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動一動就大汗淋漓,頭頸汗多,吃點飯、喝點熱水、稍微一活動就出汗,緊張、着急,天氣熱時也容易出汗;
人比較怕熱,汗出如油,顔面、頭發油多,大便稀、粘膩、次數多,沾馬桶,小便黃,舌苔厚膩,發黃,口氣大,能吃,胃口好,
舌胖大,暗淡,苔黃膩,中間舌根明顯,中下焦濕盛
不出汗時人身上容易感覺乏、累、沒勁,活動活動,出點汗,身上反倒輕松了。
原因:
1、濕熱内盛:(1)能量入量太多:飲食不注意:吃太多甜食、油膩食物、長期喝酒等原因導緻體内濕多,代謝不出去,同時,飲食不節制會損傷脾胃,導緻脾胃功能差,脾胃功能差,代謝水濕功能差,也會導緻水濕在體内堆積。(2)能量消耗太少:運動少,現代人多坐辦公室辦公,很多缺乏運動,吃了太多能量高的食物,導緻在體内生濕、生痰,痰濕需要體内陽氣的溫化,好比地上的水濕,要靠太陽光的照射才能消失,人體内痰濕也是,需要陽氣來溫熱消散,運動時能激發體内陽氣,陽氣活躍了,有利于溫化體内的痰濕,運動呢,又能增加體内氣血的循環流動,氣血如果流動性差,會導緻痰濕凝聚在局部,與氣血結合,形成各種良性的增生、腫塊,因此要多運動。(3)濕在體内會化熱,就像沼氣池久了會發酵,人體内也是,産生熱,熱蒸騰濕,就像蒸籠一樣,就會産生很多熱氣,從人體的汗孔,中醫叫“鬼門”出來。
2、陰虛火旺:陰虛火旺有很多表現,典型的是舌紅少苔,容易盜汗,就是睡着了出汗,含有手腳心發燒(熱),心裡煩躁,中醫稱為五心煩熱,午後容易低熱,自己還能退熱,但這種汗多的兼有濕熱的,會有相對複雜的表現。
陰虛火旺,中下焦陰液虧耗的舌苔,中下焦舌苔剝脫,舌暗紅,說明中下焦陰虧嚴重,有熱
(1)陰虛火旺的人,特别是胃火旺的人,容易食欲特别旺盛,很能吃,長期大量肥甘厚味地吃,就像第一種原因裡面講的,體内就生成濕熱了,這種是陰虛火旺在前,濕熱内蘊在後,這種舌苔不典型,多數就是黃膩苔,不是少苔,會有五心煩熱、盜汗的表現;(2)我們動态來看:濕熱内盛的人,尤其是熱重于濕,這個熱會消耗正常的津液,導緻陰虧,濕濁在體内還容易影響津液的輸送,進一步加重津虧,兩者疊加,陰虧久了,就會出現陰虛火旺,這種表現和(1)基本相同,但陰虛火旺在後,那麼哪個在前,哪個更重要,更要解決,因為它是根源。
實際如何分辨和解決:那麼面上面說了出汗的原因,一方面是濕熱重,另一方面是陰虛火旺,虛火蒸騰,為啥這麼說,主要還是看表現,很多人,動則大汗淋漓,舌苔黃膩,怕熱,大便膩、頻、稀,會有盜汗、潮熱、五心煩熱的表現,這就從實際上驗證了這種情況,那有的人汗多,沒有陰虛火旺的表現,隻有濕熱的表現,處理起來就容易很多,可以參考中成藥:藿香正氣散,這個藥說明書說治中暑,祛寒濕,實際熱性不強,濕熱效果也挺好。那如果兼有陰虛火旺,就麻煩一些了,因為去濕熱容易傷陰,養陰清熱容易加重濕熱有的人說用知柏地黃丸,但是光用這個不行,兩個一起用量怎麼掌握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所以,需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處理。
除了以上兩種情況,還有第三種常見的,就是表氣虛:
我們人體體表外圍,有一種保護我們的氣,叫做衛氣,也叫表氣,他們有收攝作用,那如果表氣虛了,收攝不住,那水就容易漏出去,汗液也是水,就像篩子,正常是0.5cm的孔,但是表氣虛,孔變成了1cm,更多的東西就漏過去了,那這種啊,就要益氣固表,當然,光表氣虛,一般不會有那麼多的汗,一般會兼有前面說得濕熱或者陰虛,或者二者,所以不光要益氣固表,還得一起處理,去濕熱,清虛熱。益氣固表大家都知道,玉屏風顆粒可以,有的人跟我反映,玉屏風用了一個月,效果不好,實際上他呢,他還有濕熱,還有陰虛,沒有整體考慮,整體觀是我們中醫一個非常很重要的思想。
那還有,表陽虛漏汗,這種汗不那麼粘,是天氣冷出汗多,出完汗人更冷,手腳冰涼,一般冬季多見,這種是明顯陽氣不足,重點是要補陽氣,這種用上補陽氣的效果很好,桂附地黃丸會用一定作用,但也看具體情況
那以上三種動一動就出汗,吃點飯、喝點水就大汗淋漓的情況大緻就交代了哈,很多時候,都是有兩種,或者三種情況并存,甚至有時還有其他問題,這些都要一起考慮,不然可能效果就不好。
最後關于方子,中醫沒有哪個方子好,隻有說對不對症,用反了,越吃越不舒服,用對了,症狀逐漸就好轉了,所以,不要迷信哪個專家的方子,治哪個病特别好使,一定是對症才好使。那祛濕的藥簡單和大家說說,作為了解學習。(千萬不可以自行抓藥服用,産生不良後果平台和本人不承擔任何責任。)
去濕的藥,蓮子、炒薏米、茯苓、生白術、還有很多哈,都能祛濕健脾。
炒薏米健脾除濕,生薏米清熱利濕消肺膿腫,區别很大
除了健脾祛濕,還有芳香化濕的,藿香、佩蘭、石菖蒲,這類比較燥要注意。
此外,還有清熱燥濕的黃連、黃芩、黃柏,這一類既涼又燥,一般濕熱不是特别重,或者有脾胃虛寒的,一般不用。(有的人會問,濕熱還會有脾胃虛寒嗎?有的人會有!)
養陰、清熱的、固表、止汗的都會用到,太多,不一 一列舉了。感興趣可以自己學學。
作為一個平常人,更多的能做的還是管好嘴,邁開腿,少吃多運動,才能更健康。
本期就簡單說這麼多,一些個人的見解,僅僅作為學習交流之用,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探讨,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想進一步了解的朋友也可私信給我。
(注:視頻中涉及到的中醫知識和藥物僅作為同行及中醫愛好者學習交流,不可以作為用藥的依據,若自行服用,出現任何問題,本人及平台不承擔任何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