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國産、合資廠商都為家轎配備了動力儲備很強的發動機,并且開始标榜運動。
在此前的多次體驗中,許多車型的動力的确很強,但是論動力線性程度和底盤操控手感的話,總覺得欠缺了一點點,于是,我漸漸失去了駕駛它們的欲望。
不過在這個秋天,我來到了廣東省汕頭市境内北回歸線上的南澳島,參加全新奕炫馬赫版獵彎體驗營活動。
本來我以為,這隻是一場例行公事般的試駕活動,甚至我以為,全新奕炫馬赫版隻是一台“看起來很運動”的普通家轎……
但是在真正上手之後才發現:“我以為的我以為,真的不是那麼一回事兒!”
按照常規流程,咱們在試車之前,都是先看設計,對于這台風神奕炫馬赫版也是一樣。
如果在以前,遇到這一類國産運動型家轎的時候,關于設計問題,我們大概率會用“運動”、“新潮”、“動感”這些詞來一筆帶過。但是,對于這台奕炫馬赫版,我們卻有一些話想要說。
從外觀層面粗略地來看,奕炫馬赫版其實和很多主打運動的家轎一樣,有着傳統家轎的姿态,卻在細節如包圍、輪毂等地方加入了很多運動化的構造,使得自己看起來就像是一台改裝車。
但是,奕炫馬赫版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而這種不一樣,就在于它比其他車型更加飽滿、更加協調。
簡單舉個例子,它的數字化格栅設計,雖然讓整個前臉顯得很大,卻與車輛的風暴之眼前大燈融合得比較到位,看上去有着不錯的協調度。
此外,車輛前保險杠與大燈形成的“艾普西龍-ε”形狀、搭配後保險杠飾條形成的“艾普西龍-ε”形态,不僅實現了前後的呼應,同時也為這輛車在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的時代,注入了一些獨特的觀感,讓奕炫馬赫版有了精氣神。
小尾翼的設計也顯現出了一些小心思,對于大多數年輕人而言,小尾翼未必能增加多大的實用性,但其展示的是一種态度,同時也省去了加裝的繁雜環節,畢竟,當下的許多年輕人都好這口。
另外,奕炫馬赫版其實還給我帶來了比較踏實的印象。
譬如,這輛車的輪毂并沒有為了去追求視覺上的沖擊力而采用動辄18/19寸的尺寸。17寸運動熏黑輪毂,給到視覺精緻度的同時,也可以讓大家在更換輪胎的時候不是那麼地“肉疼”,确保了視覺效果和經濟性的兼顧。
拉開車門,奕炫馬赫版的整體風格,依然是運動的。
例如撞色設計和運動化座椅,都很好地呈現出了年輕化的氛圍。
不過,在我的體驗中,奕炫馬赫版依然是一位“實用主義者”。
它雖然配備了大尺寸的中控屏,也有WindLink X2.0智能車機系統和完善的網聯功能,但是,這輛車并沒有為了追求所謂的科技感而刻意地省掉物理按鍵。
合理的物理按鍵設定,再加上不錯的人機工程學設計,對于駕駛途中的盲操作更友好。
這一點,需要給它點個贊。
既然是“獵彎體驗營”,那我們在考驗奕炫馬赫版這台新車的時候,必然就不能隻看到它的靜态表現。
這一次的核心,在于體驗這台全新國産轎車的動力性能和駕控品質。
這輛車,能帶來怎樣的驚喜?
是騾子是馬,我們暫且拉出來溜溜。
首先,在動力層面,咱這次試駕的奕炫馬赫版,搭載的是一台1.5T馬赫發動機,匹配格特拉克6DCT變速箱。最大功率145kW、峰值扭矩300N·m。
從數據上來看,這的确很搶眼,幾乎與一些合資品牌的2.0T發動機不相上下了。
但數據并不是唯一,開起來爽,才能真正證明它的強。
奕炫馬赫版在動力性方面,給我帶來的初印象,就是“順”。
當然,這裡的“順”,指的不僅僅是變速箱在換擋時的平順性,更指的是發動機的線性表現。
在勻速前進、緩緩踩下油門踏闆的時候,我發現這輛車的動力還是比較跟腳的。
而且,在1200rpm轉速下,渦輪介入的時候,發動機也不會像其他小排量渦輪增壓那樣帶來突兀的動力輸出感。
它的感覺,反而有一點點像一台排量不小的自吸發動機,當然,這裡的前提條件是把車窗關好,不要去聽發動機渦輪的轟鳴聲。
平順、線性,這樣的質感很适合在城市裡開。
不過這一次,東風風神給奕炫馬赫版劃定的使用場景也有郊區山路。
當我們一腳把油門踩到底的時候,變速箱和發動機會迅速響應。
在全油門狀态下,發動機可以在2000rpm的轉速以内爆發出最大300N·m的扭矩。
此時,如果不是ESP系統的介入,前輪會直接打滑。
這種有些暴力的感覺,會讓人有些擔憂:“它的操控表現,到底能不能承擔這一份動力?”
