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農村土家族喪葬習俗
從人類誕生至今,喪葬習俗便成為人類躲不開的内容,喪葬文化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中的一部分,涵蓋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
小編家鄉在渝東南烏江流域,地處武陵山餘脈,至今沿襲土葬,"婚喪嫁娶"這個詞被組在一起,可見喪葬和嫁娶同樣重要,本來人死如燈滅,但小編家鄉身後事的熱鬧與否卻成為總結亡人一生的蓋棺意義,老人們六十歲便可由兒女準備孝衣、制作大料(棺材)、建生機(墳墓),總的說來側重厚葬。
老人臨終前,子女齊聚身邊與之訣别,稱"送終"。 人一咽氣,孝家就放一挂火炮報喪,子女親人跪地痛哭,旁人聽到後便知道是某家有喪事,便會齊去幫忙辦喪事。主要程序為先将亡者停屍榻上,面蓋黃紙或綢緞,榻下點燈,稱"小殓"。盛殓舉屍(把屍體放入棺材)之前,請"穿衣婆"(專門給死人穿衣服的職業)給亡者潔身更衣,取下所有帶金屬的東西,謂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以免死後魂魄不甯,叨擾後人。
給亡者穿壽衣壽鞋,壽衣要求單數,如七件、九件不等,還要給亡者系盤腳繩和腰帶,一般按照亡者的年齡,一歲取一根棉線組纏成細繩。死後 2 ~ 4 小時即入殓于棺,蓋棺叫柩(裝了屍體掩蓋嚴實的棺材稱之為柩),接着設置靈堂,請"道師先生"(白事陰陽先生)來做道場,總體以莊嚴肅穆為原則。
孝家會請一個總管,全權主持喪事,死者為大,直至亡者入棺後,前來幫忙的鄰居着人親戚家放信,即告知遠親有喪事;以及酒席安排等。小編家鄉的風俗都是人死後停放三、五、七天,以單數類推,根據陰陽先生看日子來決定道場時間,一來有充分的時間準備亡者的身後事,給予身邊親近的人适應這個過程,二來也是對活着的人到緬懷及道别作用,此後就是陰陽兩隔,再無交場。
如看好日子有幾天才下葬,白天就有道師先生做道場,夜晚要子女跪在靈前守夜,燈不能滅,燈滅對子女家庭财運都不好,還要防止貓到棺材上來,據老一輩的老人說貓爬過屍體後不然會發生詐屍,對死者後人不吉利。
出殡前一天,左右鄰居、遠近親朋前來孝家"坐夜",即前往吊喪,打喪鼓敲鑼打鼓,由幾人牽着白布,舉着花圈、放着鞭炮到孝家來,按親屬疏關系送白布給孝家,尺寸或三尺三、六尺六、九尺九,主家用來作孝帕或給客人的回禮,客人随禮後坐定入席。
飯畢道師先生開始做道場,先生根據子女所叙整理亡者生平,以哭腔唱孝,亡者親人在場跪拜哭喪,用高亢激昂的歌聲緬懷亡人。然後是上孝、轉圈等程序,
當天晚上,未等天亮就要閉殓,所有的親人都要去看最後一眼,蓋好棺材,用篾條捆好,時間一到,就要出堂。
天亮後開席,席畢送亡者上山,将死者生前的衣物燒在棺材經過的路上,一般用四根木棒擡棺,綁橫擔,逝者長子或直系親屬捧靈牌在前,後面跟擡棺隊,再跟花圈隊,接着是鑼鼓隊,最後是送葬大隊,可以許多人擡棺,陡峭處用繩子拉,棺材萬不能着地,不然也不吉祥。亡者上山後入葬在已備好的生機裡,封口即可,如遇未打生機的亡者或暴死之人挖墓穴後圍土石砌成墳,再擇吉日立碑,從亡者斷氣那日起第七日和第四十九日親人燒紙錢以便告慰,自此,喪葬全程就算塵埃落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