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圓時燈正新,滿城燈火白如銀”。正月十五鬧花燈的傳統已經延續了千年,而在被稱作“南國燈城”的自貢,人們對于燈會的喜愛之情更勝。年前一個月,燈會便在人們的期望中徐徐展開,成了自貢人吃過年飯後的必備節目。人們一邊觀賞着燈火美景,沉浸在濃濃親情中,一邊享受着與親人團聚的融融樂趣。
李江珂,土生土長的自貢女孩。從兒時騎在父親肩頭的好奇驚訝,到大學畢業成為燈會解說員時的如數家珍。也許彩燈會随着時代的主題變換容妝,但璀璨的燈光下閃亮的鄉戀與親情,卻在任何時代都燃燒不盡。
自貢自古不乏手藝精巧的制燈人,他們沿襲明清古老的制作工藝,一路不斷發展衍變,彩燈的樣式與規模也随之不斷壯大。既有十二生肖主題向傳統緻敬,也有尋找中國夢想的時代樂章。即使延伸到全國其他地方的燈會,其中必有一兩個是自貢燈匠。
在自貢,人們制作彩燈的材料花樣百出,諸如陶瓷餐具、玻璃藥瓶、綢緞布料等等。這些取自生活卻又讓人意料之外的材料,不僅栩栩如生的表現了彩燈的華美,更是将工匠的智慧與技巧發揮得淋漓盡緻。
如今,燈會也肩負起寓教于樂的使命,可以看到越來越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題材,例如四書五經、曆史典故。孩子們可以親手參與制作,在花燈上繪制自己喜愛的圖畫,随後點亮自己的夢想之光。
每年燈會,都會有很多家庭選擇在彩燈下拍一張全家福,這是父母将孩子留在身邊的方式,孩子也借此默默送上感恩和祈福。這些彩燈見證了太多無言的情感表達,等到新顔化作舊景,一張張全家福串聯起來,無不讓人熱淚滿襟。
對自貢人而言,他們從小就可以幸運的遇見各式花燈的璀璨,而全國其他地方的孩子大多隻能依靠一隻燈籠度過元宵告别新年。但無論是哪種形式,傳統文化都借着年味傳承到每一個孩子幼小的心靈中,讓他們在花燈的好奇中多了一份對年節的堅守和期盼。
花燈啟迪了孩子的童年,讓他們對世界充滿新奇和向往。可是,等到他們長大後,一頭是獨闖天下的輕狂夢想,一頭是時不我待的報謝親恩,兩端的角力讓人難免糾結失衡。但每當融入熱鬧的燈會中,一切的矛盾都會消散,仿佛在短暫的歡愉裡回到了童年的舊時光。
每座城市都有一個讓人念念不舍的地方,自貢作為一座燈的城市,自然有一盞燈點亮在遊子的心中。每逢年節将至,萬家燈火初上,總有一種急切催促自己日夜兼程,指引着他們奔赴團圓。元宵作為過年的最後一天,點燈不僅是最後的慶賀,也絢麗多彩地照亮了新的一年。
--------------------------------------------------------------
◆想了解本期節目更多信息,請添加二更君ergengjun
◆點擊“訂閱”二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