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和于謙)
在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裡,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又可能是八大胡同董事長、大登殿裡澡堂子跑堂、八大鐵帽子王中的綠帽子王……這隻是相聲演員慣用的、善意的砸挂,沒人會當真,但事實是,于謙的父親到底是誰?确實引起了關注。
前些年于謙來天津圖書大廈做新書《玩兒》的發布會,筆者曾與于謙聊過一次。記得那天他穿着一件黑色潮牌T恤,手裡把玩着一串星月菩提。他談到自己到底算不算天津人——他的父親于莊敬出生在陝西西安藍田,他是陝西人;他出生時父親母親都在大港油田工作,現在父母退休後也留在大港安享晚年,他也是天津大港人;他的母親翟顯華是北京人,他從生下來就在北京姥姥家長大,小學、中學、戲校、參加工作都在北京,所以他也是北京人。
(于謙的父親母親)
于謙的母親翟顯華和父親于莊敬是同行,後來在大港石油管理局辦公室任副主任。于莊敬、翟顯華夫婦生了三個兒子,于謙是最小的,老大、老二都在石油行業工作。
于謙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積水潭醫院,父母給他起這個名字,希望他“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于謙出生幾個月後,翟顯華下放到石油部機關在湖北的幹校,于謙留在北京姥姥家。母子再相見,于謙已經一周歲了。緊接着,翟顯華也調到大港油田。當時大港油田條件艱苦,于謙一直在北京姥姥家長大,上小學也是在姥姥家,寒暑假的時候就回天津大港。
謙媽喜歡唱歌、滑冰,于謙遺傳了媽媽的基因,小時候嘴甜能說會道,外号“小蜜罐子”,語言天賦很高。他善良膽兒小,在大港宿舍看露天電影時一有鬼子進村燒殺搶掠的鏡頭,就捂住眼睛不敢看。他愛唱歌,上小學時參加了少年合唱團,所以後來他上台唱《假行僧》,和栾樹、周曉鷗、景崗山唱《怎麼辦》,搖滾範兒完全沒毛病。
(于謙和父親)
上初中時于謙成績不好,北京市戲曲學校相聲班招生,于謙很想去。母親希望于謙能多讀幾年書,上大學,但父親認為孩子有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值得肯定,同意讓于謙去試試。于謙參加考試,唱了三首歌,當場就被錄取,畢業後分到北京市曲藝團。
再後來于謙又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大專班,參演了一系列電視劇,其中最有名的是王朔、馮小剛、馬未都、趙寶剛等人策劃的《編輯部的故事》和《海馬歌舞廳》。另外還有一部,是汪洋策劃拍攝的電視劇《馬三立》,他在裡面飾演相聲大師趙佩茹。
于謙在北京市曲藝團的時候,正趕上相聲幾乎淡出大衆視野,這對每個從業者來說都是沉重打擊。2000年前後,在全體相聲演員的努力下,曲藝團終于發不出工資了。名義上于謙能掙400多塊錢工資,實際上扣除因遲到、請假等原因的罰款,拿到手一個月就剩一塊多錢。為了謀生,于謙演小品、話劇,當主持人,拍電影、電視劇、廣告,什麼活兒都接,什麼錢都賺。
(于謙愛唱歌)
就在這一年,北京某郊區一次露天廣場演出,于謙與郭德綱偶然組成搭檔,兩人第一次合作,表演傳統相聲《拴娃娃》。2004年,于謙正式加入德雲社,自此與郭德綱結為固定搭檔,一直到現在,13年的時間,彼此再沒跟過别人。
于謙和郭德綱在性格上彼此互補。于謙除了抽煙喝酒燙頭,更喜歡小動物。上小學一年級時,他路過車公莊橋旁邊的官園花鳥魚蟲市場,形态各異的鳥兒讓他走不動道兒。從那時起他愛上了玩鳥兒。1990年前後,于謙每天必去鳥市,和那兒的朋友聚會侃山,學了不少能耐,也熟悉了很多動物的習性。如今在北京市大興區禮賢鎮柏樹莊村,于謙搞了一個私人動物園,常常請朋友過來喝茶聊天,看看那些動物,陪着它們。老北京的物件——鳥籠、核桃、手串、葫蘆,于謙也收藏了很多。
(于謙喜歡動物)
而郭德綱除了工作之外,隻要有時間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研究相聲,研究地方戲,寫字畫畫。但兩人也有共同點——相聲,這對他們來說都是最大的愛好。
平時沒事時于謙總來大港,以前也喜歡去天津沈陽道文玩市場淘寶。有一回,他在沈陽道搜羅到兩張鳥籠子的零件——金銀器世家“前門張”的蓋闆,銅蓋闆上刻着八仙,兩張一模一樣。可是給這兩張蓋闆配合适的籠子太難了,得配倆一模一樣的,年份還得差不多,還得配上像樣的鈎子、罐子,這就難了。(文:何玉新)
(郭德綱和于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