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自1995年成立以來,八一隊進入總決賽11次,其中5次與廣東在總決賽相遇。
但時至今日,從未缺席季後賽的常客,隻剩廣東。
1950年,賀龍元帥提議組建八一男籃,當時八一男籃叫全軍籃球隊。
後來肖華将軍問隊員們:“叫解放軍隊好,還是叫八一隊好?”首任教練唐寶堃說,還是八一隊好。
全軍籃球隊正式更名為八一隊。
八一男籃成立初,全隊隻有10人。
條件非常艱苦,即使生病也堅持訓練,否則分隊比賽人數會不夠。球員每人一套球服,連号碼都沒印,隻能在用粉筆在背寫号碼。
▲50年代,八一男籃代表國家隊出訪東歐
1952年夏,波蘭國家籃球隊訪問中國,這也是八一隊第一次與外國球隊進行比賽。
當時中國還沒有國家隊,唐寶堃、張子沛帶領八一隊迎戰波蘭男籃。
波蘭是當時的世界男籃前五,八一隊敢打敢拼,僅以1分之差輸給對方。
▲八一男籃與波蘭隊比賽,圖中為餘邦基
1953年,全國四項球類比賽前,賀龍元帥對八一隊說,你們如果能赢其他球隊30分以上,我封你為“絕對冠軍”。
結果八一隊斬瓜切菜,每場比賽至少都赢30分。由于八一隊的出色戰績,後來賀龍元帥指定讓八一隊代表國家隊出戰。
▲1957年八一隊獲得全國甲級聯賽冠軍
1958年,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成立。首任主帥是八一男籃教練張子沛。
首批隊員12人中,八一隊就占據了5人。從那時起,八一男籃撐起國家隊的半壁江山。
70年代,籃球元帥餘邦基一手挖掘培養了在中國籃球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兩個人——穆鐵柱和鄭海霞。
▲穆鐵柱與美國隊球員拼搶籃闆
1979年4月,巴托率領由10所大學組成的美國男子籃球明星隊訪問中國,國家體委安排八一男籃代表國家隊出戰。八一隊兩場全勝。
*70年代,代表美國參賽的球員全部由大學生球員組成
不提穆鐵柱在亞洲所向披靡,所有和八一隊比賽的球隊,都要派兩個人專門盯防穆鐵柱。穆鐵柱每場比賽至少會得二三十分。在一場與蘇州隊的公開比賽中,他更是一人砍下80分!
當時擁有穆鐵柱的八一隊讓國内其他球隊妒忌到了一個境界。據說有一年聯賽打完了,多支球隊集體聯名向國家體委反映,說穆鐵柱和馬占福有巨人症。結果當然是沒有。
▲1960年八一隊獲得全國甲級聯賽三連冠合影
1980年開始,八一隊老中青三代完美結合,可謂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1980年至1987年全國男籃甲級聯賽的冠軍——都是他們的。
▲八一隊的好球員好教練——王非
王非在1979年入伍加入八一青年男子籃球隊,退役後成為八一男籃主教練,并帶隊連續6個賽季赢得CBA總冠軍。
1989年,北京,第十五屆亞錦賽中國隊以102:72大勝韓國隊,奪得冠軍。
韓國隊的黃金後衛許載賽後說:是王非一人打敗了我們。
▲“小李飛刀”李楠
八一男籃60年歲月中,42次獲全國冠軍。其中8個CBA總冠軍,7個全運會冠軍。
他們有太多太多榮譽。
2001年,王治郅遠赴NBA;03-04賽季結束後,“眼鏡蛇”範斌退役,成為一名解說員。
04-05敗給廣東無緣總決賽後,“戰神”劉玉棟選擇了退役。
劉玉棟是CBA曆史上唯一一個單賽季獨攬“聯賽最有價值球員”、“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和“得分王”三大獎項的球員。
2006年4月,王治郅回國,他與“拼命三郎”張勁松聯手摘取了自己第八個總冠軍。
早期八一稱雄的那個時代,季後賽賽制是2-2-1,為了限制八一,1-2-1-1賽制應運而生了。
明白什麼意思嗎?因為前兩個主場八一都能穩穩拿下,到了第三場對方已經被打得沒有信心了,所以容易造成大比分是3:0收場。
對了,就算到現在,CBA曆史上也沒有球隊在0-2落後的情況下逆轉。
衆所周知,八一隊是整個CBA唯一一支沒有外援的球隊。
1996-97賽季開始CBA大規模引進外援,據說也是為限制八一過分強大的表現,八一男籃得天獨厚的優勢漸漸被蠶食。
八一獨有的入場禮
場景拉回現在,八一隊已經連續5年沒進過季後賽了。
去年CBA的7條新政,其中有一條算是對八一隊的照顧——
全華班與非全華班比賽,外援上場時間從上賽季“4節5人次”,縮減至“4節4人次”。
有人說八一隊是軍人鐵血的堅守
有人說八一隊是中國籃球傳統與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人說八一隊是被加以保護的舊體制
但無論何時,隻要想起八一籃球
那就是一段屬于中國籃球的熱血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