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相忘江湖,不如點擊上方“嶽麓書社”關注
國學日課
老 子
導 讀
此章為王弼本第三十七章,可分兩個層次來理解。
第一層講侯王與道的關系,即前三句所論。侯王治理社會,要遵道而行,百姓才能歸化,侯王并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尤其是主觀喜好來治理社會。這就表明,老子的社會治理思想中暗含有尊重社會客觀法則的意思在其中,隻是他沒有明确、清晰地闡述這一道理而已。
第二層講侯王守道、萬物自化的過程中出現的“欲作”現象如何克服的問題。老子對欲作的解決方法是“以無名之樸”來鎮撫之,這一方法是否有效,老子的答案是肯定的。申而言之,對于社會生活中很多人偏離正道的現象,老子認為隻能用道來加以安撫,并不能采取額外的、不合道的方式來處理。正如社會中出現偷盜甚至搶劫的惡劣現象,統治者并不能一味地依靠嚴刑峻法來制止,而隻能從良序的政治秩序治理,社會分配的正義等合乎道的方式來安撫,最後消除這些不良現象。因此,老子提出的“以無名之樸”鎮之的方法,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是治本的方法。
“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1。侯王若能守之2,萬物将自化3。
化而欲作4,吾将鎮5之以無名之樸6。無名之樸,夫亦将無欲7。不欲以靜8,天下将自定9。
注
釋
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此句第一次明确地揭示了道統一“無為”與“無不為”的矛盾關系,實際上是以拟人的方式,從“用”的角度揭示了道法自然的特征。
2守之:即守道。之,代指道。
3自化:自動地歸化于王道之秩序。
4欲作:各種不合乎道的要求産生或興起。
5鎮:安也,撫也。
6無名之樸:道之别名也。
7夫亦将無欲:即指無名之道不會引起各種新的欲望的産生。
8靜:歸根曰靜,合乎道序之要求,非現代漢語中一般意義上的安靜。
9自定:自然而然回到道的秩序上來,故有常也。
譯
文
道恒常地表現為無為而其最終結果是無所不為。侯王如果能堅守道的法則,天下萬物都會自動地歸化于道序。
萬物歸化道序的過程中出現欲望興起的現象,我還是用無名之道來加以安撫。無名之道,是不會引起新的欲望的。沒有欲望而後就能歸于道序的安靜,這時天下萬物最終又回歸到安定的狀态。
本解讀摘錄自嶽麓書社
“古典名著普及文庫”《老子》
原文 導讀 注釋 譯文
精裝盡享版,閱讀無障礙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購買
每天三分鐘,輕松懂國學。
今天是你堅持學習的第幾天?
朋友圈或者在文末留言
來打個卡吧!
公衆号: 嶽麓書社
覺得今天的推送還不錯?
順手關注一個呗!
(長按識别左方二維碼即可~)
▼點擊“閱讀原文”重溫【國學日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