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時年46歲的白居易被貶江州(江西九江),由于白居易議論了宰相武元衡被刺一事,認為他越權議事,這在古代是很嚴重。白居易到了江州之後,文風很明顯發生了變化,那是因為思想變化了,以至于作品更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最明顯的一首作品就《琵琶行》,在這首詩中,他用極為深情的筆觸歌頌了一位很卑賤的歌女。
歌女是沒有任何的社會地位,屬于是下九流,可是白居易卻是把自己放在了同等的位置,其中兩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最能夠體現出白居易悲天憫人的情懷,可見白居易在江州很明顯在思想上獲得了升華,而這兩句詩也是脍炙人口,成為了全詩中最經典的兩句,即使是沒有讀過原文,也一定聽别人說過;我們都是同樣的人,同樣是受苦之人,今日相逢何必要去問過去是否相識。
江州的生活很不如意,對于白居易來說,那是人生的低谷,畢竟此前他一直很順,從少年時代就是耀眼的明星,後來通過科舉考試,開始在唐朝的政壇和文壇大放異彩。可是自從被貶江州後,他開始反思,寫下的作品不僅抒情,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譬如另一首《大林寺桃花》,同樣是一首經典名篇。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絕句,從字面上來看的話,好像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隻不過是描寫了眼前所見的景色,歌頌的是一樹晚開的桃花。其實讀這樣的作品,一定要結合詩人身世,還有時代背景。而在前面已經介紹過了,當時白居易正好被貶江州,人生陷入了困境。白居易在這首詩中,其實是講述了很多的道理,告訴了世人他尋找到了新的活法。
被貶的人其實在外地,并沒有多少的權利,所設置的官職是司馬,說白了就是一個閑職,可有可無。正是由于有了更多空閑的時間,白居易經常去外地遊玩,有一天到了山中的一座寺廟,原本春天已經快要結束了,可是山中的桃花,卻是還在盡情地綻放,開出來的花更加豔麗。為此詩人有感而發,在這首詩中,不僅寫出了桃花的獨有的個性,同時也通過對于桃花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于人生的看法。
每年到了四月之後,所有的花都開始在春風中凋謝,沒有了花可賞,但是在深山的寺廟旁邊,卻是有一樹桃花正在春風中綻放,開出來的花雖然并不是很顯眼,可是這裡的花才剛剛綻放。在開篇的兩句中,白居易先是從眼前的景色入筆,然後層層推進,以此來描寫所見之物,寫得不僅細膩,同時也很傳神。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最後這兩句可謂是情景交融,與前面的兩句遙相呼應,融入了詩人對于生命的感悟;我經常為了尋覓春天而苦惱,難以尋覓春色,原來沒有想到春天轉入了這山中,這裡的桃花才剛剛綻放。這兩句其實是另有所指,詩人無非是就告訴了别人,自己盡管被貶到了江州,可是他的生命獲得了重生,他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活法。
白居易是屬于那種天才,還在少年時代就寫下了名篇《賦得古原送别》,成為了無數讀書人的偶像。而在後期被貶的生活中,他又重新思考人生,所以在這首《大林寺桃花》一詩中,他并不僅僅隻是描寫了一樹桃花,而是通過對于桃花的描寫,以此來歌頌頑強的生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