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唐 杜牧
千裡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台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
憶江南三首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谙;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複相逢!
《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詞作品。第一首詞總寫對江南的回憶,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鮮豔奇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詞描繪杭州之美,通過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的畫面來驗證「江南好」,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的憶念之情;第三首詞描繪蘇州之美,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表達了作者對蘇州的憶念與向往。這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别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
望江南
宋 蘇轼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此詞描繪了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複雜變化,寄寓了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怅惘,同時表達了作者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态度。全詞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詩為詞,獨樹一幟,連珠妙語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顯示出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力。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蘇轼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首詩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江南春江景色,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征,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贊之情。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泊船瓜洲》,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傳頌。詩中“綠”字将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詩中江南的春天更是詩情畫意。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是一首送别詩,寓離情于寫景。把江南的三月揚州,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傥的詩人送别畫。此詩雖為惜别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春江花月夜
唐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此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裡長江畫卷,同時寄寓着遊子思歸的離别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絕唱,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