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瑜是一個剛剛出生寶寶,和大部分新生兒寶寶一樣,小瑜在生後三四天出現了黃疸。起初瑜爸瑜媽不以為然,覺得黃疸會慢慢消退,可在小瑜出生後的第八天,黃疸不僅沒有消退,反而越來越重。瑜爸瑜媽便帶着小瑜來到兒科門診,當醫生打開包被後,小瑜的黃疸程度不禁讓醫生皺起了眉頭,不隻是皮膚黃的明顯,連寶寶的眼球都是黃的。拿着儀器測量後,膽紅素居然有五百多。醫生立即告訴瑜爸瑜媽:這種情況必須要住院。
聽了醫生的話,瑜爸不高興了,沒好氣的對醫生說:“不就是個黃疸嗎?每個小孩子都會有,犯得着住院嗎?”醫生一番解釋後,瑜爸還是帶着小瑜走了。醫生也隻能無奈的搖搖頭。并叮囑了瑜爸瑜媽一些注意事項。
寶寶黃疸都是正常現象嗎?如果醫生建議黃疸寶寶照藍光,家長們該怎樣做?醫生眼裡的黃疸寶寶到底存在什麼風險呢?
黃疸是絕大部分寶寶都會遇到的問題,關于黃疸的一些知識各位寶爸寶媽也在網上查找過。今天,我們再來用通熟易懂的語言簡單直白的介紹一下新生兒黃疸。
關于新生兒黃疸的一些基本知識一、為什麼新生兒會有黃疸
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會有黃疸?而大一點的寶寶和成人卻沒有?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二、我們為什麼要治療黃疸
黃疸對寶寶最嚴重的影響則是引起膽紅素腦病,預防膽紅素腦病也是我們治療黃疸的目的。
黃疸可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如不經治療幹預,可造成不可逆的成永久性損害。
膽紅素腦病主要有以下表現及後遺症:
特别提醒:黃疸值高于正常并不一定引起新生兒神經系統的損傷,隻能說黃疸越高,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傷的危險越大。如果黃疸值很高而家長選擇不治療,那麼,家長相當于在孩子的健康問題上進行了一場賭博: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孩子沒有問題,賭輸的概率隻有百分之一。而醫生們則是盡全力的去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不讓那百分之一的情況發生。
醫生為什麼一定要建議黃疸值高的寶寶住院進行藍光光療
相信有這種經曆的寶爸寶媽不占少數:帶剛出生的寶寶去醫院測黃疸,如果被醫生告知寶寶的黃疸屬于病理性,那麼醫生就會建議住院照藍光。寶爸寶媽心裡當然會有一千個不願意,那麼,醫生為什麼一定要建議黃疸值高的寶寶進行藍光光療呢?他們的理由是這樣的:
一、基于一種謹慎的行醫态度
上面也提到了,我們治療黃疸的目的是為了預防過高的膽紅素對寶寶的大腦造成影響。那麼,黃疸對寶寶大腦造成影響的概率有多大呢?這個沒人統計過,不過,從事兒科工作八年以來,我也隻見過一粒膽紅素腦病的患兒,概率可謂少之又少。
既是這樣,基于一種謹慎的行醫态度,每位大夫也不會輕易放過一粒有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的寶寶,既是這個概率是萬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大夫的原則是,隻要有可能,就不會輕易放過。
二、為了進一步尋找黃疸過高的原因
病理性黃疸隻是一個結果,造成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是什麼?作為醫生,他們有義務找出原因,而不隻是注意表面問題。
這樣的情況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遇到過不少。因為膽紅素過高來住院,經過檢查後才發現引起的黃疸的原因:包括膽囊發育異常、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宮内存在的感染等。這些問題遠遠比黃疸本身嚴重,如果不能早期發現并治療,會對寶寶造成嚴重影響。
三、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醫生的中心向自保轉移
醫生的本職工作是治病救人,這是毋容置疑的。可當前醫患關系緊張,加之有些家長可能難纏一些,造成了有些醫生的重心從怎樣給寶寶看病,向怎樣避免這些難纏的家屬鬧事上轉移。
這樣做的結果,必然就會是怎樣對寶寶和醫生自己安全怎樣來,那麼,醫生必然會建議八寶必須住院了。究竟這種治療方案适不适合寶寶,會對寶寶造成什麼不良的影響,這都不再是優先考慮的。
寶爸寶媽為什麼那麼排斥寶寶住院照藍光
說完了醫生角度上黃疸寶寶需要住院光療,那麼,寶爸寶媽為什麼那麼排斥寶寶照藍光呢?
