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幫同事修改一篇他寫的産品流程報告,修改了大約半小時之後,氣得想摔手機。案例不合理估且不計,要命的是整篇語句不通,有的甚至算不上一句完整的話,讓人看不明白到底在寫什麼。
有人會說,我又不是作家,不會寫作也沒有什麼關系。其實不然,隻要掌握好寫作的底層的邏輯,是可以運用到各個方面的。尤其在職場上涉及演講、總結、彙報這塊,這些都是需要寫作功底的。如果你給領導看的文字内容結構混亂,甚至驢唇不對馬嘴,那麼你在領導心中的印象也會大打折扣的。
其實比起其他方面的技能,例如學鋼琴、學繪畫等,把文字構成一篇文章,真的是一件成本很低、不需要什麼門檻的事,随時有想法随時記錄下來,人人都可做。
但即使是這樣一件随手可做的事,也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尤其是想要把自己寫的内容讓别人看懂看明白,更要引起注意。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寫作也一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為了寫出結構清楚、語句通順甚至更優秀的文章,在動筆之前,你需要做一些準備功夫,功夫到位,文筆自然就到位了。對此,葉聖陶先生的《怎樣寫作》這本書很好地揭示了答案。
葉聖陶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學家,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祖國的新文化建設和教育建設中。他在語文教學方面研究頗深,這本書就是其中的精粹。
當初他編纂這本書時,是為了提高中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希望他們從小就養成寫作的好習慣。而養成習慣最好的時間是從小培養,其次就是現在,所以對我們年齡到位而寫作平平甚至毫無寫作技巧的成年人來說同樣适用。
那麼需要哪些準備功夫呢?
01 在生活中養成精密觀察跟仔細認識的習慣何為“精密觀察”?
即留心生活中存在的事物,眼睛要像顯微鏡一樣,觀察地越微小越好,越仔細越好,能夠發現細微之處,發現别人所沒有發現的。何為“仔細認識”,即對周遭發生的一切有着深刻的見解和體會,然後轉化為經驗,為自己所用。
我們寫一篇文字内容,基本上都是從生活中提取相應的素材,加以組織修整。而這些素材的來源全靠我們對日常生活的觀察。
例如要寫某個産品調研,首先要在腦海中建立産品模型和産品的使用者形象。然後通過頭腦風暴,從各個角度分析産品的優劣點,最後結合市場背景,得出産品是否适合生産推廣,是否有盈利的空間等等。
如果你對生活一無所知,又怎麼能把産品帶入到具體場景呢?
再說說仔細認識。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奧野宣之提到
“如果想要真正理解消化一本書的知識,就需要把書刻在腦海中并加以活用,然後把這些知識轉化為實用、可持續、屬于自己的技巧”。
所謂的“屬于自己的技巧”就是仔細認識。
02 在生活中養成推理下判斷都有條有理的習慣關于這一點,葉聖陶先生說:
“不為寫文章,這樣的習慣本來也應該養成。如果養成了,對寫文章就太有用了”。
的确如此,不管是平常說話還是演講彙報工作等,隻要涉及和别人的溝通交流,都需要有條理,有前後邏輯。
當你闡明某個道理、論說某種論據、支持某些主張時,為了要讓别人聽懂你的想法,甚至信服你的觀點,你必須在推斷下搜集相關素材,将它們組織得當,使觀點有章可循,驢唇不對馬嘴就鬧笑話了。
如果說語言是有聲無形的文章,那麼文章就是有形無聲的語言。作為語言傳播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寫作同樣需要有條有理。
例如,寫周報時,需要根據時間順序,寫清楚本周工作内容和完成情況;寫月度或年度總結時,需要先彙報整個月的工作進展情況,再針對各個細節加以展開描述,同時配有可說明實施情況的數據或者事例,增加說服力。
無論是哪種文字内容,最要緊的是把事情說清,把道理說明。
03 養成正确的語言習慣關于這一點,想要多說兩句。什麼叫做正确的語言習慣呢?
書中寫到:
說出來的正是想要說的,不走樣,不違背語言的規律。所謂不走樣,就是語言剛好和心思一緻,心思停當了,同時語言也說妥了。所謂違背語言的規律,就是一切按照約定俗成的辦,按照大家公認的辦。
雖然上述将兩層意思分開說,但實際上是一貫相通的。心裡想要說的必定是約定俗成的話,絕不是“隻此一家“的話。要想讓别人看明白,也必須是約定俗成的話。
但很多人在小時候學習語言規律時三心二意,不知其重要性。說錯了不及時糾正,别人糾正了也不知道改過來。久而久之,養成了不良的語言習慣。這樣的語言如果形成文字内容,恐怕會被别人揪出一大堆錯誤吧。
其實語言規律不是什麼深奧的東西,人人都可以練習和應用。有關語言規律,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一種是詞彙,一種是語法。
·詞彙
在語言裡是構成語句的單位,包括所有詞和短語。例如:彙總、記錄、報告、開會等。對于詞彙,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意義。為了更好地去了解,我們需要把這些詞彙運用到例句中,這樣更能清楚地明白它們的含義。
這跟背英語單詞的方式很類似,光背意思不容易理解而且記憶力不牢固,隻有實際應用在句子中才能快速有效地掌握。
除了弄懂詞彙的意思,還需要了解兩個甚至多個詞彙能不能彼此關聯。例如:調研可以和寫、做關聯而不能和穿戴搭配;會議可以和開關聯而不能和吃喝搭配。這些都是結構比較簡單的句子,如果是結構複雜繁瑣的句子,更容易出錯。所以掌握語句的脈絡,弄明白詞彙與詞彙意義上的搭配,有效避免出現上述問題。
·語法
什麼叫語法呢?書中寫到:
可以說“吃飯”“喝水”,但不能說“飯吃”“水喝”;意思是我佩服你,就得說“我佩服你”,不能說“你佩服我”。“吃飯”“喝水”合乎語言習慣,“我佩服你”主賓分明,合乎本意。語法是語句構造的方法,這個方法不是誰規定的,而是約定俗成的。
為了熟練掌握語法知識,你需要養成剖析句子的習慣。顧名思義,就是将句子拆分開。在一個句子中,首先必須有對象,俗稱主語,“你我他我們他們”等等。其次要弄清楚對象是什麼或者幹什麼。例如“張總在開會”,“那個穿紅衣服的是人事主管”分别寫出了對象的不同狀态。這些也是簡單的句子,如果是複雜的語句,更需要我們靜下來心來認真剖析,等到親自動筆的時候就會做到胸有成竹,避免這些錯誤。
這三點準備功夫都是日積月累的習慣,需要一點一點養成。切忌兩天打魚三天曬網,若等有一天需要寫文章,才臨時撿起,成效必然有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