事實上,我們在擔心了一秒鐘之後,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别看它的底盤由常規的前麥弗遜 後扭力梁懸架組成,但是它的調校卻堪比法系車。
在前懸位置,為了增加麥弗遜懸架的整體剛性和支撐力,東風風神的工程師在塔頂位置采用了原生防傾杆結構。
這樣一來,可以讓兩邊的麥弗遜懸架獲得更好的整體性,從而在過彎的時候對車身起到更好的姿态控制作用,确保車頭更穩,避免推頭問題的發生。
而在它的後懸位置,還采用了成本更高的本特勒冷彎封閉變截面後橋管梁結構。
這一結構不僅可以實現輕量化的設計,同時也提升了結構強度。
總的來說,就是它的後懸更穩、更韌,在快速過彎時後橋的兩組車輪可以擁有更好的跟随性,給駕駛者提供充足信心。
其實在劈彎的這些過程中,奕炫馬赫版給我的感覺,與那些“動力強、操控弱”的轎車全然不同。
它不僅有着不錯的數據表現,同時在發變系統調校、底盤調校等方面,依然保持了不錯的水準。在駕駛這輛車的時候,奕炫MAX甚至帶來了一些鋼炮車型或者說法系運動車型所特有的質感。
回歸家用,奕炫馬赫版的品質幾何?其實對于奕炫馬赫版的用戶來說,大家會有一定的機會去激烈駕駛,去山路劈彎甚至是下賽道。
在這些場景中,奕炫馬赫版的動力和底盤操控感,都完全可以應付下來。
但是,在大部分時間内,消費者買這台車都是日常代步、家用出行。
那麼,針對家用出行時對于舒适性、安全性的需要,奕炫馬赫版做得如何?
我們先來看看尺寸設定。
奕炫馬赫版的長寬高尺寸分别為4670/1812/1490mm,軸距為2680mm。
對于一台緊湊級轎車來說,奕炫馬赫版的水準處于同級主流。
特别是在後排,我近一米七的身高在調整好前排座椅後,坐進後排,腿部依然預留了兩拳左右的空間,再加上中部地闆低凸起的設計,這輛車的空間實用性沒有問題。
這裡需要提一個細節,奕炫馬赫版雖然可以坐得比較舒服,但它的前排一體式座椅,在後方并沒有為我們預留椅背的儲物袋,這也導緻後排乘客一些随身的物品,可能會沒法放置。
如果後期能改進的話,相信體驗會更好一些。
至于在配置層面,這輛車的舒适性配置倒也都達到了同級主流水準。
諸如電動座椅調節、後排出風口、後排充電插口這些必要的功能倒是一樣沒差。
對于家用出行而言,這些配置雖然不算豪華,但也絕對夠用。
最後,家用出行其實也比較關注安全性的問題。
我們這一次試駕的車型是奕炫馬赫版的頂配版本,它提供了盲區監測、智能開門預警、後方車輛穿行智能預警等主動安全配置。
如果用高端智能車型的要求來看待奕炫馬赫版的話,它的這些配置或許還不夠高。但是,這輛車預計在上市後,售價也就在十萬左右。
如果按照這樣的價位、這樣的駕控品質等表現來看的話,奕炫馬赫版的誠意也算是比較到位了。
值得一說的是,它的被動安全表現很不錯。
在白車身結構中,采用了大量1500Mpa的熱成型鋼材進行打造,也滿足了E-NCAP 2018和C-NCAP的五星碰撞标準。
這種高剛性的車身,除了保障安全性之外,也可以讓車身的剛度更高,在激烈駕駛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更高的整體感。
總的來說,奕炫馬赫版是一台誠意很高的家轎。它的誠意,并不僅僅在于參數和配置看起來不錯,更在于工程師的調校。尤其是在動力和操控這一塊兒,它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漂亮的參數,同時更實打實地将質感還原了出來,為我們帶來了更優的駕控體驗。這種體驗,在同級車型中,屬實是難以見到了。不得不說,東風風神這兩年在CTCC賽場上的經驗,真的沒白積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