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通常是枯燥的,但如果把它用入文學作品——詩詞曲聯中,卻往往含情帶意,搖曳生姿,深化意境,由此也湧現了許多傳誦千古的“數字詩”。
數字詩,顧名思義,就是詩句中包含一些數字的詩。數字詩又稱數名詩、數詩、雜數詩等,是嵌名詩的一種,每句都嵌入一個數字,如果嵌在首位則為藏頭數字詩。
數字詩分為以下幾類:
“十”字令詩
這是數字詩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就是将“一”到“十”十個數字嵌入詩句中。
《山村詠懷》
北宋 邵雍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兩句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一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量多,炊煙袅袅呈垂直狀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為點狀視覺印象:亭台座座,鮮花朵朵。
詩人在詩中每句安排一個量詞,即“裡”、“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歸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台、鮮花編織在一起,随着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隻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吳承恩
《西遊記》中一段“紅輪西墜”後天色已晚的景色描寫:
十裡長亭無人走,九重天上現星辰。
八河船隻皆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
六官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罷釣綸。
兩座樓頭鐘聲響,一輪明月滿乾坤。
“一”字詩
《題秋江獨釣圖》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全詩描寫了一個漁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釣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頂鬥笠、一葉輕舟、一支釣竿,垂釣者一面歌唱,一面飲酒,垂釣的潇灑被刻畫得活靈活現。
再觀全詩,九個“一”巧妙嵌入其中,将詩與圖的意境表現得分毫不差,細細品味,這些“一”用得十分貼切又有情趣。最後一句“一人獨釣一江秋”,漁人釣的是魚?是秋?是潇灑自在的生活?是無拘無束的心情?在詩人看來,這樣的秋江獨釣者,才是真正懂得生活樂趣的人。
《古謠》
唐代 王建
一東一西壟頭水,一聚一散天邊路。
一去一來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樹。
此詩短短的28個字中有着矛盾的8個“一”,但都統一在一副風景畫裡,可見“一”字有多強的表現力。
《黃昏》
清 何佩玉
一花一柳一魚矶,
一抹斜陽一鳥飛,
一山一水中一寺,
一林黃葉一僧歸。
連用十個“一”字卻不使人感到重複,而是意境悠遠,妙趣橫生。
數字回環詩
數字回環詩,即詩歌中一到萬(或十)幾個數字回環使用。這類數字詩中,最為著名的還是卓文君的那首詩。
傳說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幾經周折,終成眷屬,回到成都。不久,漢武帝下诏來召,相如與文君依依暫别,回到京城為官。歲月如流,不覺過了五年,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書,卻沒料到盼來的詩寫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十三個數字的家書。文君反複看信,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數字中無“億”,即“無意”。卓文君既悲痛又憤恨,當即寫下回信:
《怨郎詩》
西漢 卓文君
一别之後,二地相懸。
隻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
七弦琴不可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雜數詩
詩歌中運用數字但沒有定數和規律,隻根據詩歌的需要來寫,古代的數字詩大多屬于這一種。
《詠雪》
清 鄭闆橋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總不見。
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雪梅詩,詩的前兩句是虛寫,後兩句是實寫,虛實相映融鑄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結尾的第四句,卻以動靜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詩從低谷推向奇峰。
全詩用表示雪花片數的數量詞寫成,讀後就好像身臨其境,飛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飛入梅林,就難分是雪花還是梅花了。
《閨怨》
清 黃煥中
百尺樓台萬丈溪,雲書八九寄遼西。
忽聞二月雙飛雁,最恨三更一唱雞。
五六歸期空望斷,七千離恨竟未齊。
半生四顧孤鴻影,十載悲随杜鵑啼。
數字隐秘詩
将數字用謎語的形式表現出來,此種詩十分具有趣味。
《斷腸謎》
宋 朱淑真
下樓來,金錢蔔落;
問蒼天,人在何方;
恨王孫,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不回;
悔當初,吾錯失口;
有上交,無下交;
皂白何須問,分開不用刀;
從今莫把仇人靠;千種相思一撇消!
該詩自南宋女詞人朱淑真創作之後就流傳至今,經過多年的流傳,有部分人已把它作為元宵節的燈謎(猜燈謎同時聽故事,也能增添氣氛色彩吧)。 詞人丈夫是個小官僚,經常吃喝嫖賭,權錢至上,朱淑真氣不過,寫下這首詞,與丈夫分開了,不知所終,令人歎息。
第一句,“下”失落了“蔔”乃是“一”;第二句,“天”沒有“人”就成了“二”,以此類推,每句的謎底分别是從一到十十個數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