢獻)——這篇發表在頂級期刊Science上的論文,其共同第一作者便是王倩。據統計,在南科大2022年的1650名畢業生(不含國際生)中,不同培養層次人數均有增加。在970名本科畢業生中,70%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升學,300餘名學子即将赴境外繼續深造,其中52%被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錄取。

一切改革創新是為了更好地堅守初心,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綜合素養、創新能力”,能為國家承重擔當的拔尖創新人才,始終是南科大創校的初心。在思政教育方面,該校堅持立德樹人,積極創新探索,構建了具有南科特色的“三大圈層”思政教育新體系,形成“思政課程 課程思政 實踐支撐 文化協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鍊條。如打造“百藝講百年”“紅色旋律中的黨史”等建黨百年特色藝術思政實踐課程、“現代科技與家國情懷”“改革創新與先行示範”等品牌特色思政課。

在啟迪與引導下,南科學子勇擔時代使命、争做有為青年。近年來,不少南科學子在畢業後,或參軍入伍,或積極投身“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書寫無悔的青春。樹德書院、數學系本科生宋陽在今年畢業後選擇了參軍入伍。從小有着從軍夢的她,來到南科大後,四年的學習生活經曆将她磨砺成為一個更加勇敢自信、不怕挑戰的人,也更加堅定了她參軍報國的夢想。2021年,全國選派23名高校優秀青年志願者前往聯合國機構開展國際志願服務,南科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系鄧春麗、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張彤分别前往塞爾維亞和北馬其頓進行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工作。他們向世界展示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責任擔當。

作為一所年輕的大學,南科大在短時間内實現快速發展,其“新”之力顯現無疑。南科大的辦學實踐同樣诠釋了新型研究型大學對于推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加快科技創新、提升國際競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南科大為代表的中國新型研究型大學作為一股新興力量,正在成為推動“雙一流”建設的加速器,成為培養基礎研究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生力軍。

在新型研究型大學的賽道上,需要更多各具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探索形成新模式、新機制,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新樣本。(本刊記者 季昕 特約記者 陳骁)

來源:《神州學人》(2022年第8期)

作者:季昕 陳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