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的創作精神

古代的創作精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6:59:38

古人在創作中有很多小妙招,比如重視情景交融,增強代入感。情景交融最早是誰提出來的,已經很難考據了。南朝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中提到了“睹物興情”,已經有了情景交融的意思。劉勰是研究文學理論的專家,他的觀點曆來被後人所看重。

要想深入了解情景交融,需要明白一個問題,什麼是“情”,什麼是“景”。情是思想感情,景是環境描寫。人的思想感情與環境有關,通過環境描寫可以暗示、明示人的感情。這就情景交融。

古代的創作精神(古人創作的小妙招)1

說完幹巴巴的理論,可以舉例說明。南朝文學家吳均寫過一篇《與朱元思書》,其中有一句“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品一品吧,風和煙霧都消散了,天色和山色融為一體。吳均坐在船上,随着江流任意飄蕩。眼中所見風輕雲淡,心中所感了無牽挂。僅用十六個字,就達到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的妙趣。為什麼人們會覺得吳均文采出衆,那是因為他掌握了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古代的創作精神(古人創作的小妙招)2

再來說說代入感,簡單講這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俗稱“看進去了”。很多人沒有南朝文人吳均的經曆,也沒有去過富陽。不過讀了他的文字之後,腦中就會浮現出相應畫面。畫面來自于情和景,也來自于讀者的見識。想到這一層意思,就能明白,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不僅對作者有要求,還對讀者有要求。

古代的創作精神(古人創作的小妙招)3

試想一下,如果對着一個不喜歡古詩的人吟誦“臨流斷商弦,瞰川悲棹讴”,會是怎樣一種反應?大概率是互相尴尬,由此就有了适用範圍更廣的寫作手法“觸景生情”。古人通過大量創作實踐,總結出一套程式化的創作手法。比如詩文中提到楊柳,那一定是依依惜别。比如詩文中提到搗練的聲音,那是妻子思念丈夫。再比如秋風瑟瑟,那一定是傷心郁悶了。

古代的創作精神(古人創作的小妙招)4

古人通過特定的景物,傳達特定的感情,讓情與景的交融受到大衆認可。比如,聽到一句“楊柳岸曉風殘月”,哪怕沒有高深文化也能讀出其中的感傷。當一種寫作手法被大家熟悉掌握之後,很容易變成套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代文人想了很多辦法。明清兩代的文學家提出,“景在情中,情在景中”的觀點,用來強調情和景同樣重要。

古代的創作精神(古人創作的小妙招)5

當然了,關于情景交融還有更加高深的理論分析,可以上升到“意象”表達。對于普通讀者來講,就沒必要分析到這個程度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