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經常誇的孩子真的會更優秀嗎

經常誇的孩子真的會更優秀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2:24:52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那些總是被父母嘲諷、打擊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個高贊回答是:自卑、敏感、不敢愛别人,也很難愛自己。

01 父母的否定讓孩子抑郁

風靡全球的心理學暢銷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翁蛤蟆先生富有、熱情、時尚,而且酷愛冒險,過着讓别人羨慕的生活。

然而,他卻在一些變故之後,變得消沉,邋裡邋遢不出門,到了夜晚就窩在沙發裡痛哭。他對朋友傾訴自己感到一點價值都沒有,生活一團糟。

為了走出困局,他去看了心理醫生。經過治療,他發現自己最大的痛苦竟是源于童年時父親對他的打擊。

從小打大,不管他做了什麼,父親最愛這樣批評他:不準這樣做!你看起來太蠢了!回你的房間去,不許出來!

經常誇的孩子真的會更優秀嗎(經常被誇和不被誇的孩子)1

談及父親,高大的蛤蟆先生頓時像小孩子一樣嚎啕大哭。

父親的負面語言就像一顆惡毒的種子,讓蛤蟆先生原本陽光的性格變得脆弱、自卑和抑郁。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像蛤蟆先生的父親一樣,奉信“打擊教育”,認為孩子需要被敲打,而不是被鼓勵,但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語言打擊,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02 父母的否定讓孩子痛苦

綜藝《少年說》裡一個片段很紮心,女孩在屏幕前含淚喊出:“我永遠不會原諒我媽媽!”

她哭着對媽媽說:我知道别人很厲害,但是我一直在努力,你為什麼就是看不到?為什麼總是要這樣子打擊我?

聽到女兒的話之後,台下的媽媽依然固執地回應:我打擊你,是為了不讓你飄,我是為你好。

女孩回應說:我說了我不适合激将法,你們老是打擊我,然後我會覺得自己很差勁。

但媽媽卻依然堅持她自己的那套“育兒觀”: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一下。

最後,女孩隻能絕望地哭着離開了。

經常誇的孩子真的會更優秀嗎(經常被誇和不被誇的孩子)2

相似的場景還發生在綜藝《高能少年團》的現場,選手羅聞章依靠超快的做題速度和出色的現場表現赢得第一名。他滿懷期待地渴望得到家人的肯定,卻發現媽媽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己表現得很差勁,頂多就是運氣好。

聽完媽媽的評價,羅聞章頓時洩了氣,把頭埋在抱枕裡一言不發。

《非暴力溝通》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曾說: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有時,語言卻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長期被父母負向激勵的孩子,内心都有一個自卑、脆弱的角落,在那個角落裡藏着無法訴說的痛楚。

這些傷痛,要麼讓孩子自卑,唯唯諾諾尋求他人的肯定,要麼讓孩子叛逆,用盡全部的力量來反抗父母。

03 用鼓勵和認可,點亮孩子的人生

尹建莉曾在書中分享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5歲女孩無意間尿床,被父母打罵斥責、言語羞辱。孩子背負着沉重的心理負擔,成年後也沒治好尿床的毛病。為此,她不敢去外地上大學,不敢談戀愛,甚至沒辦法正常生活。

而同樣遭遇孩子意外尿褲子,一位來自江西的媽媽卻用鼓勵和認可,讓孩子順利度過了辍學危機。

五年級的女孩妞妞因為老師檢查作業拖堂沒來得及上廁所,在教室尿褲子了,被老師和同學發現後,她跟家人說不想上學了。

媽媽把狼狽的妞妞接回家,讓她洗了個熱水澡,換上新衣服,然後把女兒擁入懷中,輕聲說:

“媽媽相信你不是故意的,難受的事情過去了,現在你是安全的。”

經常誇的孩子真的會更優秀嗎(經常被誇和不被誇的孩子)3

她耐心等孩子傾訴完,還跟孩子分享了自己生産後不小心在超市尿褲子的經曆。

妞妞原本以為會被媽媽責罵,卻得到了媽媽的安慰和理解,崩潰的心情得以釋放,順利在媽媽的幫助下重返校園。

同樣的事情,父母用不同的方式應對會換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想要孩子快樂成長,不妨把“你真笨”換成“我看到你在努力”;

把“你太蠢了”換成“你沒有問題,你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用持續的鼓勵和認可,點亮孩子成長的道路。

有人說,世上最神奇的不是任意門,而是家門,打開家門就已阻斷一切的煩惱與憂郁。

經常鼓勵孩子,能喚醒孩子心中的自我認同感,讓家變成溫暖的港灣,保護孩子安全快樂地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