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位列三公,當做百官表率”“恭喜大人高升,位列九卿”,類似這樣的話,你是不是常常在曆史劇裡面聽到。
夏朝時即設三公九卿,《禮記》:“夏後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三公到底是什麼?九卿又是什麼?他們都是幹什麼工作的呢?接下來就帶你看看三公九卿到底是什麼官。

李斯
一、三公,即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丞相丞相:掌管一國政事(類似國家總理),協助皇帝治理國家,九卿都是他的下屬。國家的重要戰略方針,不論對内還是對外,都是由丞相提議或參與确定的。
這些國策涉及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生等等方面,也就是說治理一個國家,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丞相。
丞相可以說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在國家政治體系中,丞相隻在皇帝之下。

諸葛亮
太尉太尉:掌管全國軍事事務(最高軍政長官),掌握軍權,管理全國部隊。太尉的權利太大了,不穩定的因素太多,所以太尉不長設,一般都是由皇帝直接掌握軍隊。
太尉直接對皇帝負責,更多是作為皇帝的軍事顧問,制定軍隊的發展戰略方針,戰時分析敵情、制定戰略戰術。
更多地體現在于,官封太尉是榮譽,畢竟是三公之一,有時候,也是對某個人軍事能力的認可。

賈诩
禦史大夫禦史大夫:主要監察文武百官(類似最高檢察院檢察長),輔助丞相管理百官,相當于副丞相。禦史大夫監察全國,上監察皇宮,下監察百官,統領着全國龐大的監察隊伍——禦史。
一個國家,政治是否清明,官吏是盡忠職守,還是投敵叛國;是貪污腐敗,還是兩袖清風,禦史都可以監督、查證。
所以,禦史大夫一定是國家至上、不畏強權、剛正不阿的人才能幹得好。

以上就是三公九卿中的三公,下面你再看看這個九卿都是幹什麼的。
二、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仆、宗正。奉常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你看,九卿之首,這說明我國的封建社會把這個禮看得有多麼的重要。
國家有什麼大的祭祀活動、慶典活動、外賓接待,皇族的婚喪嫁娶、祭祀祖宗等等,一些大的禮儀活動,奉常都可以管。(類似文化建設最高領導)
廷尉廷尉:掌管司法審判。廷尉會根據皇帝的意思修改法律,同時,廷尉也是法律的踐行者。
全國罪犯的重大案件審判和量刑都歸廷尉管。(類似最高法院院長)
治粟内史治粟内史:掌管租稅錢谷和财政收支。負責國家的錢糧稅收的征收和調配,掌握國家的财政支配權利。(類似财政部長)
典客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掌管國家對外國的一些接洽事務,以及各民族之間的事務。(類似外交部長)
郎中令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郎中令掌握的事情比較雜,主要是掌管宮廷侍衛,保護皇上。同時,又是皇帝身邊的近臣,會傳遞皇帝的一些诏谕等等。(類似警衛最高級領導)
少府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及官府手工業。少府是封建社會凸顯皇權尊貴的标配,他隻為皇帝服務,掌管着皇帝的吃穿用度和收入來源。(類似皇帝财務管家)
衛尉衛尉:掌管宮門警衛。掌管着皇宮的安危,保護國家首腦警衛部隊。這個位置非常重要,必然是皇帝的親信之人掌握。(類似首都衛戍部隊司令)
太仆太仆:掌管宮廷禦馬和國家馬政。 除了掌管皇帝出行所用車架,太仆更重要的職掌是兼管官府的畜牧業。(類似總裝備部部長)
宗正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為皇帝管理家族事務的官職,專管皇親國戚。(類似家族族長)
以上就是三公九卿中的九卿,這回你是不是明白點了。

三公九卿
總結一下三公九卿制度的出現和完善,是我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創新和發展。後世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皇權,不斷地在三公九卿制的基礎上去發展和完善。在皇權統治時代,三公九卿即代表了官員權利的天花闆,亦是個人社會地位的天花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