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不時不食”?此語出自《論語.鄉黨第十》,“齊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脍不厭細,食情而錫。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這就是《論語》中孔老夫子對于飲食“講究”的概括,其實也可以把它簡單總結為兩部分:1,材質不好的食材,不要吃;2,不是時令季節的蔬菜,不是當季的,最好不要吃。
好,第一部分,不好的食材,比如說品相不好的、不新鮮的、甚至是變質的食材,不要吃,這個就不要多解釋了;第二部分,不是應季的食材,不是這個季節的,更不要吃,即所謂“不時不食”。而我們下面要介紹的,就是這一塊。
“不時不食”,不是時令蔬菜不要吃,應季蔬菜有哪些?11張圖片全包括
其實“不時不食”這個說法,也沒有太确切的出處,早在“黃帝内經”裡就已經有記載了,大家所熟知的,是孔子說的那段話。其中的精華在于:“不時不食”,是在告誡人們,關于“吃”的這一塊,一定要順應天道,不是當季的蔬菜,就不要吃,吃了,就違背了自然之道。
按照古時候的“陰陽氣化論”,包括蔬菜在内的各種植物,它們都是有着自己本該有的生長時節和生長周期的,這是它們的自然生長規律,違背了這個規律,按照現在的通俗說法,那就是“沒營養”了,對人來說,那就是對人身體不好了。
舉個例子來說,夏天的白菜看似鮮亮翠綠,但營養遠低于冬天的白菜;而冬天的西紅柿,看似個大鮮紅,但營養遠低于夏季的西紅柿。這類食材,違背了本身該有的屬性,那就是“春生夏發,秋收冬藏”的寒熱消長規律,在不該生長的季節,它長出來了,這樣的食材就不該吃,這就是“不時不食”。
如果再用通俗的話來解釋,就拿西紅柿來說吧,不是當季的西紅柿,一口咬下去,無論是口感還是味道,都沒有夏季西紅柿的那種軟糯和酸甜,大白話說就是“沒有西紅柿味兒了”,大家想想,本該有的味兒都沒了,這個蔬菜能好到哪裡去?
有一點大家要明白,古人說這個話的時候,隻是一個歸結,一個诠釋,但畢竟古代沒有現在的所謂“高科技種植”,沒有大面積的“蔬菜大棚”,所以反季節的蔬菜很少。但是現在呢?可能你稍微一不注意,你就會吃到反季節的大棚蔬菜,你稍不注意,就和“不時不食”背道而馳了,仔細想想是不是?哈哈。
所以,這也是想起來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不時不食”,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具體到當季的蔬菜,到底都有哪些呢?估計大部分人還是不知道的,除非是上了歲數的人。原因很簡單,當季蔬菜和反季節的蔬菜,你經常混着吃,你哪知道“真假”啊?除非有人給你科普。好,下面就是要給你科普的東西了。
下面給大家放上11張圖片(2、3月份的是合并在一起的),圖片裡,标注的都是時令蔬菜,并且具體到每一個月份,大家以後買菜,對照着圖片裡的蔬菜購買就行。另外說明一下,畢竟是科普:圖片裡的蔬菜,可能不是非常全面,但是基本上把常見的、大衆化的蔬菜都标注進去了,這就足夠用了。
一月份的時令蔬菜
二三月份的時令蔬菜
四月份的時令蔬菜
五月份的時令蔬菜
六月份的時令蔬菜
七月份的時令蔬菜
八月份的時令蔬菜
九月份的時令蔬菜
十月份的時令蔬菜
十一月份的時令蔬菜
十二月份的時令蔬菜
寫在最後
上面說的這些,關于“不時不食”這一塊,我還是建議大家一定要多看看,多理解,沒什麼壞處。這裡,可不要小看了咱們古人的養生智慧。
另外,資料收集、整理不易,如果有感觸,覺着有用,盡量轉發給家人及周圍的親朋好友吧,我覺着,這比什麼禮物都珍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