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眼鏡成本價貴不貴

眼鏡成本價貴不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02:56:03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25日電 (林琬斯)“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

  上面這句話直指“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一副眼鏡,少則數百元,動辄上千元,其背後究竟有多大利潤空間?近日,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月鏡片)啟動創業闆IPO,其招股書也揭開了眼鏡行業的冰山一角。

眼鏡成本價貴不貴(成本幾十元的眼鏡)1

  眼鏡資料圖。來源:包圖網

  鏡片成本不足7元,線上毛利率超九成

  明月鏡片成立于2002年,主要經營地為江蘇丹陽,主要聚焦眼鏡鏡片、鏡片原料(樹脂原料)、成鏡、鏡架等眼視光産品的研發、設計、生産和銷售。

  2017年,博士眼鏡作為“國内眼鏡第一股”登陸創業闆,主打零售端。與主打眼鏡連鎖店的博士眼鏡不同,明月鏡片主打鏡片生産。根據招股書,鏡片業務對明月鏡片的主營業務貢獻最大,2018年至2020年,這部分的銷售收入占比接近80%。

  對于成本價,明月鏡片的招股書說得很清楚:2020年,每片鏡片的成本6.77元,每副眼鏡的成本僅有60.33元。

眼鏡成本價貴不貴(成本幾十元的眼鏡)2

  截圖來源:招股書

  如此看來明月鏡片的成本價并不高,其成鏡與鏡片的終端銷售價格又如何呢?

  中新經緯客戶端在某電商平台明月鏡片旗艦店看到,銷量最高的一副非球面的400度鏡片,折射率1.56(較薄)價格在248元,折射率1.61(薄)的價格328元,折射率1.67(超薄)的價格578元,折射率1.74(超薄)的價格最高,為1898元。據了解,相同屈光度下,眼鏡鏡片的折射率越高,鏡片邊緣厚度越薄,鏡片越輕薄,可以适配更大、更多類型的鏡架,但是色散程度會加劇,視物的清晰度會受到影響。

眼鏡成本價貴不貴(成本幾十元的眼鏡)3

  圖片為價格1898元的明月鏡片。電商平台截圖

  從成鏡價格來看,銷量最高的一幅配置非球面鏡片,折射率為1.56(較薄)的成鏡價格348元;而配置智能變色鏡片,折射率1.71(超薄)的成鏡價格高達1498元。

  不少消費者也反映,在線下眼鏡店配眼鏡動辄就上千,如果配置知名品牌的鏡架和鏡框更是花費不菲。

  明月鏡片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明月鏡片主營業務毛利金額分别為 2.25億元、2.82億元和2.98億元。

  其中,鏡片業務毛利分别為2.06億元、2.41億元和2.47億元,毛利占比分别高達91.44%、85.34%和 82.84%。2020年,鏡片與成鏡的毛利率分别為56.63%與64.66%。

  據招股書,明月鏡片本身并不直接經營眼鏡門店,隻在丹陽眼鏡城設有唯一一家實體體驗店。明月鏡片的直銷渠道包括直接向終端眼鏡門店、眼鏡連鎖企業和電商企業銷售鏡片。除此之外,明月眼鏡也把鏡片銷售給經銷商及代銷商代銷。

  為減少中間商賺差價,明月鏡片着力拓展線上零售業務。招股書顯示,明月鏡片已經在天貓、京東、小米有品等平台開設了線上自營旗艦店。線上自營收入從2018年的426.26萬元增長到2020年的4573.71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從0.85%增長至8.50%。

  值得注意的是,明月鏡片在電商平台上的毛利率也要比線下直銷的毛利率高出不少。

  2020年,鏡片産品與成鏡産品線下直銷毛利率分别為66.88%與27.11%,而電商自營的毛利率卻高達91.70%與71.82%。

  招股書解釋,電商自營渠道鏡片産品毛利率較高,主要因為明月鏡片作為上遊鏡片生産商,可以獲得零售端的高溢價定價權,從而獲得較高的毛利空間。

  業内人士:頂着暴利的“帽子”,但賺不到錢

  一位眼鏡零售業資深人士向中新經緯客戶端透露,明月鏡片在電商渠道的高毛利率得益于其已經建立起品牌效應後,獲得了線上定價話語權。但對整個行業來說,電商平台上的毛利率一般隻能達到50%至60%,“618”“雙11”等節日營銷下,毛利率隻會進一步降低。

  上述業内人士指出,很多人認為眼鏡行業“暴利”,實際上賺錢難。他表示,實體眼鏡店并不是單純靠出售鏡片與鏡框獲利,還有技術與驗光服務。除了租金、水電費、人工管理費用等,實體眼鏡店還将驗光、接待、售後等費用都納入鏡片、鏡框的費用中,形成了巨大的價格反差,才讓人們覺得眼鏡行業“暴利”,但實際上利潤空間并不大。

  明月眼鏡的淨利率也從側面印證了上述人士的說法。中新經緯客戶端根據明月眼鏡招股書數據計算,其2018年至2020年的淨利率僅為8.21%、14.58%、15.11%。

  前述業内人士進一步指出,雖然電商平台自營的明月鏡片并沒有線下門店需要負擔的租金、水電、驗光服務等開銷,但也需要承擔推廣費、管理費、物流庫存等費用。另外明月鏡片不同于眼鏡批發商,并不是直接大批量“買進賣出”,鏡片隻是半成品,還需要根據消費者的屈光度情況和其他要求,進行進一步裁切等工序才能最終裝配到消費者選購的鏡架上,加工費與加工設備的采購費用也是消費者忽視的。

  “還有在‘618’‘雙11’等大型購物節期間,可能前期投入好幾萬的推廣費用,但忙活到最後,隻是店鋪銷量比較大,排名往前靠,明面上流水增多,實際上經過降價,産品利潤進一步下降,忙活半天卻賺不了多少錢。”該業内人士坦言。

  銷售費用水漲船高

  自2018年以來,明月鏡片每年進行一次系統性提價。明月鏡片稱,公司率先退出行業價格戰,引領鏡片行業價值回歸,為帶動産業鍊下遊批發端和零售端相應調整了其對下遊的出貨價格,從而帶動整個行業增收增利。

  随着提價,明月鏡片的淨利潤近乎翻番。2018年至2020年,明月鏡片實現淨利潤4184.53萬元、8057.41萬元與8155.88萬元;營業收入5.09億元、5.53億元與5.40億元。

  另一方面,明月鏡片砸錢營銷,提升品牌影響力。自2017年起,明月鏡片在市場上大規模投放廣告,除請來了明星陳道明做代言人外,又陸續與《非誠勿擾》《最強大腦》等諸多綜藝節目進行廣告合作。從招股書來看,其銷售費用也水漲船高。2018年至2020年,明月鏡片的銷售費用分别為7682.06萬元、1.04億元與1.13億元。

  從研發費用來看,報告期内,公司研發費用分别為1535.41萬元、1626.62萬元、1762.43萬元,分别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01%、2.94%、3.27%。

  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從技術上來說,鏡片企業并沒有太高的護城河,很容易被模仿超越。對于明月鏡片這種面向消費端(To C)的企業,企業最核心的競争力并不是科技溢價能力,而在于品牌溢價。

  中央财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對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明月鏡片本身屬于制造業,技術壁壘并不高,眼科矯正手術、角膜鏡、隐形眼鏡等新興技術,都會對其造成一定的沖擊。

  “未來行業替代性将會越來越強,傳統制造業應該如何進行産業的升級換代,如何迎合未來的科技産業與消費者的需求,是明月鏡片需要好好思考的。”劉春生表示。(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