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你我眼中的“教養”(12))
濟南黑虎泉的“泡腳客”。柏 蕾攝(人民視覺)
國民素養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軟實力
近期我們在京做的一個小調查顯示,對于教養,人們的認知程度并不高;對于自身教養,人們的自我評價也不算高,六成以上的受訪者自認為“教養一般”。有着良好教養的人,如溫文爾雅、儀表堂堂的男人,優雅大方、儀靜體娴的女人,是社會所呼喚的。正視教養缺失問題,提升國民素質,增加國家的軟實力,正是我們推出“你我眼中的‘教養’”系列讨論的初衷。
國民素養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軟實力。可以說,沒有過硬的軟實力,也就沒有國家、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培養有教養的個人,是提升國民素養、讓社會向好向善、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
無疑,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外語的普及,我們的科技能力、創新能力、對外交往的能力等有了很大提升;近年來國民素養也有了不小的進步,比如排隊,無論在地鐵站、公共汽車站還是商場,相當一部分人已經養成了良好習慣。特别是伴随着互聯網長大的年輕一代,意識、觀念與國際接軌的程度更高,其文明程度也有很大提升——出門在外,他們更注重個人形象;與人相處,态度更為開放、包容;許多人對公益事業有了更多興趣與關注,志願者們活躍在更多的場合、更多的角落……這無疑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對一個有着13億人口、力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而言,能讓13億人過上有尊嚴的、體面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這是相當艱巨的任務,也是任何一個國家沒有經曆過的。我們沒有先例可循,隻能自己探索發展、前行之路。
要前行、要提升,反省、借鑒、見賢思齊是必不可少的。要提升國民素養,教養的缺失亟待彌補。在讀者來信版“你我眼中的‘教養’”的讨論中,讀者提出、呈現了國人教養缺失與不足的許多表現。直面問題與差距,找出原因,探讨對策,借鑒他山之石,取長補短,努力改進、提高國民素養,增強相對落後的軟實力,這不僅是我們開展此次讨論的目的所在,也是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大國應有的态度、應該做的事情。
教養是一個人靈魂的樣子
何為教養?“教養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教養是因教育而養成的優良品質和習慣。”盡管對教養的定義不同,但教養無疑是與教育、品行相關聯的,它體現在個人的禮貌、風度、氣質、修養、德行、談吐及行為習慣上。教養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修養與環境影響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教養尤其家教是極受重視的。有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家規家訓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标準、行為規範。縱觀曆史,古有“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被視為垂訓子孫及家庭教育典範的《顔氏家訓》,今有“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家書》。我國傳統的童蒙教育,尤其注重品行教育,蒙學教材中就有不少相關典籍,如《弟子規》《增廣賢文》《朱柏廬治家格言》等。《朱柏廬治家格言》中“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莫貪意外之财,勿飲過量之酒”“見富貴而生谄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态者賤莫甚”等話語,對今人而言仍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古人之所以注重人的品行教育,注重家規家訓,是因為懂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一點一滴的教育、培養、規範以及耳濡目染的熏陶,便是對一個人的塑造過程。這種塑造的最終體現便是教養。教養是一個人骨子裡的東西,是一個人靈魂的樣子。一個人的教養是做不了假的,舉手投足,纖毫畢現。重視國民的教養,實際上也就是在塑造民族之魂、國家之魂。
做人要誠實、善良,不能撒謊,不許罵人,不準拿人的東西、占人便宜;要公私分明;人窮志不能短;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出門穿戴要整潔;對人要有禮貌、講和氣,等等,曾經是許多家庭(無論貧富、無論城鄉)的家規家訓。在物質極大豐富、機遇無處不在、人的欲望不斷增加的今天,強調、恪守這些做人的準則,則更為必要。否則,人的各種貪欲就會像被打開的潘多拉的盒子,紛紛出籠,難以遏制。當今社會粗鄙橫行、道德淪喪現象,便是教養缺失的惡果之一。比如,粗鄙語言登堂入室,弄虛作假風氣難轉,僞劣産品泛濫成災,詐騙偷盜防不勝防;比如,做人不正、行為不端、投機鑽營、恃強淩弱、谄上欺下、損公肥私、貪污受賄、腐化堕落,官場醜聞頻發,民間戾氣加重……人的品行之堕落與飛速發展的經濟及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形成反差,不得不令人深思,我們的優良傳統哪兒去了?
如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味道濃了
教育問題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客觀地說,當今家庭對孩子的養育與教育是相當重視的。特别是年輕一代父母,受過高等教育者所占比例比50後、60後父母要多得多,他們很注重對孩子的科學養育、智力開發與全面培養,不惜财力、物力、精力對孩子進行胎教、早教,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技藝班,背古詩、學樂器、跳芭蕾,學音樂、繪畫、體育、外語、奧數等。不容否認,其中,不少父母是想讓孩子多些興趣愛好,提升自身品位,讓未來的生活更豐富多彩,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或多或少都帶有明顯的功利性: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孩子将來能上好幼兒園、好學校特别是名牌大學而奮鬥。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前段時間正辛苦陪伴上小學的孩子,為通過古筝演奏的最高級而努力。她說,沒辦法,為了孩子将來上好學校能加分啊。好在其女對學古筝還不反感。但現實中,不少參加這班那班的孩子,實際上成了父母實現個人願望的工具,本人并無興趣,屬于被逼無奈。這樣的家庭教育也許确實增長了孩子的競争技能與本領,但不一定能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快樂的人。
當然,許多要求對當今的許多父母而言也過于苛刻,因為他們本身對這些問題都可能渾然不知,又如何要求其言傳身教于子女?
學校的主要職責是教書育人。但在當今學校,學生是很難學到做人、與人相處、扮演社會角色、家庭角色知識的。再者,看看當今的高校與學術界,考試抄襲,論文剽竊、項目造假之事已非個别,剽竊、抄襲、造假者中,不乏教授、博導乃至院長、校長,至于學生“操刀”寫論文寫書做科研項目、導師挂名之事更是司空見慣。教書育人者尚且如此,如何指望其能培養出真誠守信、品學兼優、有教養的學生?
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可低估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的修身養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培育一個有教養的人,無疑需要十數年或數十年時間;而有教養的國民的形成,可能需要幾十年、上百年時間。教養是修于内而形于外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對教養形成的作用固然重要,但社會環境的力量也不可低估。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個有教養的人是否能在社會立足,受人尊敬,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對社會群體而言是有導向作用的。國人教養缺失,與當今社會風氣特别是官場風氣不正有很大關系。當今社會價值觀扭曲,拜金主義盛行,人為物役,唯利是圖,美醜颠倒,與官場風氣不正脫不了幹系。身居高位者争權奪利,以權謀私,賣官鬻爵,貪污腐化,谄上欺下,不僅污染了官場,也毒化了世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堅決反腐,顯然對淨化黨風政風民風起到了顯著作用。但這還不夠。沒有法律與制度的強力制約,人性惡是遏制不住的;沒有春風化雨式的教育滋養,人性善也難以生長。(記者 趙蓓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