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唐朝著名詩人。字達夫,今河北滄縣人。幼年家貧。成年後,屢試不第。四十七歲之前,生活拮據,貧困交加,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矢志不渝,刻苦攻讀,緻力于為國效力。四十七歲那年,終于如願被推薦做了一個小文官,又不願和光同塵,不久就棄職而去。後果斷棄文從武,追随唐朝著名将領隴右節度使哥舒翰。這時“安史之亂”爆發,此後十多年,他在大大小小的平叛戰争中屢立戰功,終于從一個詩人蛻變成一代名将。從唐玄宗到唐肅宗和唐代宗,三代皇帝對其恩寵備至,仕途一直很順利,成為大器晚成的典範。他與唐朝另一名詩人岑參齊名,并稱“高岑”;他與王昌齡、岑參、王之渙三人,合稱唐朝“四大邊塞詩人”;他與李白、杜甫這兩位詩壇巨星,并稱“三賢”;《舊唐書·高适傳》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适而已。”由此可見,高适絕非等閑之輩。
今天複習高适的著名代表作《别董大》,原文如下: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是首送别詩,大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六年,送别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董庭蘭在家排行老大,故又稱“董大”。盛唐時盛行胡樂,但真正能欣賞七弦琴的人并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當時,董大因受主人牽連,被迫離開京城,高适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缺衣少食。那年冬天,高适與董庭蘭相見于睢陽,今河南商丘。二人惺惺相惜,互相視對方為知音,彼此難舍難分。于是,高适就寫了《别董大二首》。本詩是其第一首。
這首詩的大意是:在那個寒冷的冬天,兩個有才人,一個懷才不遇,一個背井離鄉,日暮天寒,遊子何之,兩人依依惜别。此時,黃雲遮天蔽日,綿綿延延,千裡不斷,夕陽西下,太陽已不再璀璨奪目,而是有些黯淡無光。呼嘯的北風,剛剛送走了群群大雁,又帶來了紛紛揚揚的大雪,仿佛聽到有壯士長嘯。面對離别,高适依然豪情萬丈,氣度非凡地拍拍董大的肩膀,大聲說:兄弟,你大膽地往前走!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人不識你呢?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詩人在即将分手之際,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别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這首詩之所以出類拔萃,傳遍大唐,名揚千古,是因為高适直抒胸臆,真情流露,又有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以及矢志不渝的堅韌性格,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正是詩人内心的郁積噴薄而出,才把臨别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從而把最樸素的語言,煉造出冰清玉潔、深情厚誼、催人奮進的詩情。
2020年12月8号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