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認知障礙的反常行為

認知障礙的反常行為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9 17:14:06

來源:【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内科主任、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教授 喬立豔

本報特約記者 蔣銳

近期,英國查爾斯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倫敦國王學院聯合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輕度行為障礙(MBI)可預測認知障礙風險。該研究涉及8000多名年齡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并在線上評估了他們的行為變化和認知功能。研究結果發現,男性在晚年生活中出現的行為變化,包括淡漠或有錯誤的思維和看法,都會導緻其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比女性更快。

認知障礙的反常行為(五類行為預測認知障礙)1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教授喬立豔告訴《生命時報》記者,MBI是一個相當新穎的概念,主要包括五類症狀:冷漠或社交退縮、情緒失調、比平時更易沖動、不适當的社交表現、知覺或思維内容異常。

“有認知障礙的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現輕度行為障礙。”喬立豔表示,老年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異常行為,很少是精神問題,多半是由認知障礙引起。比如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症,通常表現為記憶力下降以及計算、溝通、判斷能力下滑等;同時,80%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會出現冷漠、抑郁、易怒或攻擊行為。

“輕度行為障礙和認知障礙都是由大腦疾病引起的,早期這些症狀往往比較局限,後期會彌漫擴散至整個大腦,損傷廣泛的大腦皮層。”喬立豔強調,行為和認知具備提示大腦疾病的功能,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有效治療,二者最終都可能會發展成整個大腦半球萎縮和全面的認知功能下降。

人腦所涉及的認知功能範疇極其廣泛,包括學習、記憶、語言、運動、思維、精神、情感等,因此,預示認知障礙的表現也是複雜多變、難以定性的,這些表現可單獨存在,多數情況相伴出現。除上述輕度行為障礙的5個表現外,睡眠過程中突然大喊大叫,并伴随強烈的肢體活動,如捶床、攻擊人等,也被視為預示認知障礙的常見表現。

喬立豔認為,中老年人異常行為的出現應引起身邊人的警惕,提前采取必要手段或方法能有效控制認知障礙,防止其進一步加重。日常生活中需做到以下4點:

找準病因,及時就診。提示認知障礙的神經性行為很多,可能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如神經性疾病或腦血管病。因此,發現疾病苗頭,應及時找到真正的病因,進行後續的有效治療,遏制進展速度。

盡量選擇包容性治療。若患者未出現威脅自身或他人安全情況,出于安全考慮不建議立刻用藥,抗精神病藥用在認知障礙患者身上有一定風險。

配合治療,堅持用藥。當改變環境、減少精神刺激不能有效緩解認知障礙時,必要時要服用一定的抗焦慮、抗抑郁藥物,而且不能因為短時間内沒看到療效就私自停藥。

精神上給予更多關懷。當患者出現冷漠、攻擊人等異常行為時,家人及照護者要給予更多關懷,帶患者出去散散心,或進行适當運動鍛煉,使患者精神愉悅、心情舒朗,可有效改善精神症狀。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