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辛醜牛年不揚鞭自奮蹄

辛醜牛年不揚鞭自奮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0 17:18:22

辛醜牛年不揚鞭自奮蹄(辛醜之年盛贊牛)1

文/侯淩肖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庚子年已過,辛醜牛年緩步而來。“牛馬年,好種田”,是農村老俗話。舊時牛和馬是農村勞動力的核心,牛年和馬年借年頭牛多馬壯讨吉的說法。辛醜牛的到來,那句老俗語真的靈驗啦!正月十三日,天降喜雨,潤澤萬物,庶民皆喜。真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雨貴似油”,預示着牛年又是一個五谷豐登之年。

說起牛,還有個傳說呢。

相傳,古時候,牛正是玉帝殿前的差役,稱作牛麻星官。有一次,他自告奮勇,去人間撤草籽。玉帝囑咐他,走三步撤一把草籽,他誤以為走一步撤三把草籽。第二年,野草叢生,農夫根本無法種莊稼了。玉帝很生氣,罰他和子子孫孫都隻準吃草,祖祖輩輩幫助農夫幹活兒,玉帝把老牛從天庭踢落人間,嘴巴朝下,被摔掉一排上牙。但是,牛知錯就改,任勞任怨,拉車犁田,博得人們的好評,這是有關牛的一個美好傳說。

在中國數千年的農耕文化中,牛與大地譜寫着耕耘的詩篇,寄托着人們深厚的情感。自古以來,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耕牛創造了人類文明,對社會發展貢獻巨大。古人詩詞中對牛吟誦甚多。南宋李綱《病牛》寫出了牛的奉獻精神,“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複傷?但願衆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老黃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牛在農耕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人勤春來早,每到立春,古人以土塑牛,以鞭策之,寓意一年春耕之始。春牛身高四尺,象征一年四季,身長八尺,象征農耕八節,尾長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個月,寓意有牛做幫手,莊稼人一年四季都會五谷豐登。古人對牛的倚重不言而喻。

在中華文化裡,牛是勤奮、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古往今來,中國人民愛牛、敬牛、頌牛者甚多。王安石的“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贊美牛的勤勉。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日耕百畝”,贊美牛的勤奮與力量。李綱的“但得衆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贊美牛的犧牲精神。現代詩人臧克家曾寫《老黃牛》一詩:“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贊美了牛的開拓品格。“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曾以這樣飽含真情的詩句歌頌牛。畫家李可染曾将自己的畫室堂号定為“師牛堂”,他十分喜歡牛:“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不辭勞苦,不計得失,腳踏實地,默默奉獻。郭沫若的《水牛贊》更是對牛贊譽有加:“水牛,水牛,你最最可愛。你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堅毅、雄渾、無私、拓大、悠閑、和諧,任是怎樣的辛勞,你都能夠忍耐……”著名的物理學家錢三強教授,年逾花甲,仍幹勁十足,經常工作到深夜。始終發揚屬牛的那股子“牛勁”。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曾給自己起過“耕硯牛”的綽号,勉勵自己要像牛一樣勤奮:“不教一日閑過”。

古語道:“駿馬能曆險,力田不如牛”,古人曆來将牛視為開天辟地的力量之一。牛之所以成為人們讴歌的對象,因為牛擁有這種勇于開拓的勁頭,具有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品質。

新時代,牛又被賦予新的含義。

在2021年春節團拜會上,勉勵大家:“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不用揚鞭自奮蹄,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曆史輝煌!”

舊歲已展千重綿,新年再進百尺杆。新的一年承載着新的夢想,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一年讓我們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珍惜時光,不負韶華,以“牛轉乾坤”的勢氣、“牛氣沖天”的豪氣,激勵着中華民族繼續寫新的輝煌!

2021年3月7日

辛醜牛年不揚鞭自奮蹄(辛醜之年盛贊牛)2

辛醜牛年不揚鞭自奮蹄(辛醜之年盛贊牛)3

作者簡介:侯淩肖,山東鄄城人。現在山東金潤建設有限公司工作,高級工程師,菏澤市作家協會會員、山東散文學會會員。散文作品散見于《齊魯晚報》、今日菏澤《風雅頌》、遼甯《刊授黨校》、《職工天地》、《山東建築業》、《山東建設報》、《菏澤日報》、《牡丹晚報》等報刊 。

壹點号心夢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