一、認為黃疸是普遍現象,可以自愈
當被告知寶寶需要住院照藍光時,寶爸寶媽的第一反應都會是:黃疸不是每個寶寶都會有的嗎?不是都可以自己好的嗎?尤其是家裡有大寶的家庭,更是會有這樣的想法:大寶黃疸都沒事,二寶黃疸就會有事?
這就要提到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别,具體區别如下表:
所以,大部分寶寶的生理性黃疸不用處理,而病理性黃疸則是需要觀察幹預的。
二、不想和孩子分開,不放心孩子被送到監護室
新生兒監護室對大多數寶爸寶媽來說是一個比較神秘的地方,要讓媽媽和剛出生不久寶寶分開,寶爸寶媽肯定都是不能接受的。加上聽曾經有寶寶住過監護室的家長對監護室的負面評價,讓家長更不放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監護室了。
其實監護室的環境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不論是暖箱還是24小時輪班的醫護人員,都會給寶寶最好的保障。
三、認為醫生誇大了孩子的病情,是在“吓唬”人
如今的醫療環境,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不免讓有些家長用有色的眼鏡去看待醫生這個職業,對醫生讓孩子住院的動機産生了懷疑。加上老輩人的一些“經驗”,緻使家長覺得醫生讓寶寶住院是在誇大病情,是在“吓唬”人,甚至覺得醫生是為了賺錢才讓寶寶去住院。
這樣的想法都是不對的,醫生判斷寶寶是否需要住院,根據的是診療标準,而非自己的主觀判斷。
面對醫生建議寶寶住院這件事,家長要怎樣正确與醫生溝通
如果因寶寶膽紅素過高,醫生建議寶寶住院藍光光療,家長要怎樣正确的與醫生溝通呢?
一、摘掉有色眼鏡,正确的看待醫生這個職業
由于社會上的一些負面的報道和消息,讓整個醫療行業名聲大不如前。緻使社會上很多人都用有色的眼鏡看待醫生這個職業,感覺醫生給孩子看病都是為了錢。
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家長們要摘掉有色眼鏡,相信絕大部分的醫務人員的職業素質,隻有這樣,才能把重心放在給寶寶看病上,而不再别的方面分心。
二、明白醫生的建議是為了孩子的健康
不要因為醫生建議寶寶住院而脾氣鬧情緒,要明白醫生這麼做也是為了寶寶的安全着想。
有些家長,特别是平時脾氣大的寶爸,在聽醫生說寶寶需要住院後,情緒立即就上來了,照着醫生一頓發脾氣。這種情況在我們平時的診療過程中是經常會遇到的。
作為兒科醫生,我個人感染這樣做是最不明智的。這類家長沒有弄明白,醫生的建議是對寶寶有利的,如果因為家長自己發脾氣一走了之,是很有可能耽誤了孩子的病情,讓孩子為你的沖動買賬的。
三、不要輕易拒絕醫生的建議,并定期随訪
如果醫生經過各種檢查檢驗後,得出的結論是寶寶需要住院,這種時候,一定不能輕易的拒絕醫生的建議,要詳細跟醫生溝通,詢問醫生有沒有回家觀察的餘地,還是已經到了非住院不可的底部。
如果家長真的要冒險回家觀察,也不要一走了了之,一定要聽醫生交代清楚要采取什麼樣的處理措施,什麼時候回醫院複查,寶寶出現哪些問題後要及時複診等問題,一定要确保寶寶在家時的安全。
大家在新生兒黃疸的就醫和治療問題上有什麼經曆呢?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我是淮山,專注分享兒童健康知識,歡迎點贊關注,一起助力兒童健康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