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對聯要有深度

對聯要有深度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11:30:59

對聯漫談

蘇懷亮

對聯也叫楹聯,是一種文學樣式,而且是非常獨特的文學樣式,這種樣式在世界文學中也是唯一的。對聯文字雖少,但内涵博大精深。一副對聯,它幾乎包含了漢語語法的所有知識,字形,字義,讀音,詞性,結構,邏輯等知識。所以,對好一副對聯,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淵博的文化知識,更需要奇思妙想的才氣。

中國古人在初學文化的時候,有一門功課就是對對子。對對子是蒙學的較高級階段。對對聯有規則,概括地講就是“三同一反一關聯”。

三同,一是上下聯字數相同,二是上下聯詞性相同,就是在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性要相同,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數量詞對數量詞等;三是結構相同,就是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組結構要相同。即聯合式對聯合式,主謂式對主謂式,動賓式對動賓式,偏正式對偏正式。

一反就是上下聯相同位置的字的聲調即平仄要盡量相反。上聯位置的字是平聲,下聯同一位置的字就得是仄聲,反過來也是如此。但這并不是絕對的。

一關聯就是上下聯的内容要有邏輯和意思上的統一協調,意思完整。對聯中還有一種樣式叫無情對,無情對則是上下聯的意思毫無關系,它隻講究對聯的詞性和平仄。後面做專門介紹。

對聯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對聯就是春聯,春聯的字數不易太長,短則五六個字,長則不超過十四個字,太長了張貼的地方有限,容納不下。春聯又包括機關、企業、事業單位聯,行業店鋪聯。除了春聯之外,則有婚慶聯,賀壽聯,挽聯,名勝古迹聯。還有一種特殊的對聯,叫閑趣聯。

對聯規則的平仄要求比格律詩的對仗要寬松一些。一副普通對聯,要盡量做到聲調的起伏有緻,即抑揚頓挫。但并沒有規定必須得有幾個平聲幾個仄聲。像格律詩的對仗那樣,忌諱三平調、三仄尾,三平頭。也就是說,對聯的上聯沒有這些死規定。所謂對對聯的規則,是針對下聯講的。上聯一旦拟就,在對下聯的時候,那就要遵守規則。

先說說平仄規則。對下聯的平仄重點要落在一個詞組的中心詞上,處在修飾位置的詞,平仄可以相同。比如:迎新春對辭舊歲。迎和辭都是平聲,這是允許的,但新春和舊歲就得相反。還比如:迎新春與賀佳節,迎與賀平仄相反,沒問題。新春與佳節,新與佳都是平聲,這也是允許的,但春與節就必須相反,因為新春和佳節是偏正結構,新和佳是修飾詞,中心詞是春和節。搞懂了這些基本規則,就可以評判一副對聯是否合格了。

以上說的是常用或者說常見對聯的規則要求。對聯中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類别即閑趣聯,而閑趣聯又分好多小類,如諧音聯,同音聯,同偏旁部首聯,拆字組字聯,回文聯,等等。這些對聯,無論哪一種,都要文通字順,有完整的意思意象畫面,或者是獨特的情趣和哲理。絕不是随便弄幾個字放在一起就是對聯。閑趣聯重點在趣味,相對于平仄,詞性,結構要求就寬松得多。

比如著名的同旁聯:

寂寞寒窗空守寡,

遠近通達逍遙遊。

這是兩個表達完整意思的句子。上下聯的意思恰好相反,表達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态度或者說生活狀态。如果按照規則來評判,其平仄、詞性、結構就不合規則了。還比如:

江河湖海洶湧澎湃,

峰嶺巒嶽崔巍峥嵘。

這也是兩個完整意象的句子。偏旁部首一山一水,頗有妙趣。

比如著名的拆字聯:

此木為柴山山出,

因火生煙夕夕多。

三個土頭考老者

五家王子弄琵琶

無論單句還是上下聯意思完整而且頗有情境感。如果死搬教條來拿規則衡量,有的字詞就不合規則了。

如著名的同字異音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上聯連續七個平聲字。下聯七個字,字形相同,讀音不同。

還比如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遊園對:

玄宗:二人土上坐,

貴妃:一月日邊明。

上聯三仄尾,下聯三仄頭。

又如:

人過大佛寺

寺佛大過人

這個卷簾對上聯四仄尾,下聯四仄頭。

再比如著名的回文聯:

畫上荷花和尚畫,

書臨漢貼翰林書。

上下聯的詞性并不一緻,上,是方位名詞,臨,是動詞。這副回文聯從讀音上看,正讀倒讀讀音一樣。頗有情趣。

還比如著名的趣味聯:

