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獨自往返20公裡上下學,給全家人洗碗、拖地,這樣的家務勞動落在一個8歲女孩身上是否過重呢?上海闵行區的胡先生就發現,他的前妻黃女士就讓他們的女兒苗苗承擔這麼多的家務勞動,不過,黃女士卻認為這是一種培養孩子自主意識的教育方式。胡先生和黃女士僵持不下,于是胡先生隻好一紙訴狀将自己的前妻告上法庭,要回孩子的撫養權。
苗苗的父母于2015年離異,苗苗一直跟随父親胡先生生活。後來,苗苗的母親黃女士跟一名外籍男子再婚。2018年,黃女士找到胡先生,說可以帶苗苗出國讀書,想要回孩子的撫養權。
2018年,黃女士與胡先生達成協議,苗苗開始跟随黃女士生活。但是,胡先生卻發現,苗苗并沒有跟母親出國讀書,而是在國内讀了小學,并且生活狀況并不太好。胡先生稱有一次老師直接跟他說,以為小孩是孤兒。
原來,根據老師反映,苗苗上學後,幾乎都是獨自往返20公裡上學和放學,并且在家裡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
苗苗的語文老師表示,苗苗就說在家要洗碗。她說要很多時間的,洗一水池。爸爸吃的,媽媽吃的,還有弟弟吃的都要洗的。
苗苗的班主任告訴記者,苗苗母親說冬天的衣服也苗苗自己洗。班主任向苗苗媽媽表示她太小了,如果讓她洗襪子,洗小手帕,或者裡面的小衣服,這種教育方式非常好, 但是孩子畢竟太小,才一年級,怎麼能搓得動那麼厚重的衣服。然而苗苗媽媽說她不管,這麼髒,洗衣機洗洗不幹淨,她是不會給她洗的。
對此,黃女士承認确有其事,不過她表示,這隻是一種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黃女士稱,(苗苗)奶奶就覺得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都應該給孩子,任何孩子想要的東西都應該滿足孩子,那跟我們年青這一代的人是有代溝。
黃女士現任丈夫則表示,按照中國人想法應該不會舍得讓自己的孩子做這些家務,但他覺得從小培養自理能力是大多數中國孩子需要培養的事情。
胡先生認為,苗苗并沒有得到黃女士妥善的照料。于是,向法院提起訴訟,要回孩子的撫養權。但是,案件一審,卻因證據不足而敗訴。随後,胡先生重新搜集證據,向上海市一中院提起上訴。
二審法官調查發現,黃女士一家從2017年起,就一直領取低保,并且無法提供其他的收入證明。所以這種情況下法院有理由懷疑黃女士夫妻是沒有能力來繼續對孩子進行撫養。
2019年10月23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涉及撫養權的上訴案件作出了二審宣判:一、撤銷一審民事判決;二、胡先生、黃女士婚生女苗苗自判決之日起随胡先生共同生活;三、黃女士自2019年11月起按月支付苗苗撫養費人民币250元,至苗苗18周歲時止。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劉晨 攝像:沈佳俊、林羨德 )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