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講堂:神秘調味料——木姜子
在我國貴州地區,有句民謠:“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貴州人喜歡吃酸食,擅長用米湯釀造酸湯,烹調菜肴,形成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用酸湯烹制成的酸湯魚,更是貴州人最愛。作為“黔系菜”代表作的酸湯魚,味道酸辣可口、香氣沁人心脾、口感鮮嫩爽口,讓人胃口大開。第一次嘗試酸湯魚的你,被深深吸引住的,也許不是它的酸味,而是它獨特的辛香氣味,這種香味的來源,歸功于裡面神秘的調味料——木姜子。
木姜子可以說是酸湯魚中的靈魂,不僅具有去腥增鮮的神奇作用,還能散發出檸檬、花椒和姜的混合清香,賦予酸湯魚獨特的口味。木姜子又名山姜子、山胡椒,來源于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果實,常生長在溪旁、坡地或雜木林緣,每年8-9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幹後即可使用。貴州地區山多雨多,氣候潮濕,水土寒涼,不時瘴氣彌漫,容易引起胃寒嘔逆、脘腹冷痛、寒濕郁滞、食欲不振等不适,木姜子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健脾、開胃消食的功效,能緩解寒濕之邪引起的種種不适,貴州人常用木姜子作為驅寒避濕的藥食,充分體現其養生飲食的智慧。除了内服,木姜子還可以炒熱外敷,治療關節冷痛,或者搗爛外敷,用于瘡瘍腫痛等證。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木姜子中含有的檸檬醛、檸檬烯、香茅醛、芳樟醇等揮發油成分,既是藥效成分,也是木姜子香味的來源,所以,用木姜子提取而成的木姜子油,也可作為調味料使用。
今日推薦——酸湯鲈魚
材料:
鲈魚1條,檸檬半個,大番茄2個,鮮冬菇100克,金針菇100克,木姜子15克,木姜子油1茶匙,蔥(花)、胡椒粉、花生油、食鹽、料酒少許。
做法:
(1)鲈魚洗淨起骨,剩下的魚肉切片,用胡椒粉、花生油、食鹽、料酒腌制魚肉片。
(2)金針菇洗淨;檸檬切片;番茄洗淨切塊;鮮冬菇洗淨切絲。
(3)熱油起鍋,下鲈魚骨煎香,然後加入适量清水和檸檬片熬湯。另起一鍋,翻炒番茄、鮮冬菇和金針菇。
(4)魚骨湯大火燒開後,加入剛剛炒好的蔬菜,小火再煮約20分鐘,最後加入魚肉片和木姜子、木姜子油,關火,再撒上食鹽和少許蔥花即可。
欄目特約養生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
專家點評:
最近一段時間廣州天氣難見陽光,以陰霾天氣為主,容易出現疲倦乏力、食欲變差、腹脹胃脹的不适,而木姜子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健脾的功效,是對抗陰霾寒濕天氣的極佳食材。再調配酸湯醒脾開胃,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本期當值藥師:
向俊,廣東省中醫院臨床中藥師,中藥學碩士。擅長:中藥藥物咨詢,包括常用中藥煎煮服用方法、配伍禁忌、合理用藥咨詢,常用中藥飲片鑒别,常用毒性中藥研究,中成藥用藥咨詢等。
“每日一膳”欄目由南方日報攜手廣東省中醫院聯合推出,根據時令,每天為讀者奉上一道或湯、或菜、或茶的養生膳食。掃一掃二維碼,可上傳養生菜式參與“粉絲靓菜”評選,或請專家團隊為您私人定制養生膳食。
每日一膳出書啦!購買《每日一膳》春、夏、秋、冬系列,微信掃二維碼購書有優惠,更有機會獲得楊志敏教授親筆簽名版圖書。一向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的楊志敏教授決定每售出一套《每日一膳》圖書,即從版稅中捐贈2元給廣東省慈陽慈善基金會幫助眼疾患者恢複光明。
每日一膳,每日一善,讓我們一起健康為樂,助人為樂!
【作者】 嚴慧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南方号~深度~每日一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