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尋訪成渝鐵路修建故事,見證成渝沿線的曆史變遷,展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踐與未來,6月20日至27日,由四川廣電與重慶廣電共同制作的8集特别節目《奔騰之歌——重走成渝線》将登錄四川衛視、重慶衛視、四川觀察客戶端、第一眼客戶端。其中四川衛視播出時間為每晚22:30分。今晚(24日)将播出第五集《物暢其流》,“解碼成渝線”将帶你搶先看亮點。
作為内江地區最大的貨運站,内江東站從開始運行,便一直是成渝線上最活躍的站場之一。《内江地區交通志》裡有一份“内江地區鐵路貨運量統計表”,精準地記錄下了内江鐵路貨運的發展軌迹:1960年内江地區發送貨物2287988噸,是成渝線通車第一年全線貨運量的1.32倍。
内江車務段原紀委書記鄒正權說:“ 貨物的集散作用,内江物資到達,要使整個内江經濟供應鍊不斷,就要通過鐵路到達内江東站。”在鄒正權看來,是成渝鐵路改變了他生活和工作的這座小城。内江剛剛解放時,縣裡除了少數幾家制糖作坊,幾乎沒有工業。内江的糖,甜不到人們的心坎裡去,一捆一捆的甘蔗隻能拿來當柴火燒。
1956年,内江糖廠建成投産,年産糖3.6萬噸。僅此1家糖廠的産量,就是成渝鐵路通車前整個内江糖産量的3倍多。到了1959年,四川境内的8個大中型制糖廠,除了富順糖廠,其餘全部分布在内江境内。四川省内江市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申福建說:“特别在三線建設過程中,由于内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在内江布局了40多個三線建設的項目,奠定了内江現代工業的基礎。内江的經濟總量在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僅僅次于成都和重慶名列全省第三,所以說叫内老三。”
如今,内江地區的兩大主導産業瓷磚和鋼鐵,依然還是通過這條被内江人當做是“生命線”的成渝鐵路,運入原料,輸出産品。
成渝鐵路改變了内江的命運,促進一大批像新型城鎮的誕生,而長江邊上的朱楊鎮,便是因鐵路而生。朱楊鎮是江津與永川交界處的一個普通小鎮,但因臨近長江,擁有水陸兩運碼頭,鐵路一通車,它便成為了成渝線上的一個重鎮,幾大化工企業在朱楊溪設立中轉站,建立了大型的堆放場所。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朱楊鎮的鼎盛時期。朱楊溪火車站盡管隻是成渝線上的三等小站,但它卻是輻射周邊的樞紐,重慶與泸州、赤水、合江等地的客貨流往來大多在此中轉。南來北往的貨物上上下下,大量的裝卸工人也在這裡找到了謀生之道。他們每天從船上搬運大米、化肥等貨物裝上火車,或者從火車上卸下貨物轉運至船上。
今年72歲的曹世榮,年輕時曾在朱楊溪碼頭當過臨時搬運工。他回憶說:“幾塊錢一天,哪天得了十塊錢的話,高興得不得了。求生活的人都在這邊,就是打零工的人都在這邊,擔河沙,擔石子,下煤炭,都在這邊。”
從朱楊溪水碼頭到火車站,是一條不足200米的小街。勞作了一天,南來北往的商人和在碼頭謀生的人們,都會來到這裡,享受一天中最好的時光。“那陣很鬧熱,這裡每天的人,起碼上好幾千人,這條街裡面,就有開豆花館的,賣面的,有唱卡拉OK的,晚上都鬧熱得很那陣。”當初的盛況, 曹世榮記得格外清楚。
部分畫面資料來源:《成渝鐵路1952》、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