稻草紮秧父抱子

竹籃提筍母懷兒

上聯不僅三仄頭而且三仄尾。

再看看同聲調聯: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師司徒,徒司徒,師徒司徒。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桐子樂,

丫頭啃鴨頭鴨頭鹹丫頭嫌。

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盡進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複夫人

萬片綠葉樹上挂,

三枝紅梅廊前開。

這一聯上聯全部仄聲,下聯全部平聲。

所以,那些所謂的對聯不能三平頭,三平尾,不能三仄頭三仄尾,不能犯孤平等等說法是不确切的!況且,格律詩還有拗救一說,還有不因辭害義一說。

上文提到一種無情對的對聯,這種對聯隻講究形式規則,對于上下聯的内容則不要求關聯。如著名的無情對:

三星白蘭地,

五月黃梅天。

詞性相同,字義相對,三對五,星對月,白對黃,蘭對梅,地對天。平仄相反。但上下聯的意思毫無關系。不過話說回來,要真正對出一個絕妙的無情對,其實也不容易。

對聯和律詩規則中還有一種說法叫“合掌”。2008年的《聯律通則》第十條“忌合掌”,但“合掌”的概念與定義并不明确,長期困擾詩聯創作的“合掌”問題尚未解決,許多作者感到困惑和迷茫,各執己見,時常為此争論不休。

王力先生提出:“出句與對句完全同義,或基本上同義,叫作合掌,更是詩家的大忌”的觀點。這種說法在實際創作中,引來了諸多困惑與争議,幾例說明。

例1:

海闊憑魚躍,

天高任鳥飛。

不管是魚躍、還是鳥飛,上下聯都是在比喻人們,隻有到廣闊的天地裡,方能自由施展才能的意思。按照上下聯“基本上同義”的說法,合掌了,是大忌。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是一種“正對”手法。正對,正面對仗,上下聯用意義相近的句子,反映、說明同類事物或同類概念。自古以來的詩聯,這種“正對”的句子很多。

例2: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上下聯句子基本上同義,都是圍繞“治學”概念展開,鼓勵人們刻苦讀書,勤奮學習。

例3:

生意興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達三江。

上下聯句子基本上同義,都是祝願或稱贊人們生意興旺發達的意思。

由于“合掌”的概念不清,一些千古名句,也有被“合掌”的嫌疑。

例4: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此上下聯的意境是基本相同的,合掌了。

例5:

蟬噪林愈靜;

鳥鳴山更幽。

此上下聯皆指“山林的幽靜”,意境合掌了。

從上述的例1至例5,都符合了“上下聯基本上同義”的說法,都合掌了。像這樣有意境、有哲理的對聯(句),經過了千百年的沉澱,已經成了“諺語”、“名句”,早已經融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液之中,今天卻因為“合掌”問題,把這些名句說成是犯“大忌”,筆者認為欠妥,不以為然。

我們閱讀唐詩,“合掌”的句子很多:如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兩句也是說的一個意思。

把合掌說成詩病的一種,這種說法究竟起源于何時已不可考,宋之問《初到黃梅》詩:“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紀昀《瀛奎律髓刊誤》評論說:“途中、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由紀昀的評論不難看出,合掌的說法至少在清代已經盛行。同時從宋之問的詩裡我們也可以大膽估測--至少唐代沒有合掌的說法。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及《蔡寬夫詩話》均指出:對仗要避免“上下句一意”之病。南宋魏慶之《詩人玉屑》歸納“兩句不可一意”。元明詩論家則拈出“合掌"其名。大概就是合掌說法的最早起源了吧。

我認為,所謂合掌,本身就是在吹毛求疵,上下聯句意義基本相同,如上文所舉的例子,本來就是一種修辭手法,它用意思相同但文字不同的形式以比喻排比對偶多種手法組成對偶句,起到了強調突出加深印象的作用,更體現出中國文字豐富多彩的特色。

如果生硬地要講究什麼合掌,那麼,漢字要那麼多同義字同義詞幹嘛?有華夏一個詞不就可以了嗎?還要神州,九州,震旦,等等詞彙幹嘛?翻開古詩文,月亮的同義詞即雅稱有幾十個!所以,我個人的意見是,廢除所謂的合掌說。前人甚至是名家,說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更為重要的是,對聯首先是文學,文學的精髓是内容意義,形式規則是為内容服務的。如果一味地追求規則的完美,那就是雕琢,是舍本逐末。

對聯要有深度(我來談談對聯)1

對聯要有深度(我來談談對聯)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